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自我管理行为;影响因素;护理对策
正文
引言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是各类心血管疾病进展至终末期的典型表现,患者常伴随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需长期依赖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调整维持病情稳定。自我管理作为CHF患者长期健康管理的核心环节,涵盖服药依从性、饮食控制、运动管理、症状自我监测及情绪调节等内容。当前临床观察发现,部分患者存在自我管理行为执行不到位问题,如随意调整药物剂量、忽视钠盐摄入限制等,进而增加病情急性加重与再入院风险。明确影响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关键因素并制定科学护理对策,对改善CHF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一、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个体认知因素
患者对CHF疾病知识的认知深度与自我管理行为呈正相关。部分患者因缺乏系统疾病教育,对疾病机制、治疗目标及自我管理重要性认知不足:存在“症状缓解即停药”的用药误区,对钠盐摄入(每日<5g)、液体管理(每日1500-2000ml)标准理解模糊,对早期症状(如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临床意义认知欠缺。此外,老年患者因记忆力、理解力下降,对复杂自我管理知识的接收与应用能力较弱,进一步影响行为规范性。
(二)心理状态因素
CHF患者常伴随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通过影响执行意愿降低自我管理质量。患者因长期受疾病困扰,易因担心病情进展、医疗费用产生焦虑,表现为对管理细节过度紧张或逃避(如放弃运动);疾病导致的生活能力下降、社交减少,易引发抑郁,表现为缺乏管理动力(如忽视服药)。负性情绪越严重,患者服药依从性、饮食控制达标率越低,自我管理执行度显著下降。
(三)社会支持因素
社会支持体系完善程度直接影响自我管理持续性。家庭支持是核心:家属若缺乏理解与协助(如不准备低盐饮食、不提醒服药),患者难坚持规范管理;家属积极参与(如陪同监测体重)则可提升依从性。社区支持不足同样影响效果:部分社区缺乏CHF专项护理服务(如居家随访、用药指导),导致患者出院后难获持续专业支持,管理行为易松懈。此外,病友互助团体缺失,使患者缺乏经验交流渠道,降低管理积极性。
(四)疾病相关因素
CHF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与合并症情况,影响自我管理执行难度。心功能Ⅲ-Ⅳ级患者因活动耐力下降,难完成中等强度运动,导致运动管理目标难实现;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者需兼顾多种疾病管理,内容复杂易顾此失彼。部分患者因躯体不适(如持续乏力),直接影响执行体力与精力,如无法定期监测体重、记录症状。
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护理对策
(一)强化疾病认知教育,奠定自我管理基础
基于患者认知差异制定分层教育方案。针对文化程度较高者,通过手册、短视频及护士一对一讲解,普及CHF机制、常用药物(如ACEI/ARB类)作用与不良反应、饮食标准及症状监测方法;针对老年或认知较弱者,采用“重复讲解+情景模拟”模式(如模拟盐摄入量计算、识别心衰加重信号),帮助直观理解。定期开展知识讲座与问答,每月组织认知评估并调整内容,确保理论转化为实际行为。
(二)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改善自我管理意愿
建立心理状态动态评估机制,采用SAS、SDS量表在入院、出院及随访时测评,明确负性情绪类型与程度。对轻度焦虑、抑郁者,通过共情沟通、情绪疏导缓解压力;对情绪问题较严重者,联合心理医师开展专业咨询,必要时配合药物干预。组织CHF病友互助会(每2周1次),鼓励分享管理经验与心路历程,通过同伴支持增强信心与动力。此外,指导患者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减少负性情绪对管理行为的干扰。
(三)构建多维社会支持体系,强化自我管理保障
加强家庭支持指导:通过家属座谈会、一对一沟通,讲解CHF管理核心内容与重要性,指导家属参与日常管理(如协助准备饮食、提醒服药);定期与家属沟通,解决协助中遇到的问题。联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CHF患者社区管理档案,由社区护士定期居家随访(每月1-2次),开展用药指导、症状评估;利用社区平台推送管理知识、复查提醒,提供持续支持。
(四)制定个性化自我管理方案,提升管理可行性
根据患者心功能分级、合并症、生活习惯制定个性化方案。运动管理:心功能Ⅰ-Ⅱ级者,每周5次、每次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心功能Ⅲ级者,每周3-4次、每次15-20分钟低强度运动(如散步),强度依耐受情况调整。饮食管理:结合饮食习惯制定计划,明确各类食物摄入量,推荐适宜种类(如新鲜蔬菜、瘦肉),避免高盐高油;合并糖尿病者联合营养师制定兼顾心衰与血糖的方案。监测管理:设计简易记录表,指导患者每日记录体重、血压、心率及症状,复诊时携带便于医护调整方案。
三、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受个体认知、心理状态、社会支持及疾病特征多维度影响,管理效果直接关系病情稳定与生活质量。临床护理中,需针对影响因素构建综合干预体系:通过分层认知教育提升疾病认知,借助心理干预改善情绪,依托家庭-社区联动完善支持,结合个体差异制定方案。未来需探索更高效干预模式(如移动健康远程管理),持续优化护理对策,降低病情复发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冬,林颖,董忻悦,等.基于理论域框架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质性研究[J].军事护理,2025,42(06):40-43.
[2]范小丽.COX健康行为互动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4,14(21):97-100.
[3]李晶晶,来艳丽,陈云玲,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J].黑龙江医学,2024,48(20):2538-2540+2544.
[4]王斐,丁雯,刘娟,等.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轨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24,24(09):1308-1313.
[5]徐惠卿.集束化认知行为干预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4,14(14):120-123.
[6]李睿攀,高琰.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健康行为变化激励目标框架的构建[J].医学临床研究,2024,41(07):1102-1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