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护理在预防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律失常患者并发症中的价值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李佳琪

绵阳市人民医院 621000

摘要

射频消融术是临床治疗心律失常的核心微创手段,但其操作涉及血管穿刺与心脏电生理干预,仍存在并发症发生风险,对患者治疗安全与预后构成挑战。精细化护理通过对射频消融术全流程的系统性优化,在术前开展个体化健康评估与针对性健康宣教,术中实现精准护理配合与实时生命体征监测,术后强化并发症针对性观察与个体化康复指导,构建覆盖患者治疗全程的护理干预体系。该护理模式可提升护理服务的精准性与全面性,降低穿刺相关、电学相关及血管相关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同时改善患者治疗期间的舒适度与护理满意度,为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安全保障提供重要支撑,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精细化护理;射频消融术;心律失常;并发症预防

正文


 

一、精细化护理在射频消融术患者护理中的实施维度

1.术前精细化护理

1)个体化评估:详细采集患者病史,重点关注心血管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凝血功能状态及药物使用史(尤其是抗凝药物),排查潜在护理风险;同时通过量表评估与沟通交流,识别患者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为后续心理干预与护理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2)针对性健康宣教:根据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及疾病认知水平,采用书面手册、视频讲解、一对一沟通等多元化方式,讲解射频消融术操作流程、术中配合要点(如体位保持、呼吸配合)及术后注意事项,重点强调穿刺部位异常、胸闷胸痛等并发症早期症状的识别方法,提升患者主动配合意识与自我监测能力。

2.术中精细化护理

1)体位与环境管理:协助患者摆放符合手术操作需求的舒适体位,避免肢体压迫导致血液循环障碍;维持手术间温度22-25℃、湿度50%-60%,减少患者应激反应;术中定时为患者调整肢体位置,缓解局部压迫不适。

2)实时监测与配合:密切监测患者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变化,精准识别心律失常、血压波动等异常情况,及时向手术医师反馈;熟练配合医生完成仪器调试、耗材传递等操作,确保手术流程顺畅,缩短手术操作时间。

3.术后精细化护理

1)并发症针对性观察:每30分钟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肿胀、疼痛,按压力度根据患者凝血功能动态调整;监测患者有无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动态追踪心电图与心肌酶谱变化,早期识别心包填塞、气胸等严重并发症。

2)个体化康复指导: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制定差异化活动计划,术后6小时内避免穿刺侧肢体过度活动,指导患者进行踝泵运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强调饮食清淡、规律作息,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与剧烈运动,促进患者身体机能恢复。

二、精细化护理在预防射频消融术相关并发症中的价值体现

1.降低穿刺相关并发症风险

穿刺部位血肿、假性动脉瘤是射频消融术后常见并发症,精细化护理通过术后精准按压(按压时间5-10分钟,力度以能触及动脉搏动为宜)、规范敷料固定与定时观察,减少穿刺部位出血风险;同时指导患者避免穿刺侧肢体提重物、过度弯曲,进一步降低血肿与假性动脉瘤发生概率,减轻患者治疗痛苦。

2.减少电学相关并发症发生

房室传导阻滞、心律失常复发等电学相关并发症与手术操作及术后监测密切相关。精细化护理术中配合医生实时监测电生理信号,协助调整消融能量与靶点位置;术后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与症状观察,早期识别异常电活动,及时通知医生进行药物或器械干预,降低严重电学并发症发生风险,保障患者心脏电生理稳定。

3.提升血管相关并发症预防效果

射频消融术后患者需短期卧床,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精细化护理通过指导患者术后1-2小时开展踝泵运动(每小时10-15次)、定时翻身(每2小时一次)、抬高下肢15-30°等措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同时加强抗凝药物使用期间的护理,观察有无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出血倾向,在预防血栓形成的同时保障用药安全。

4.改善患者整体治疗体验

精细化护理注重患者个体化需求,术前通过心理疏导缓解焦虑情绪,术中通过语言安抚与舒适护理减少应激反应,术后通过疼痛评估与干预(如冷敷穿刺部位、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减轻疼痛不适。该模式不仅降低并发症风险,还能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促进医患沟通,构建和谐诊疗关系。

三、精细化护理实施的临床实践要点

1.强化护理团队专业化培训

射频消融术涉及心血管电生理、微创操作等专业知识,需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心律失常疾病机制、射频消融术操作流程及并发症应急处理方案;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方式,提升护理人员对心包填塞、严重心律失常等急症的识别与处置能力,确保护理干预的专业性与准确性。

2.构建标准化护理路径

结合临床实践经验与循证医学证据,制定射频消融术患者精细化护理路径,明确术前、术中、术后各环节的护理内容、操作标准与时间节点(如术前24小时完成健康宣教,术后6小时内每30分钟观察穿刺部位);通过路径化管理避免护理遗漏,提升护理服务的规范性与一致性。

3.注重患者个体化差异

不同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身体状况存在显著差异,精细化护理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方案。例如,老年患者需加强基础疾病监测与跌倒预防,合并糖尿病患者需注重血糖控制与穿刺部位伤口护理,确保护理干预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最大化发挥护理价值。

结论

精细化护理通过对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全流程动态干预,实现了护理服务从“粗放化”向“精准化”的转变。该模式在术前为治疗奠定良好基础,术中保障手术安全开展,术后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不仅降低了射频消融术相关并发症风险,还能改善患者治疗体验与预后效果。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强化护理团队培训、构建标准化护理路径、关注患者个体化需求,可进一步提升精细化护理的实施效果。因此,精细化护理在预防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律失常患者并发症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玉萍.手术室精细化护理干预措施在鼻内镜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腺样体肥大症中的应用及安全性评价[J].婚育与健康,2025,31(06):196-198.

[2]马雅鑫.炙甘草汤对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影响的临床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25.

[3]张俊霞.对比两种三维标测系统在射频消融术治疗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应用[D].昆明医科大学,2024.

[4]随畅.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房性心律失常复发的影响[D].济宁医学院,2024.

[5]杨宁.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围手术期精细化护理方案的构建及实证研究[D].锦州医科大学,2023.

[6]庄婷婷.精细化护理对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1):25+2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