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护理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量的改善作用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杜佳

绵阳市人民医院 621000

摘要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常伴随心功能储备降低与运动耐量下降,这不仅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还可能增加远期心血管事件风险。运动康复护理作为心血管疾病术后康复的关键干预手段,通过个体化评估与分阶段干预,可调节神经内分泌平衡、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增强心肌与骨骼肌功能,进而缓解术后心功能障碍,提升患者运动耐量与日常活动能力。本文围绕运动康复护理的实施原则、对心功能及运动耐量的改善机制、临床应用注意事项展开分析,为临床优化冠心病PCI术后康复方案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运动康复护理;心功能;运动耐量

正文


一、运动康复护理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的实施原则与内容

运动康复护理需以“安全、个体化、循序渐进”为核心原则,在实施前需全面评估患者术后心功能状态、运动风险分层及合并症情况,包括心功能分级、心率变异性、血压调节能力及是否存在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以此为依据制定适配的康复方案。其干预内容主要涵盖三个阶段:急性期康复以床上活动与轻度肢体训练为主,如关节被动活动、自主翻身等,旨在维持肌肉张力、预防血栓形成,同时避免过度活动增加心肌耗氧;恢复期康复聚焦有氧训练,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等,运动强度需控制在患者最大心率的50%-70%,每次训练时长从15-20分钟逐步延长至30-40分钟,频率为每周3-5次,同时可搭配低强度抗阻训练,如弹力带训练,增强骨骼肌力量;维持期康复则强调长期运动习惯养成,结合患者兴趣选择持续性运动方式,如游泳、太极拳等,并定期调整运动强度,确保康复效果的持续性。此外,运动康复护理还需协同营养支持与心理干预,通过指导患者摄入低脂、高蛋白饮食改善心肌营养供给,同时通过心理疏导缓解术后焦虑、抑郁情绪,避免负面情绪对心功能恢复的干扰。

二、运动康复护理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及机制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功能障碍的核心病理基础包括心肌重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神经内分泌失衡,运动康复护理可通过多途径机制改善上述病理状态,进而提升心功能。其一,调节神经内分泌平衡:术后患者常存在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过度激活的情况,这会加剧心肌细胞凋亡与心肌纤维化,导致心功能下降。规律运动可抑制交感神经活性,降低去甲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分泌,同时抑制RAAS系统激活,减少血管紧张素Ⅱ对心肌的损伤,延缓心肌重构进程,改善心室舒张与收缩功能。其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PCI术后血管内皮损伤可能导致血管舒张功能障碍,影响冠脉血流储备。运动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NO),NO作为重要的血管舒张因子,可扩张冠脉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血液灌注,同时抑制血小板聚集与脂质沉积,预防冠脉再狭窄,为心功能恢复提供良好的血流基础。其三,增强心肌收缩力:长期规律运动可促进心肌细胞线粒体增殖与能量代谢酶活性提升,增强心肌细胞有氧代谢能力,提高心肌收缩效率;同时,运动可增加心肌毛细血管密度,优化心肌微循环,进一步提升心肌供血供氧能力,从而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等心功能指标,缓解气短、乏力等心功能不全症状。

三、运动康复护理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运动耐量的提升路径

运动耐量下降是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常见问题,主要与有氧代谢能力降低、骨骼肌功能减退及心肺协同调节障碍相关,运动康复护理可通过多维度干预提升患者运动耐量。首先,改善有氧代谢能力:有氧训练可增强骨骼肌线粒体数量与质量,提高琥珀酸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等有氧代谢酶活性,同时增加肌红蛋白含量,提升骨骼肌对氧气的摄取、运输与利用效率,从而提高患者最大摄氧量,延长运动持续时间。其次,增强骨骼肌功能:术后长期卧床易导致骨骼肌萎缩、力量下降,进一步加重运动耐量减退。抗阻训练与有氧训练结合可刺激骨骼肌纤维增殖,增加肌肉力量与耐力,同时改善骨骼肌血液循环,减少肌肉疲劳感;此外,运动还可调节骨骼肌细胞代谢,减少乳酸堆积,缓解运动中肌肉酸痛症状,提升患者运动耐受性。最后,优化心肺协同调节:运动过程中,规律呼吸训练可增强膈肌、肋间肌等呼吸肌力量,改善肺通气功能,增加潮气量与肺泡通气量;同时,运动可促进心血管系统与呼吸系统的协同适应,提高心率与呼吸频率的匹配度,减少运动中呼吸困难症状,进一步提升患者运动耐量与日常活动能力,如上下楼梯、步行较长距离等活动的完成度。

四、运动康复护理在临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临床实施运动康复护理时,需重点关注安全性与个体化,避免不良事件发生。首先,动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运动前需测量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确保指标处于安全范围;运动中需实时监测患者症状,如出现胸痛、胸闷、头晕、心率异常增快等情况,需立即停止运动并给予相应处理;运动后需观察心率、血压恢复情况,避免运动后低血压等并发症。其次,强调循序渐进原则:运动强度、时长与频率需逐步增加,避免突然加大运动量导致心肌耗氧骤增,增加心绞痛、心肌梗死等风险;尤其对于老年患者、合并多基础疾病的患者,需降低初始运动强度,延长适应期,确保患者耐受。再次,结合个体差异调整方案:针对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需避开降糖药物作用高峰时段运动,同时携带糖果等应急食物,预防低血糖;针对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需控制运动前后血压波动,避免运动中血压骤升;针对关节疾病患者,需选择对关节压力较小的运动方式,如游泳、坐位踏车等。最后,加强患者健康教育:通过健康讲座、手册指导等方式,向患者普及运动康复的重要性、正确方法与注意事项,提高患者依从性;同时鼓励患者家属参与,协助监督患者运动,确保康复方案有效落实。

五、结论

运动康复护理通过科学的实施原则与多维度干预机制,可有效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功能,缓解心肌重构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同时提升患者运动耐量,优化有氧代谢与心肺协同功能,对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降低远期心血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应用中,需严格遵循安全、个体化原则,加强监测与健康教育,进一步发挥运动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未来可结合数字化技术,如智能手环、远程监测系统等,实现运动康复过程的精准监测与方案动态调整,推动冠心病PCI术后康复护理向更精准、高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唯茹.运动康复护理对冠心病心衰患者LVEF及心肺功能的效果[J].贵州医药,2025,49(04):662-664.

[2]简燕玉.弹力带抗阻训练结合有氧运动在年轻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25,46(01):214-217.

[3]张娜娜,周彤,唐铭铭,等.老年冠心病合并衰弱患者运动康复方案的构建与应用[J].护理学杂志,2024,39(23):30-35.

[4]林丽芬.有氧运动联合压力管理的居家康复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4,14(22):89-91+109.

[5]李章连.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知识越早了解越好[N].医药养生保健报,2024-11-26(009).DOI:10.38281/n.cnki.nyyys.2024.002628.

[6]张锐,罗仕兰,王灿,等.运动干预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康复中应用的范围综述[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4,21(11):144-15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