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穴位贴敷在剖腹产术后排气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何萍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摘要

剖腹产术后排气是胃肠功能恢复的核心标志,直接关联患者术后营养供给、不适症状缓解及康复进程。穴位贴敷作为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依托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护原则,通过穴位刺激与药物经皮渗透的协同作用,可调节术后胃肠动力,促进腑气通畅,缩短排气时间。本文从穴位贴敷的理论基础、临床应用要点及应用价值进行系统探讨,为剖腹产术后排气护理提供专业参考,助力中西医结合护理在产科领域的实践推广。


关键词

剖腹产术后;穴位贴敷;排气护理;胃肠功能恢复;中医特色护理

正文


剖腹产手术作为产科常用干预方式,虽能有效解决难产等问题,但手术创伤与麻醉作用易抑制胃肠蠕动,引发术后排气延迟、胃肠胀气等情况。排气延迟不仅会导致患者腹胀、腹痛,还会延缓进食时机,影响营养摄入,甚至增加肠粘连等并发症风险,阻碍术后康复。传统排气护理多依赖体位指导、早期活动等手段,部分场景下效果有限。穴位贴敷凭借无创、安全、便捷的优势,将中医经络理论与药物治疗结合,在改善术后胃肠功能方面展现独特价值,逐渐成为剖腹产术后排气护理的重要辅助方式。

一、穴位贴敷用于剖腹产术后排气护理的理论基础与作用机制

1.1中医理论基础

中医认为,剖腹产手术属“金刃创伤”范畴,术后气血运行受阻,易形成“气滞血瘀”;同时麻醉药物会损伤脾胃运化功能,导致“腑气不通”,进而出现排气延迟、腹胀等症状。穴位贴敷遵循“循经取穴、辨证施护”原则,选取具有理气通腑、健脾和胃功效的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中脘),通过药物对穴位的持续刺激,激发经络气血运行,调节脏腑功能。《黄帝内经》提出“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穴位贴敷正是通过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恢复脾胃运化与大肠传导功能,最终实现促进排气的目的。

1.2现代医学作用机制

从现代医学角度,穴位贴敷的作用通过药物经皮吸收与穴位刺激双重途径实现。一方面,贴敷药物(如厚朴、枳实、木香等)的有效成分可穿透皮肤角质层,经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发挥药理作用,如促进胃肠平滑肌收缩、调节胃动素、胃泌素等胃肠激素分泌,改善胃肠动力;另一方面,穴位周围丰富的神经末梢受药物与物理刺激激活,可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增强迷走神经活性,缓解术后胃肠麻痹,加速胃肠蠕动恢复,缩短排气时间。

二、穴位贴敷在剖腹产术后排气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要点

2.1穴位选择

穴位选择需围绕胃肠功能调节展开,遵循“循经取穴”原则。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能健脾和胃、理气通腑,增强胃肠蠕动;中脘为胃之募穴,能调和胃气、消食导滞,缓解术后胃胀。三阴交,具有健脾和胃、调补肝肾等功效。临床常选取双侧足三里、双侧三阴交、天枢形成协同作用,提升护理效果。

2.2药物配伍与制备

药物配伍以“理气通腑、活血化瘀”为核心,常用中药包括厚朴、陈皮、青皮、莪术、枳实、焦三仙各、槟榔、草果、木香。厚朴行气除满、燥湿消痰,枳实破气消积、化痰散痞,二者合用增强理气通腑之力;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助脾胃运化;制备时,将中药按比例(如40g厚朴40g、陈皮20g、青皮20g、莪术20g、枳实30g、焦三仙各30g、槟榔40g、草果40g、木香20g)研成细粉,过80-100目筛,取适量用香油和透皮剂成糊状,制成直径2-3cm、厚0.3-0.5cm的药饼备用。

2.3操作规范与护理观察

贴敷时机选在术后6-12小时,待患者麻醉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操作前保持穴位处皮肤干燥无破损药饼的敷于穴位。贴敷时间每次4-6小时,根据皮肤耐受度调整,避免皮肤损伤。护理中需密切观察:一是皮肤反应,若出现红肿、瘙痒、皮疹等过敏症状,立即停止贴敷,用温水清洁皮肤,必要时涂抹抗过敏药膏;二是排气情况,记录首次排气时间及腹胀缓解程度;三是全身反应,监测生命体征,排查药物不良反应,确保护理安全。

三、穴位贴敷在剖腹产术后排气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体现

3.1促进胃肠功能早期恢复

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是康复关键,穴位贴敷通过调节胃肠动力与激素水平,可缩短首次排气时间,帮助患者更早恢复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营养摄入提供保障,避免长期禁食导致的营养失衡,同时减轻胃肠内压力,缓解胃胀、腹痛等不适,为后续康复奠定基础。

3.2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排气延迟易引发胃肠胀气、肠粘连等并发症,严重时影响呼吸功能或切口愈合。穴位贴敷通过促进排气,减少胃肠内积气,降低腹胀发生率,进而减少切口张力,间接促进切口愈合。此外,早期进食可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感染等并发症,改善术后预后。

3.3提升患者护理体验与满意度

穴位贴敷为无创技术,操作简便、无明显痛苦,患者接受度高。相较于部分存在胃肠道刺激的胃肠动力药物,其安全性更高、不良反应更少,能减轻患者术后不适,提升护理舒适度。同时,护理中对患者皮肤、排气情况的密切观察,体现个性化护理理念,增强患者信任感,提高护理满意度。

3.4推动中医护理在产科的临床应用

穴位贴敷将中医经络理论与产科护理结合,丰富了剖腹产术后护理手段,打破传统西医干预为主的局限。其有效应用为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产科的推广提供实践依据,推动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发展,为产科护理质量提升提供新方向。

结论

穴位贴敷在剖腹产术后排气护理中具备明确的理论基础与临床价值,通过调节胃肠功能、促进排气,可改善患者术后不适,降低并发症风险,提升护理质量。该技术无创、安全、便捷,符合现代护理“以人为本”理念,值得在产科临床推广。未来可通过深入研究优化穴位组合与药物配伍,进一步提升应用效果,为剖腹产术后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89-92.

[2]崔焱。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215-218.

[3]王艳,李娟。穴位贴敷在剖腹产术后排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21,56(7):1023-1026.

[4]张丽,赵敏。中西医结合护理对剖腹产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2,38(12):901-90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