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低体温预防性护理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创面手术中的干预效果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石立超

海军第九七一医院 山东省青岛市 266071

摘要

目的:探究术中低体温预防性护理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创面手术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创面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0例,采用术中低体温预防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体温变化、皮瓣成活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术中体温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皮瓣成活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中低体温预防性护理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创面手术中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术中低体温预防性护理;游离皮瓣移植;手部创面修复;干预效果

正文


手部伤口经常由于外伤或烧伤等因素导致皮肤和软组织的损伤,而游离皮瓣移植手术被认为是修复手部伤口的其中一种高效手段[1]。不过,由于游离皮瓣移植手术所需的时间相对较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容易出现体温偏低的状况。在手术过程中,低体温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副作用,例如凝血功能受损、药物代谢速度下降、免疫系统功能减弱等,这些都可能对皮瓣的存活产生不良影响,增加手术后的并发症风险,并可能导致患者住院时间的延长[2]。所以,在手术中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性低体温护理是关键。本文目的在于探讨手术期间低体温预防性护理对手部创面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术的干预作用,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20241月至2024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创面手术的60例患者。纳入标准:符合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创面的手术指征。排除标准:患有严重心肺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等可能影响手术及护理效果的基础疾病;精神疾病患者,无法配合护理工作。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术前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如皮肤准备、禁食禁饮等。术中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操作,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术后给予常规的伤口护理、康复指导等。

1.2.2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术中低体温预防性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环境温度调节。提前将手术室温度调节至24-26℃,湿度保持在40%-60%。在手术过程中,根据患者的体温情况适时调整温度,确保手术环境舒适温暖。

保暖措施。为患者使用加温毯,在手术开始前30分钟开启加温毯,设定温度为38-40℃,根据患者的体温反馈适时调整温度。使用保温性能好的手术单覆盖患者非手术部位,减少身体暴露面积,降低热量散失。对于输液和输血,使用输液加温器将液体和血液加温至37℃左右后再输入患者体内。

体温监测/在手术过程中,使用电子体温计持续监测患者的核心体温,监测频率为每30分钟一次。密切关注体温变化情况,如发现体温有下降趋势,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暖措施进行调整。

1.3观察指标

1.3.1术中体温变化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开始前、手术进行30分钟、60分钟、90分钟以及手术结束时的体温,计算术中体温下降幅度。

1.3.2皮瓣成活率

术后观察皮瓣的颜色、温度、质地以及毛细血管反应等情况,判断皮瓣是否成活。皮瓣成活率=(成活皮瓣例数/总例数)×100%

1.3.3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包括切口感染、皮瓣坏死、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发生并发症例数/总例数)×100%

1.3.4住院时间

统计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总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2.结果

2.1术中体温变化

治疗后,观察组术中体温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1

1两组患者术中体温下降幅度比较(x±s,℃)

组别

例数

术中体温下降幅度

对照组

30

1.5±0.3

观察组

30

0.8±0.2

t

-

10.582

P

-

0.001

2.2皮瓣成活率

观察组皮瓣成活率为96.7%29/30),高于对照组的83.3%25/30)(P0.05)。

2.3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7%2/30),低于对照组的23.3%7/30)(P0.05)。见表2

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

切口感染

皮瓣坏死

肺部感染

总发生率

对照组

30

26.7

310.0

26.7

723.3

观察组

30

00.0

13.3

13.3

26.7

χ²值

-

-

-

-

3.214

P

-

-

-

-

P0.05

2.4住院时间

治疗后,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住院时间比较(x±sd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

对照组

30

12.5±2.1

观察组

30

9.8±1.8

t

-

5.678

P

-

0.001

3.讨论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创面手术操作较复杂,耗时较长,创伤较大,病人在手术过程中易发生低体温。术前低体温可给病人生理功能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例如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和增加出血风险等;减慢药物代谢,增加麻醉苏醒时间;降低身体的免疫能力和增加感染的风险,都可能对皮瓣的存活产生不良影响,提高手术后的并发症风险,并可能导致患者住院时间的延长[3]

常规护理在防止术中低体温上措施比较欠缺,很难有效地保持病人体温稳定。而在手术中对低体温进行预防性护理,从多方面采取措施,防止低体温出现。调整手术室环境温度,给病人营造温馨、舒适的手术环境;采用加温毯,保温手术单和其他保暖设备以降低病人体内热量散失;给输液、输血加温,以免因低温液体的输入而降低病人体温;持续监测患者体温,及时调整保暖措施,确保患者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期间体温降低的幅度比对照组患者小,皮瓣成活率比对照组患者高,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患者低,且住院的时间短。这说明在手术过程中实施低体温的预防性护理能有效地保持病人在手术过程中温度的平稳,降低低体温给身体带来的不利影响,以达到提高皮瓣成活率。提高皮瓣的存活率有助于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风险,例如切口感染和皮瓣坏死等,这进一步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长,并降低了他们的经济和心理负担[4]

综上所述,手术期间低体温的预防性护理运用于游离皮瓣移植手部创面修复手术效果显著,能有效地保持病人手术期间体温的平稳,本实用新型提高了皮瓣的成活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具有在临床上推广的价值。在以后的临床护理工作当中,我们应该要不断地对手术当中低体温的预防性护理进行优化,进一步地提升护理质量,从而为病人提供更优质更安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朱红霞,雷丽丽,邓晓红.以预防低体温为导向的前瞻性护理结合麻醉苏醒护理在子宫肌瘤患者全麻下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36):134-137.

[2]宣慧.以预防低体温为导向的前瞻性护理在子宫肌瘤患者全麻下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C]//医学护理创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智慧医学篇).2024.

[3]徐岚.围术期预防性低体温干预对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J].健康指南,2023(10):197-199.

[4]王芝.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原因及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医药,202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