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诊断的价值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乔惠敏

西宁市城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海西宁 810003

摘要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西宁市城北区2023.1-2023.12月全区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分别予以患儿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以及支原体培养检验,评估各种检验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支原体培养检验的诊断效能显著优于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测,P<0.05。结论:建议针对疑似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同时开展多种检验,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协助医师及时明确患儿实际病情状态。


关键词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检测;支原体培养;血常规;C反应蛋白;诊断效能

正文


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潜伏期长、症状多样、与其他病原体感染有相似临床表现等特点,单一的诊断方法往往难以获得准确结果。因此,需要联合多种检测手段用以诊断以提高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效率和准确性[2]。具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本研究共纳入全区20231月至202312月期间,收治的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300例,其中男性178例,女性122例,年龄范围为3-12岁。所有患儿均符合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本研究的对象是某三甲医院儿科门诊和住院部20231月至202312月间就诊的患有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儿童患者。纳入标准为:(1)年龄6个月至12岁;(2)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或核酸检测阳性。排除标准为:(1)合并其他病毒性或细菌性肺炎;(2)先天性肺部疾病或免疫缺陷;(3)近期使用过抗生素。

1.2方法

将所有疑似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检测,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联合组在对照组检测的基础上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检测和支原体培养检验。

1)血常规检测:采用抽血的方法,用采血针吸管抽吸静脉血,通过血液常规仪器检测,观察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指标。

2C反应蛋白检测:在抽静脉血液后,然后做离心沉淀,去除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等有形成分,利用仪器,检测剩余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含量。

3)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肺炎支原体IgM抗体。

4支原体培养检验:采用支原体培养法对患儿的痰液标本进行检测,试剂盒由某生物公司提供。

1.3观察指标

最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设定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阳性病例,非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阴性病例,明确不同诊断方式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软件分析,使用t”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卡方和%表示计数资料,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测诊断效能

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测诊断的准确度,特异度以及敏感度分别为:89.00%(267/300),89.33%(134/150)以及88.67%(133/150),如下所示:

1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测诊断效能[例,(%)]

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测

最终诊断结果

合计

阳性

阴性

阳性

133

16

149

阴性

17

134

151

合计

150

150

300

2.2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支原体培养检验诊断效能

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支原体培养检验诊断的准确度,特异度以及敏感度分别为:98.00%(294/300),97.33%(146/150)以及98.67%(148/150),如下所示:

2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支原体培养检验诊断效能[例,(%)]

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支原体培养检验诊断效能

最终诊断结果

合计

阳性

阴性

阳性

148

4

152

阴性

2

146

148

合计

150

150

300

2.3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测与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支原体培养检验诊断效能

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支原体培养检验的诊断效能显著优于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测,P0.05,如下所示:

3不同检测方式的阳性率对比[,(%)]

组别

敏感度

特异度

诊断准确率

联合组

98.67%(148/150

97.33%(146/150

98.00%(294/300

对照组

88.67%(133/150

89.33%(134/150

89.00%(267/300

χ2

8.433

5.140

6.664

P

0.004

0.023

0.010

3讨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不仅会对患儿的呼吸系统造成严重损伤,而且随病情进展,可能损伤患儿的心肌、大脑,甚至威胁患儿生命。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对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重大意义,通过不同检测方式,可以准确和高效的判断病情,并开始治疗,极大的缩短病程,为患儿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3]

首先,血常规检查和C反应蛋白检测是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常用的检测方法。通过观察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等指标的变化,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支原体感染。同时,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也是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重要方法之一。抗体检测可以通过血清学试验,检测出患者体内是否存在支原体抗体,从而确定是否存在支原体感染。然而,单一的检验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4]。例如,支原体抗体检测在感染早期可能无法检测到抗体,而在感染后期则可能出现抗体浓度过高的情况,导致误诊。因此,联合运用支原体培养检验可以极大的提高诊断准确率、特异性和敏感性在实际应用中,临床检验医生应该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同时,医生还应该注意检验结果的解读和分析,结合患儿的临床表现和病史,综合判断是否存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综上所述,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联合运用多种检验诊断,可以早期诊断和准确评估病情,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杨帆,张仁和,徐新润,等.肺炎支原体IgM抗体、PCT、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研究,2023,36(02):295-298.

[2]杨保同.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不同临床检验方法及效果探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21):90-91.

[3]张宏.探析临床检验在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医疗,2020,39(24):171-17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