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王娟

绵阳市人民医院 621000

摘要

老年冠心病患者因生理机能退化、基础疾病叠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并发症风险显著高于年轻患者,预后与预防性护理质量密切相关。临床中通过识别出血、心血管不良事件、对比剂肾病等常见风险,实施针对性干预,结合心理疏导、饮食管理、康复指导及延续性宣教的整体策略,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心功能与生活质量。本文围绕老年PCI患者术后预防性护理要点展开分析,为临床提供参考。


关键词

老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对比剂肾病

正文


一、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常见并发症及针对性预防性护理

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减退、凝血异常及多药联用特点,使PCI术后并发症具特异性,需针对性制定护理方案。

(一)出血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

出血是PCI术后常见早期并发症,含穿刺部位出血/血肿、消化道出血及脑出血,与抗凝药物、穿刺操作及术后压迫相关。护理需强化全周期管理:术前评估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抗凝药使用史,对长期用药者按医嘱调整停药窗口;术中配合选择桡动脉穿刺,术后弹性绷带加压包扎(以触及桡动脉搏动为宜),包扎6-8小时,期间每30分钟观察穿刺点渗血、肿胀并测量臂围,出现血肿及时调整压迫并冷敷;术后24小时内监测粪便潜血、呕吐物颜色及意识,合并胃溃疡者预防性用质子泵抑制剂。

(二)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防性护理

老年患者术后易出现心律失常、支架内血栓、低血压,需动态监测与干预。心律失常以室性早搏、房颤为主,术后持续心电监护24-48小时,设心率心律报警阈值,每小时记录心率血压,备好利多卡因、胺碘酮等急救药,频发室早者及时通知医师调整方案;支架内血栓多发生于术后1个月内,核心是严格落实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强调不可自行停药,观察胸痛再发情况,出现则完善心电图与心肌酶谱;低血压与血管迷走神经反应(VVR)多因体位改变或血容量不足,指导缓慢坐起、下床,术后6小时内每小时测血压,低于90/60mmHg者及时补液并调整速度。

(三)对比剂肾病的预防性护理

老年患者肾功能减退(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多低于60ml/min・1.73m²),对比剂易诱发对比剂肾病(CIN),表现为术后48-72小时血肌酐升高≥25%或绝对值≥44μmol/L。护理聚焦术前评估与术后补液:术前24小时检测血肌酐、尿素氮及尿常规,eGFR<30ml/min者术前6小时始静脉输0.9%氯化钠溶液(1ml/(kg・h)),术后持续24小时,总量1500-2000ml(心功能不全者据尿量调整);术后鼓励多饮水(每日2000-3000ml分次饮),记录每小时尿量,<0.5ml/(kg・h)持续2小时以上则通知医师;避免肾毒性药物,监测电解质预防高钾血症与代谢性酸中毒。

二、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预防性整体护理策略

需结合老年患者特点,实施多维度整体护理,提升持续性与全面性。

(一)心理护理干预

老年患者术后易因预后担忧、环境不适产生焦虑抑郁,加重心脏负担。护理采用“评估-干预-随访”模式:术后12小时内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SAS≥50分或SDS≥53分者每周2次心理疏导,讲解治疗原理、康复案例及流程;采用放松训练(缓慢深呼吸、渐进式肌肉放松)与音乐疗法(舒缓古典音乐),每次20分钟、每日1次;鼓励家属参与,提供情感支持。

(二)饮食与代谢管理

老年患者多合并基础疾病,饮食需兼顾营养与代谢控制:遵循低盐(每日<5g)、低脂(占比<总热量30%)、低糖原则,避高胆固醇食物;增膳食纤维(每日≥25g)防便秘;糖尿病患者少食多餐,控碳水(每日200-300g),选低升糖指数食物,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推荐富含Omega-3脂肪酸食物(深海鱼、核桃),每周2-3次。

(三)康复护理与活动指导

科学康复可改善心功能,减少卧床并发症,需循序渐进:术后24小时内以床上被动活动为主,协助行踝关节、膝关节屈伸训练,每次10-15分钟、每日3-4次;术后48小时生命体征平稳(心率60-100次/分、血压90-140/60-90mmHg)者,协助坐起、床边站立5-10分钟,渐延至15-20分钟、每日2-3次;术后1周内过渡到室内行走,避高强度活动;康复中观察胸闷、气促等不适,出现则停止并评估心功能。

(四)健康宣教与延续性护理

健康宣教是预防远期并发症关键,覆盖患者与家属:以“口头+图文+视频”方式,讲DAPT疗程(6-12个月)、药物不良反应及应对,指导识别并发症预警信号与就医指征;制定复查计划(术后1、3、6个月查心电图等,1年查冠脉造影);建延续性护理档案,通过电话随访、微信提醒督促服药复查,实现院内与居家护理衔接。

三、结论

老年PCI患者术后预防性护理需以“风险预判-精准干预-整体管理”为核心,既针对高发并发症实施干预,又兼顾多维度整体护理,通过延续性宣教强化自我管理。临床中护理人员需结合老年患者生理特点与基础疾病,制定个体化方案并优化流程,方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郅青,孙利强,李娅,等.老年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院外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其相关风险因素[J].实用心电与临床诊疗,2025,34(04):514-516+522.

[2]石卫兰,张宝凤,王莎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冠状动脉微循环损伤的影响因素[J].中国卫生工程学,2025,24(04):501-502+505.

[3]陈冬生,栾献亭.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血流动力学异常的相关因素及贡献度[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5,27(08):1001-1004.

[4]王强,武赟堂,赵娜.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功能及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J/OL].西北药学杂志,1-14[2025-08-29].

[5]竟爱萍,赵俊芳,成卫卫,等.不同护理干预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25,47(04):735-740.

[6]薛嵛丹,屈莫.延续性护理措施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质量的改善与并发症的预防[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03):525-52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