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袋热敷联合针灸、穴位按摩护理对初产妇产程影响及分娩镇痛效果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初产妇分娩时间通常会多于经产妇,而且由于对分娩的了解较少,往往会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均会加重分娩疼痛。随着舒适化医疗服务理念的应用,临床上对分娩镇痛的重视也在不断提高,这对提高产妇分娩舒适度,提升护理满意度有重要意义。
传统分娩镇痛除了应用各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呼吸调节、心理护理、转移注意力等方式,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作用有限,无法达到理想的镇痛效果[1]。传统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镇痛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减轻疼痛,对初产妇分娩而言是非常可靠的方法[2]。各种镇痛方式作用机制不同,所呈现出来的镇痛效果也有差异,因此,需要探索更多更有效的镇痛方法。
因此,在传统镇痛方式的基础上,综合应用中医外治法进行镇痛,最大限度减轻分娩疼痛,从而缩短产程,提高整体的镇痛效果。本年度共完成相关病例86例,现汇报如下:
二、实施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23.1-2023.12月,1年内自然分娩的86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平均年龄27.89±3.43岁,平均孕周39.06±0.45周)和观察组(43例,平均年龄27.89±3.43岁,平均孕周39.06±0.45周)。
纳入标准:(1)所有产妇为单胎、足月;(2)均有顺产指征;(3)自愿选择顺产。
排除标准:(1)难产或顺转剖;(2)妊娠合并症;(3)非首次分娩;(4)合并妇科疾病;(5)严重皮肤疾病或针刺禁忌证;(6)精神异常;(7)意识不清醒。
2.干预方法与过程
对照组采用针灸、穴位按摩护理:①针灸:针刺双侧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得气后将艾柱插在针柄距离皮肤3cm处,点燃后灸治20min;②穴位按摩:取穴:至阴、都穴、三阴交、合谷、昆仑,双手搓热后按摩相应穴位,每个穴位按压时间不少2min。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豆袋热敷,将特制的黄豆袋平放在微波炉转盘中间,选择中档火力加热3min,温度控制在45-55°之间,取出后摇匀,感觉不烫手时敷在产妇腰背部20-30分钟。
三、讨论
自制豆袋的优点:主豆袋装置3条长180cm、宽5cm的固定带,分别固定于豆袋的上缘、中部和下缘,固定带两侧可以随意穿梭于两侧与主豆袋拥有相符裤袢的副豆袋,根据孕产妇的腹围调节固定带的长度,最后打结固定于舒适位置,此装置易于操作固定,不易移位。
首先颜色选择绿色和视觉有关,绿色可以缓解视觉疲劳。绿色是红色的互补色,产科医护人员长时间看红色,容易产生视觉疲劳,而绿色是红色的互补色,能缓解这种疲劳,帮助眼睛放松,这点很重要,因为观产、手术均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视觉清晰度是关键,再者,绿色象征生命,代表吉祥。
其次是材质使用的绿色棉布的优点是透气性好,吸湿性强,能及时吸走汗液、血液和冲洗液,保持该区域干燥,并且棉布舒适度高,对患者皮肤友好,减少过敏反应,棉布的可塑性,是容易铺单、贴合身体曲线,另外,多次使用的话,棉布的耐用性和成本效益也是优点,可以重复加热不变形使用,经过严格高温加热后,起到杀菌效果。
再次是内容物为加热后黄饱满的黄豆优点是在三个维度体现:一是热力学特性“恒温”,豆袋能储蓄热量并缓慢释放,比热水袋更恒温;二是人体工学“贴合”,小颗粒能贴合骶骨凹陷处,精准覆盖八髎穴群:三是成本优势,既经济又实用,成本低,易找,可重复使用。
最后,装置设计:依据笔者24年助产经验,特意设计一拖二的装置,即中间一个主豆袋两侧分别配套可拆卸的副豆袋,主豆袋装置3条长180cm、宽5cm的固定带,分别固定于豆袋的上缘、中部和下缘,固定带两侧可以随意穿梭于两侧与主豆袋拥有相符裤袢的副豆袋,根据孕产妇的腹围调节固定带的长度,最后打结固定于舒适位置,此装置易于操作固定,不易移位。
查新点:豆袋热敷联合针灸、穴位按摩护理对初产妇产程影响及分娩镇痛效果;绿色纯棉一拖二的豆袋,即中间一个主豆袋42*36cm两侧分别配套可拆卸的副豆袋36*36cm,所有豆袋横向分割为4等分,每格内装有黄豆4/5满,每个豆袋附有3条宽6cm裤袢,3条便于180*5cm的固定带穿过;针刺或艾灸双侧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和按摩至阴、都穴、三阴交、合谷、昆仑穴位的同时联合此豆袋热敷腰背部及八髎穴位20-30分钟。
总之,此装置具有视觉缓解、吸湿透气、患者舒适、可塑性好、环保经济,此处黄豆的优点在于:黄豆颗粒受热后散热均匀缓慢,可维持适宜温度能持久恒温;豆袋柔软灵活,能贴合身体曲线精准作用于穴位,紧密贴合八髎穴位;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通过稳定热力渗透有效缓解宫缩疼痛,达到舒缓止痛效果。
初产妇没有分娩经验,常常会因为害怕疼痛而主动选择剖宫产。临床认为具有顺产条件的产妇应尽量选择自然分娩,这样不仅更有利于产后身体快速恢复,也对胎儿的心肺系统有利。但对于大多数初产妇而言,分娩疼痛是一道难关,应尽量帮助产妇减轻疼痛,从而实现顺利分娩。
常规分娩护理在减轻疼痛方面作用有限,除了依靠镇痛药物,只能通过一些基础方法,但分娩时间往往较长,常规方法很难达到理想的镇痛效果。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镇痛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可以同时应用多种方法减轻疼痛,在减轻疼痛的同时缩短产程。针灸是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促进身体释放内源性止痛物质,从而阻碍痛觉的传导,达到减痛或镇痛的目的。针灸还能调节大脑内的神经递质平衡,通过增加局部腺苷含量作用于A1腺苷受体,抑制机械性触诱发痛和热痛觉过敏,从而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穴位按摩具有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调和脏腑的作用,从而达到放松肌肉、减轻疼痛、调节全身多系统功能等效果,分娩期间通过按压特定穴位可以调节气血运行,从而减轻分娩疼痛[3]。分娩过程中宫口扩张,抬头受到重力作用会持续下降,除了宫缩阵痛,还会出现腰背酸痛[4]。豆袋热敷可以激发体内痛调节系统,抑制疼痛的的感受和情绪反应,加强机体对疼痛的抵抗力和耐受力,缓解宫缩疼痛。将黄豆袋加热到合适温度,放置在产妇腰骶部,利用豆袋的温热效应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肌肉、肌腱和韧带等组织松弛,解除因肌肉痉挛、强直而引起的疼痛,从而减轻产妇的宫缩痛和腰骶部疼痛[5]。
五、结论
对初产妇实施豆袋热敷联合针灸、穴位按摩护理可显著缩短分娩时间,同时有效减轻分娩疼痛感,达到提高镇痛效果的目的,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赵春丽,薛飞扬,徐秀云,等.豆袋热敷联合电针用于足月分娩镇痛对产妇血流动力学及应激指标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4,32(04):793-797.
[2]赵爱梅,朱亚农,王晓莉.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对初产妇第二产程及宫缩痛的影响[J].妇儿健康导刊,2024,3(03):100-103.
[3]徐秀云,孙伟,崔婧芳.豆袋热敷联合针灸、穴位按摩对初产妇产程影响及分娩镇痛效果[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2,30(07):1586-1590.
[4]蒋晖,彭广涛,陈兴财,等.足浴结合针灸对初产妇先兆临产后产程进展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华夏医学,2022,35(01):45-49.
[5]张静.豆袋热敷减痛联合助产士一对一全程陪伴在高龄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08):1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