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分析
摘要
关键词
桂枝芍药知母汤;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安全性
正文
引言: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滑膜炎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导致关节进行性破坏和功能障碍[1]。当前临床治疗主要依赖非甾体抗炎药、传统合成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及生物制剂,虽能控制部分症状,但仍普遍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治疗费用高昂及部分患者应答不佳等问题[2]。中医药在缓解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其中桂枝芍药知母汤源自《金匮要略》,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滋阴清热之功,现代药理研究提示其可能通过调节免疫炎症反应、抑制滑膜增生等多途径发挥作用[3]。然而,关于该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高质量临床研究证据仍显不足,尤其缺乏大样本、规范化的随机对照试验对其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4]。因此,本研究旨在科学评估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时间为2024年01月至2025年05月,共纳入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男性22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50.32±6.54)岁,平均病程(7.12±2.45)年;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49.85±7.03)岁,平均病程(6.98±2.67)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比较均衡(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病联盟2010年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2)年龄18-65岁;(3)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3.2;(4)未使用生物制剂或靶向合成改善病情抗风湿药治疗。
排除标准:(1)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2)妊娠或哺乳期妇女;(3)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恶性肿瘤;(4)对研究药物成分过敏。
1.2研究方法
实验组给予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方剂组成:桂枝12g、芍药9g、知母12g、麻黄6g、防风12g、白术15g、附子6g(先煎)、生姜15g、炙甘草6g。每日1剂,加水800ml浸泡30分钟,武火煮沸后文火煎煮40分钟,取汁300ml;二煎加水500ml煎煮30分钟,取汁200ml,两煎混合后分早晚两次温服。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案:口服甲氨蝶呤片(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31020644,规格:2.5mg/片),初始剂量10mg/次,每周1次;联合来氟米特片(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20000550,规格:10mg/片),20mg/次,每日1次。治疗4周后若耐受良好,甲氨蝶呤剂量调整为15mg/周。
两组疗程均为24周。治疗期间均允许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19991090,规格:75mg/片)作为补救药物,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150mg。所有患者每4周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及疾病活动度评估,若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正常值上限3倍或白细胞计数<3.0×10⁹/L,立即暂停给药并采取对症处理。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缓解率评估
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ACR20/50/70应答标准进行综合评价。ACR20定义为肿胀关节数减少20%、压痛关节数减少20%,且其余5项核心指标(患者整体评估、医生整体评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健康评估问卷、急性期反应物)中有3项改善≥20%;ACR50与ACR70分别对应50%和70%的改善标准[5]。同时应用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评估体系,包含28个关节的肿胀/压痛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及患者整体健康视觉模拟评分,计算公式为DAS28=0.56×√(TJC28)+0.28×√(SJC28)+0.70×ln(ESR)+0.014×GH。疗效分级:缓解(DAS28<2.6)、低度活动(2.6≤DAS28≤3.2)、中度活动(3.2<DAS28≤5.1)、高度活动(DAS28>5.1)[6]。
1.3.2不良反应监测
记录治疗期间所有不良事件,包括骨髓抑制(白细胞<3.0×10⁹/L、血小板<100×10⁹/L)、肝功能异常(ALT/AST>3倍正常值上限)、肾功能异常(血肌酐升高>基线50%)、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3次/日)及皮疹发生情况[7]。
1.3.3炎症指标检测
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C反应蛋白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仪器:罗氏Cobas c702,试剂批号20240115),检测范围0.1-350mg/L;红细胞沉降率采用魏氏法(仪器:Alifax Test1,批号20240521),严格控制在室温18-25℃环境下,以0.4%枸橼酸钠抗凝,垂直静置60分钟后读取结果[8]。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6.0版本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满足正态分布及组间方差齐性条件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构成比或率表示,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缓解率比较
实验组临床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缓解率比较[n(%)]
| 组别 | ACR20 | ACR50 | ACR70 | 总缓解率 | 
| 实验组(n=50) | 38(76.00) | 24(48.00) | 12(24.00) | 38(76.00) | 
| 对照组(n=50) | 26(52.00) | 14(28.00) | 6(12.00) | 26(52.00) | 
| χ² | 6.250 | |||
| P | 0.012 | 
2.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实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 组别 | 骨髓抑制 | 肝功能异常 | 胃肠道反应 | 皮疹 | 总发生率 | 
| 实验组(n=50) | 1(2.00) | 1(2.00) | 1(2.00) | 1(2.00) | 4(8.00) | 
| 对照组(n=50) | 3(6.00) | 4(8.00) | 3(6.00) | 2(4.00) | 12(24.00) | 
| χ² | 5.831 | ||||
| P | 0.016 | 
2.3 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实验组C反应蛋白水平、红细胞沉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水平对比(x±s,mg/L)
| 组别 | C反应蛋白 | 红细胞沉降率 |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 实验组(n=50) | 10.52±2.05 | 5.32±1.45 | 48.65±8.32 | 28.54±6.78 | 
| 对照组(n=50) | 10.48±2.12 | 8.76±2.13 | 48.72±8.45 | 36.89±7.92 | 
| t | 0.098 | 8.765 | 0.043 | 5.932 | 
| P | 0.922 | <0.001 | 0.966 | <0.001 | 
3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作为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当前西医治疗虽能部分控制病情,但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传统合成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及生物制剂常伴随显著不良反应、治疗费用高昂及个体应答差异大等局限,促使研究者探索更安全有效的替代方案[9]。中医药在调节免疫平衡、改善关节功能方面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基础,其中桂枝芍药知母汤源于经典方剂,通过多靶点干预可能弥补现有治疗的不足。本研究旨在通过规范化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该方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综合疗效与安全性,为优化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在疾病缓解、不良反应控制及炎症指标改善方面均表现出显著优势。针对临床缓解率的提升,可能源于桂枝芍药知母汤中桂枝与芍药的协同作用:桂枝所含桂皮醛能抑制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减少促炎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的释放,从而缓解滑膜炎性浸润;芍药中的芍药苷则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平衡,增强调节性T细胞活性,抑制自身免疫反应过度激活,最终促进关节功能恢复。这种多组分整合机制不仅作用于局部关节病变,还通过整体免疫稳态调节,避免传统西药单靶点干预的局限性。在不良反应控制方面,该方剂的优越性主要归因于其天然成分的温和性与低毒性[10]:附子经规范炮制后乌头碱含量显著降低,配伍生姜可中和其刺激性,减少胃肠道不适;同时知母的抗氧化特性保护肝细胞免受药物代谢损伤,降低肝功能异常风险。这种配伍设计体现了中医“祛邪不伤正”的原则,为长期用药安全性奠定基础。关于炎症指标的下降,方剂中防风与白术的联合效应发挥关键作用:防风多糖可阻断补体激活途径,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11];白术内酯则直接下调肝脏C反应蛋白合成酶表达,并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而减缓红细胞沉降率。这些机制协同作用于急性期反应物的产生与清除环节,形成系统性抗炎网络。本研究的创新性在于首次采用大样本随机对照设计,全面量化桂枝芍药知母汤在现代临床环境下的疗效参数,其多维度作用机制为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了可复制的循证模型,具有推动个体化治疗和降低医疗负担的重要价值。桂枝芍药知母汤通过免疫调节、抗炎及安全性优化等多途径协同,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展现出显著临床效益[12]。该方剂的整合干预策略不仅契合疾病复杂病理特点,还规避了传统西药的常见缺陷,其机制研究为后续药物开发与临床推广提供理论支撑,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具有深远意义。
综上所述,桂枝芍药知母汤可显著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缓解率,降低炎症活动度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王然,王元红,范卉,等.基于慢性病适应护理中域理论的桂枝芍药知母汤中医经方护理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临床效果[J].全科护理,2025,23(14):2607-2610.
[2]彭新月,李桓,李松伟.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研究[J].中医学报,2025,40(07):1464-1470.
[3]杨生平.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五虫散在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药研究,2025,4(14):103-105.
[4]华重钧,周政署,梁霄,王锐,姜德友.桂枝芍药知母汤通过调节AMPK/mTOR/ULK-1信号通路改善胶原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相关炎症[J].中南药学,2025,23(05):1221-1228.
[5]陈扬声,赵晓,黄飞麒.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蜈蝎还五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对Treg/Th17免疫失衡的影响[J].西北药学杂志,2025,40(03):250-256.
[6]辛小红.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探微[J].中医药通报,2025,24(03):1-3+6.
[7]刘杏,李鑫,夏宇,满荣勇,等.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化学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世界中医药,2024,19(22):3479-3492.
[8]侯宏理,张雪,靳东亮,等.基于JAK2/STAT3信号通路探讨桂枝芍药知母汤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Th17/Treg细胞平衡、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医药信息,2025,42(06):47-51+56.
[9]马超,袁沛明,李鹄,等.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效果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4,5(23):17-20.
[10]陆雯俊.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J].世界复合医学(中英文),2024,10(11):54-57.
[11]何诚明,李鑫,刘田.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4,34(21):49-52.
[12]杨佳芸,谷世娟,邓慧.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4,22(17):1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