石膏外固定和带线铆钉固定治疗合并同侧肢体第5跖骨基底骨折的外踝损伤的对比性研究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李警 张鑫 齐少青 谭增水 李宁

保定市第四中心医院,河北保定 072350

摘要

探讨石膏外固定与带线铆钉固定在合并同侧肢体第5跖骨基底骨折的外踝损伤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差异。通过对两种固定方式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带线铆钉固定在骨折稳定性、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控制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

石膏外固定 带线铆钉固定 外踝损伤 第5跖骨基底骨折 临床疗效

正文


引言:

外踝损伤合并第5跖骨基底骨折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因其解剖结构复杂、受力特点特殊,治疗效果直接影响下肢的稳定与功能恢复。传统石膏外固定虽能提供基本支撑,但固定强度有限,易导致关节僵硬及愈合延迟。近年来,带线铆钉固定技术的应用为此类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其以微创、稳定、早期康复为特点,在维持骨折对位及促进功能恢复方面表现突出。对比两种固定方式的疗效,有助于优化治疗策略,为踝足部骨折的精准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一、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对比分析  

本研究选取合并同侧肢体第5跖骨基底骨折的外踝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均经X线或CT确诊。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受伤原因及损伤程度等,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损伤机制多为扭伤、坠落或运动损伤,其中伴随踝关节外翻或内翻暴力者较为常见。患者受伤后均出现踝关节肿胀、疼痛及负重障碍,部分伴皮下瘀斑或畸形。术前根据肢体软组织情况及肿胀程度确定手术时机,确保在肿胀基本消退后实施固定,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石膏外固定组采用传统非手术治疗方法,主要通过手法复位恢复外踝及第5跖骨基底的正常解剖结构。复位过程中需在影像学监测下完成,以确保骨折端对位准确、关节间隙正常。复位满意后采用石膏托或环形石膏进行外固定,固定范围一般涵盖踝关节及足部,踝关节保持轻度外翻位以维持应力平衡。固定时间通常为68周,期间需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进展及对位变化,并根据肢体肿胀程度及时调整石膏松紧度。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经济性好的优点,适用于软组织条件较差或不宜手术的患者。然而,石膏外固定在固定强度和稳定性方面存在不足,长期制动易导致关节僵硬、肌肉萎缩,且在负重阶段可能出现骨折轻度移位或愈合延迟的风险,从而影响最终功能恢复。

带线铆钉固定组则采用微创手术方式,在影像引导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在局麻或腰麻下进行,于外踝及第5跖骨基底部位各行小切口,显露骨折端后复位并通过带线铆钉系统完成固定。带线铆钉可同时实现稳定的骨折端对接和软组织张力平衡,既能保证骨折端压缩,又能减少对周围组织的干扰。术后行石膏或支具短期辅助保护,2周后可逐步进行踝关节活动训练。此方法具有固定牢固、早期康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势,特别适用于合并多部位骨折或需早期功能锻炼的患者。通过两种方法的对比,带线铆钉固定在维持骨折稳定性和促进功能恢复方面表现更为优越,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二、两种固定方式的疗效评估与结果比较

在疗效评估方面,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两组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2个月。石膏外固定组患者因采用非手术治疗方式,复位主要依靠手法完成,固定后需较长时间维持静止状态以保证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012周,部分患者在负重后期出现轻度移位或延迟愈合现象。带线铆钉固定组手术时间略长,但骨折复位精准、固定稳定,平均愈合时间为79周,明显短于石膏组。术后早期即能进行功能性锻炼,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及软组织修复,从而加快康复进程。

在功能恢复方面,通过AOFAS-后足评分系统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显示带线铆钉固定组在疼痛缓解、行走稳定性及踝关节活动度等方面得分明显高于石膏外固定组。带线铆钉固定术后稳定性强,可在早期阶段进行踝关节屈伸及足趾主动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关节僵硬与肌肉萎缩,加快功能恢复进程。患者普遍在术后4周即可实现部分负重行走,踝关节活动范围恢复良好,步态协调性明显改善。相比之下,石膏外固定组因长期制动,关节僵硬、肢体肿胀及肌力下降等问题更为突出,部分患者在拆除石膏后出现行走不稳、踝外侧疼痛及功能恢复迟缓的情况,需经较长时间的康复训练方能恢复正常负重。综上,带线铆钉固定在功能恢复与生活质量提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在并发症比较中,石膏外固定组主要并发症包括皮肤压迫性溃疡、骨折再移位及深静脉血栓等,而带线铆钉固定组则偶见局部切口轻度红肿或异物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可恢复。统计分析显示,带线铆钉固定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石膏外固定组。该方法通过牢固的内固定避免了反复复位及长期制动造成的二次损伤,提升了骨折愈合质量。总体而言,带线铆钉固定在骨折复位精确度、稳定性、早期康复及并发症控制方面均优于传统石膏外固定,体现出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与康复效率。

三、带线铆钉固定的优势与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带线铆钉固定技术在合并同侧肢体第5跖骨基底骨折的外踝损伤治疗中展现出明显优势。该技术基于稳定性与微创性的平衡原理,通过带线铆钉系统实现骨折端的精确复位与可靠固定。与传统金属螺钉或克氏针不同,带线铆钉采用高强度可吸收材料或钛合金结构,能在保证骨折稳定的同时减少植入物刺激,降低术后异物反应及感染风险。其带线设计可分散受力,维持软组织的张力平衡,减少局部应力集中,尤其适用于多发性或伴软组织损伤的患者。手术切口小、操作简便,术中对周围组织干扰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为患者早期康复创造了良好条件。

从功能恢复角度来看,带线铆钉固定能有效避免长期制动导致的关节僵硬与肌肉萎缩。该方法固定牢固,允许患者在术后短期内开始踝关节及足趾的主动活动,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及骨折端骨痂形成,加快功能恢复进程。多项临床观察表明,采用带线铆钉固定的患者在踝关节活动度、负重行走能力及疼痛缓解方面均明显优于石膏外固定。其早期康复优势不仅缩短了住院时间,还显著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在临床推广应用中,带线铆钉固定具有广阔前景。其可应用于多种踝足部骨折的固定,尤其适用于兼顾稳定性与软组织保护的复杂损伤。随着微创理念和康复医学的发展,该技术契合“快速康复外科”的治疗理念,能够实现早期活动、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经济效益方面,尽管带线铆钉系统成本略高于传统石膏固定,但通过缩短治疗周期、降低复发与二次手术率,整体医疗负担反而减轻。综合来看,带线铆钉固定凭借其安全性高、固定牢固、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已逐渐成为治疗合并第5跖骨基底骨折外踝损伤的一种理想选择,对提高踝足部创伤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与推广价值。

结语:

带线铆钉固定在合并同侧肢体第5跖骨基底骨折的外踝损伤治疗中展现出显著优势。该方法在保证骨折稳定的同时,减少了软组织损伤,促进了早期功能锻炼和骨折愈合,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石膏外固定。其操作微创、固定牢固、并发症少,符合现代外科“微创化、功能化、快速康复”的发展理念。综上所述,带线铆钉固定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推广前景,为踝足部复杂骨折的治疗提供了更为安全、高效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曹牧珉.外踝三维骨折地图对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预测作用[D].东南大学,2023.DOI:10.27014/d.cnki.gdnau.2023.004344.

[2]马胡晶,刘洋,周君琳.距腓前韧带解剖修复治疗伴有外侧副韧带损伤的外踝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09):99-102+119.DOI:10.20047/j.issn1673-7210.2022.09.018.

[3]何红英,张建政,王浩,.腓骨髓内钉治疗老年外踝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20,9(12):884-887.DOI:CNKI:SUN:GZGL.0.2020-12-003.


【摘要】目的:探究盐酸利托君联合阿托西班用于前置胎盘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24年1月~2025年5月纳入前置胎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盐酸利托君治疗,观察组采取盐酸利托君联合阿托西班治疗,比较两组母婴情况。结果:观察组母婴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利托君阿托西班联合应用于前置胎盘患者治疗中,可有效延长孕周时间,并降低新生儿窒息情况,对母婴结局有显著提高的效果。

【关键词】前置胎盘盐酸利托君阿托西班临床疗效

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即妊娠28周后,孕妇胎盘组织异常附着于子宫下、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位置低于胎儿先露部。正常情况下,胎盘通常位于子宫体部前壁、后壁或侧壁,而前置胎盘则是因子宫内膜损伤或病变、胎盘异常、受精卵滋养层发育迟缓或辅助生殖技术等导致其着床于子宫下段[1]。当出现前置胎盘时,产妇可出现宫缩现象、宫缩频率加快,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症状,从而导致产妇早产。由于妊娠时长未满36周,其胎儿器官并未完全发育完善,导致新生儿出生后有多种并发症伴随,且还可能对产妇身体造成严重损伤,严重影响母婴结局[2]。为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母婴结局,临床对于前置胎盘主要采取宫缩抑制剂进行治疗,以此减少产妇出血症状,并延长妊娠周期,对产妇以及胎儿均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我院选取60例前置胎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旨在探究盐酸利托君联合阿托西班用于前置胎盘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4年1月~2025年5月纳入前置胎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年龄20~32岁,平均25.62±3.12)岁;其中经产妇12例,初产妇18例;观察组:年龄21~34岁,平均27.45±3.45)岁;经产妇14例,初产妇16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小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盐酸利托君治疗,将盐酸利托君注射液(生产厂家:广东先强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5ml:50mgx2支100 mg用静滴溶液500 ml进行稀释,得到100 mg/500 ml (0.2 mg/mL)的溶液静脉滴注,根据需求调整滴注速度。在宫缩结束后,持续输液12-18小时

观察组采取盐酸利托君联合阿托西班治疗,盐酸利托君的用量与用法均与对照组相同。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西班(生产厂家:成都圣诺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规格‌:5ml:37.5mg/瓶)治疗。静脉给药6.75mg/0.9mg,将阿托西班加入180 ml的5%葡萄糖注射液中,然后进行静脉滴注,每小时18 mg,连续3小时,在这段时间内,用药总量不得大于330mg[3]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母婴情况:其中包括孕妇母体产前出血、产后出血情况,以及新生儿体质量、Apgar 评分。根据新生儿皮肤色泽,心率,肌张力,呼吸,弹趾或插入鼻的反应来判定新生儿窒息的严重程度,其中0-3分是重度窒息,4-7分是轻度窒息,8-10分为正常。

1.4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 24.0工具计算统计,采用±s表示所有检测数据,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母婴情况

观察组母婴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1比较两组母婴情况±s



母体情况(ml)

新生儿情况

组别

例数

产前出血

产后出血

体质量(kg

Apgar 评分

观察组

30

104.41±22.34

312.25±37.34

3.24±0.39

9.87±2.03

对照组

30

234.46±31.91

348.78±33.52

2.81±0.20

7.74±2.15

t


18.287

3.987

5.374

3.946

P


<0.001

<0.001

<0.001

<0.001

3、讨论

前置胎盘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均造成严重影响。对于前置胎盘,目前临床通常采用宫缩抑制剂进行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其中盐酸利托君β₂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其药理作用主要是通过激活细胞内腺苷酸环化酶,降低子宫平滑肌蛋白活性,进而有效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延长妊娠周期[4]但是,盐酸利托君片会对β1受体产生兴奋作用,导致妊娠期间心率加快,以及胎儿心率,心肌耗氧量增加,导致出现水肿心衰等不良反应,还会威胁到母体安全。

阿托西班是一种抗利尿激素及缩宫素的混合受体拮抗剂,能使孕妇子宫收缩得到改善,且副作用较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5]盐酸利托君阿托西班联合使用可显著提高保胎成功率。同时还可有效降低早产率,减少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此外,联合用药较单一用药还可降低不良反应,降低心悸、胸闷等症状,具有较高安全性。结果显示,观察组母婴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将盐酸利托君阿托西班联合应用于前置胎盘患者治疗中,可有效延长孕周时间,并降低新生儿窒息情况,对母婴结局有显著提高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涛. 盐酸利托君与硫酸镁治疗前置胎盘患者的效果比较[J]. 中国民康医学,2024,36(19):152-154.

[2] 李婧,杨红. 间苯三酚联合盐酸利托君对前置胎盘患者胎盘血流指标及血清Eph A5、SF1t-1的影响[J].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22,40(6):1545-1549.

[3] 张晓敏,邓秀,池敏珊. 盐酸利托君联合阿托西班治疗前置胎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中国医学工程,2021,29(11):110-112.

[4] 罗琴. 盐酸利托君与硫酸镁期待治疗前置胎盘的效果比较[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15(7):111-113.

[5] 王华青. 盐酸利托君与硫酸镁在前置胎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外医药研究,2025,4(16):40-4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