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中医护理模式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的影响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张琴

湖北省云梦县中医医院,湖北孝感 432500

摘要

目的:研究脑梗塞采取早期中医护理模式对患者康复的促进意义。方法:2023年5月~2024年5月,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早期中医护理)各28例,比较观察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独立能力、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差异。结果: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心理状态评分更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独立能力、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结论:脑梗塞早期开展中医护理能够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问题,令患者运动功能、独立生活能力明显恢复,树立良好心态,积极康复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使整体预后提升。


关键词

脑梗塞;早期中医护理;神经功能缺损;预后

正文


脑梗塞发生率、残疾率、死亡率均处于较高水平,有关防治及护理的调查研究十分重要[1]。脑梗塞会直接引起脑供血障碍,缺血后部分脑组织出现坏死改变,患者脑神经功能随之受损,继而表现出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等后遗症[2]。早期治疗及护理旨在挽救受损神经功能,促进神经再生、功能重建[3]。常规护理围绕疾病康复进行,缺乏对患者个体特点的分析,针对性不足,对脑梗塞康复产生影响有限[4]。近几年中医护理技术在恢复脑梗塞受损神经功能,改善疾病预后中发挥出突出作用。本研究特抽取部分脑梗塞患者分组,探讨了中医护理在其中的具体应用,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3年5月~2024年5月收治脑梗塞患者分组,对照组:男/女15/13例,年龄55-78岁/均数值(61.23±6.25)岁,病程0.5-3d/均数值(1.73±0.25)d;观察组:男/女14/14例,年龄56-79岁/均数值(61.58±6.39)岁,病程0.5-4d/均数值(1.75±0.36)d。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纳入标准:(1)脑梗塞诊断标准参考《中国重症卒中管理指南2024[5];(2)意识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可正常沟通;(3)本人与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1)老年痴呆患者;(2)视听障碍;(3)存在精神疾病史。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保持干净卫生、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密切注意患者心率、血压等体征的变化情况,重点观察患者症状表现、神智意识的变化;重视患者主诉问题,耐心倾听的同时对患者的合理需求尽量满足;在饮食方面指导患者保持低脂低盐的同时,补充优质蛋白和纤维素;针对药物治疗完善解释说明工作,取得患者认可和配合;对患者异常情绪及时疏导,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和后期康复治疗。

观察组(早期中医护理):

1)情志护理:脑梗塞突发后患者多有紧张焦虑、恐惧、悲观等情感变化,务必重点干预。首先,落实情绪调节,如在交谈中宣泄负面情绪,培养兴趣爱好愉悦身心、分散注意力;其次,进行心理支持,护理人员与家属需耐心照顾患者,不断通过语言和动作给予鼓励,让心灵感受慰藉,从而更有信心战胜疾病;再次,开展情志调养,从个体情志特征出发,合理选择香薰疗法、音乐疗法、深呼吸放松疗法等措施使情志有好的转变;最后则是加强生活指导,从饮食、运动及睡眠等多角度提出合理指导,使患者从中获益,体会到康复效果,从而建立足够康复信心。

2)穴位按摩:可以选择百会穴、太阳穴、神庭穴、四神聪穴、风池穴等进行适当按摩,各穴位每次进行8-10min按摩,2次/d。

3)针刺护理:可以选择太溪穴、神庭穴、四神聪穴、风池穴等进行针刺操作,捻转法将无菌针灸针刺入,留针时间控制为20min,1次/d。

4)运动干预:首先,早期通过良肢位摆放有效预防偏瘫肢体发生肌肉萎缩或痉挛问题,以仰卧位为例,头部应避免过屈或过伸,使用软枕垫在患侧肩部使之抬起,伸展上肢后掌心朝上,五指伸展分开,微微屈曲下肢,使用软枕垫在臀部;以侧卧位为例,身体与头部始终保持水平直线,伸展患侧上肢后掌心向上,五指伸开分开,下肢整体伸展开但需要微微屈曲膝关节。注意定时更换体位,以减少足跟、骶尾部等受压时间,降低压疮风险。其次,卧床时进行主被动活动练习,动作由简到难,恢复下床活动能力后尽早进行床边抬腿、跨步、行走等练习,进一步恢复后可尝试上下阶梯动作。全程需由家属或护理人员陪同进行,注意避免坠床或跌倒意外的发生。最后,锻炼生活技能,视患者康复情况而定,在身体条件允许下,鼓励患者尽量自己尝试完成穿脱衣物、漱口、进食、上厕所等活动,不断提升独立生活能力。

5)中药熏洗:选择白芍、桂枝、艾叶、酒当归、盐杜仲等药材一起用水煎煮,待药液达到38-40℃后进行熏洗,每次时间控制为20-30min,每7d休息3d,共治疗14d。

6)饮食护理:分析病因后给予针对性饮食建议,如肝阳上亢、风火上扰,推荐多食萝卜、豆腐、芹菜等,忌蒜、葱、羊肉等。所有患者均需要保持清淡、低脂低盐饮食原则。

7)耳穴压豆:探查耳穴后找到其中阳性反应点,明确主要操作穴位与辅助穴位,酒精常规消毒皮肤表面后,以王不留行籽在穴位处适当按压1-2min后固定,叮嘱患者每日可以自行按压数次,时间控制为3min/次。

1.3观察指标

1.3.1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42分以内,缺损程度高低和分数高低成正比。

1.3.2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定量表(FMA),上、下肢分别为66分、34分,合计100分,分数越高运动功能越好。

1.3.3日常生活活动独立能力:Barthel指数,100分以内,能力高低与分数高低成正比。

1.3.4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数越低表示患者心理状态越佳。

1.3.5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生活质量越高得分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

护理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低(P0.05)。见表1。

1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

分组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28

11.78±5.28

3.12±1.05

对照组

28

11.89±5.39

5.29±1.27

t


0.077

6.968

P


0.939

0.001

2.2比较两组运动功能

护理后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更高(P0.05)。见表2。

2比较两组运动功能

分组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28

42.27±6.35

70.43±5.61

对照组

28

42.55±4.45

60.16±4.83

t


0.191

7.341

P


0.849

0.001

2.3比较两组日常生活活动独立能力

护理后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独立能力评分更高(P0.05)。见表3。

3比较两组日常生活活动独立能力

分组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28

55.36±7.15

73.25±6.85

对照组

28

56.39±7.28

63.98±6.29

t


0.534

5.275

P


0.595

0.001

2.4比较两组心理状态

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更低(P0.05)。见表4。

4比较两组心理状态

分组

例数

SAS

SD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28

59.36±5.87

30.25±5.14

62.54±5.18

32.65±5.17

对照组

28

59.42±5.73

40.36±5.18

62.39±5.25

41.89±5.28

t


0.039

7.331

0.108

6.617

P


0.969

0.001

0.915

0.001

2.5比较两组生活质量

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见表5。

5比较两组生活质量

分组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28

59.25±7.15

80.21±6.79

对照组

28

59.36±8.25

70.25±6.82

t


0.053

5.476

P


0.958

0.001

3、讨论

脑梗塞所致头晕呕吐、吞咽障碍、喝水呛咳、活动受限等问题主要和发病过程中脑神经功能缺损有关,若不能及时重建神经功能,很容易造成残疾甚至死亡结局[6]。早期护理措施直接关系到脑梗塞预后,常规护理主要是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观察分析,通过一些训练措施辅助恢复神经功能,同时对有关并发症加强预防处理[7]。鉴于脑梗塞病情复杂性与康复治疗的重要性,临床致力于从多角度改进护理质量。近些年,不少学者关注到中医护理技术在促进慢性疾病恢复中的价值,并逐渐尝试推广到脑梗塞护理中,取得一定成效[8]

本文调查显示,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心理状态评分更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独立能力、生活质量评分更高,该结果充分体现出中医护理对患者预后改善的积极影响。实际护理中,考虑脑梗塞发生后,患者受到各种功能障碍影响,生活质量明显受损,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情绪。中医情志护理注重患者内心感受,主张通过情绪调节、心理支持、情志调养配合生活指导,使患者对疾病有更准确的认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同时树立起康复自信,从而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主动提供配合。良好的心理状态还可以对内啡肽等神经递质产生积极影响,从而促进神经系统功能调节,对受损神经的修复与再生十分重要。中医穴位按摩,通过对特定穴位进行适当的按摩,能够对机体经络和气血产生疏通作用,对恢复脑部供血和改善疾病相关症状来讲,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局部按摩也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问题,可以辅助改善肢体功能障碍。中医针刺护理作用于头皮的感觉区和运动区能够对大脑皮质功能产生调节作用,有助于修复神经细胞,重建神经功能[9]。同时局部针刺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血液黏稠度下降,这对于恢复肢体和脑部供血有着重要影响。运动干预最直接的作用在于通过一系列的训练,促进肢体运动能力提高,同时有氧运动也能够帮助改善心肺功能,再加上运动对内啡肽等神经递质的影响,能够辅助调节情绪。中医熏洗主要是通过皮肤将药力和热力渗透进入组织深部,对机体气血运行改善效果突出,可以帮助缓解肢体麻木问题。有效的饮食护理不仅能够确保患者充分摄入所需的营养元素,增强抵抗力,而且能够对脑梗塞有关危险因素加强控制,有效预防便秘,减少并发症的同时避免脑梗塞再次发作。耳穴压豆根据耳穴与脏腑经络的紧密关系,通过刺激穴位对相应脏器产生调节作用,有助于平衡气血,通气其也是协调阴阳的重要方式,在促进机体自我调节,强化神经功能修复能力十分重要[10]

综上所述,脑梗塞所致神经功能缺损问题较突出,各种功能障碍与之有关,早期运用多种中医护理技术能够促进神经功能修复与再生,使患者获得良好预后。

【参考文献】

[1]刘琳,曹燕秋,龚歆.基于CICARE沟通模式的情志干预配合穴位敷贴对脑梗死患者肠道功能及负面情绪的影响[J].四川中医,2024,42(1):199-202.

[2]孙明丽,王霞,申曼曼,等.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脑梗塞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3,50(3):550-552,556.

[3]李秀花,姚静,韩先香,等.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的效果探讨[J].生命科学仪器,2023,21(1):205.

[4]张情.脑梗塞后遗症的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仪器,2023,21(1):496.

[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重症卒中管理指南202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24,57(7):698-714.

[6]姜尤,张丽,张晨,等.丹参通脉汤联合中医护理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疗效及神经、免疫功能的影响[J].四川中医,2022,40(3):217-220.

[7]李晓敏.延续护理对脑梗塞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康复的影响[J].实用肝脏病杂志,2022,25(3):后插13.

[8]吴荣,肖格,徐梦迪.对老年脑梗塞患者实施全科护理的有效性研究[J].生命科学仪器,2023,21(1):432.

[9]丛琳,聂金迪,黄德才.奥塔戈运动训练配合针灸治疗及中医护理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运动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4,33(8):1146-1149,1153.

[10]傅杰,吴怀琼,林坤,等.穴位敷贴联合耳穴压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胃肠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22):4157-416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