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病灶板层切除联合胶原交联术治疗浅层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摘要
关键词
角膜病灶板层切除;胶原交联术;浅层真菌性角膜炎;疗效
正文
真菌性角膜炎作为一种致盲性眼病,该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在疾病早期若未得到有效的治疗,有致盲风险,甚至需要摘除眼球。故尽早将真菌杀灭,去除病灶,遏制病情发展,作为治疗的关键。角膜病灶板层切除,可以在保留足够角膜厚度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清除病灶表面已经坏死的组织、真菌和毒性,促进创面恢复,该种治疗方式避免了全身用药引发的副作用,同时也降低了药物渗透性不佳无法达到深部病灶、药效不持久的情况,可以有效的缩短治疗时间[1]。术后患者角膜病灶部位基本恢复到透明的状态,虽然愈合后会遗留浅层的瘢痕,但与单纯的药物治疗后瘢痕相比瘢痕明显更轻。而且患者术后视力可以得到提升。本文就角膜病灶板层切除联合胶原交联术治疗浅层真菌性角膜炎的效果进行讨论,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参与本次研究患者的数量为65例,起始时间为2024年1月份,结束时间为2025年1月份,男性35例,女性30例,年龄27-73岁,平均年龄(49.31士2.57)岁。对所有患者的总体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显示(P>0.05)。
纳入标准:病灶直径在7mm及以下;最大深度不超过所在位置50%角膜厚度且剩余健康角膜厚度在300um以上;入院后需要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可以配合完成手术、术后按时用药。
排除标准:存在影响眼球安全的其他影响视力的疾病;合并严重的精神疾病或者心脑血管疾病;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提供基础治疗,使用两性霉素B滴眼液以及伏立康唑滴眼液滴注,口服伊曲康唑胶囊,静脉滴注氟康唑注射液,结合患者的病情,调整用药方案[2]。对于治疗七天无明显好转或者加重的患者开展角膜病灶板层切除联合胶原交联手术进行治疗。
手术方法:眼部表面麻醉完成后,选择氟康唑注射液完成结膜囊以及角膜表面的清洗。之后开展角膜病灶板层切除术,取一次性45度角刀在病灶外0.5-1mm行朝向病灶的斜形切削,手术者一手持显微有齿镊提起病灶角膜边缘后使其具备一定的张力,一手持45度刀剖切角膜前板层和下方基质之间的白色纤维。确保切削边缘处于平滑的状态,有利于修复上皮[3]。若一次剖切未成功,可以开展二次治疗,待正常角膜基质充分暴露后,使用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冲洗角膜,记录浸润区域的颜色、透明度,了解病灶清除效果,若为灰白时,说明有残余病灶,若透明,说明病灶清理完成。
角膜胶原交联术,离子导入核黄素,负压吸引罩杯放置在角膜的表面,取2.5g/L的核黄素1mL注入到角膜罩杯内,待核黄素漫过角膜,连接电源,调整电流,离子导入时间10min。紫外线照射,取370nm的紫外线照射病灶角膜9min,照射强度在10mW/cm2,距离角膜表面5.4cm,光圈直径9mm,依据术前眼前段相半光断层扫描,记录病灶下方的正常角膜厚度,若在300-350um内在术中于胶原交联前在角膜表面覆盖一次性软性角膜接鉵镜,有效的减少紫外线对角膜内皮造成的损伤[4]。手术完成后在患者的结膜下注射2g/L的氟康唑,数量为0.5mL,使用氧氟沙星眼膏完成包扎。手术完成后患者提供两性霉素B滴眼液以及伏立康唑滴眼液滴眼,每两小时一次,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每日四次滴眼。
1.3观察指标:
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明确患者的视力水平。
1.4统计学分析
对文章的数据依据SPSS21.0数据包处理,若有计数时(n%)表示,行X2检验,若有计量数据时(`x±s)进行表示,t用于检验,P<0.05。
2结果
2.1 65例患者通过联合治疗后,有63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96.92%;2例患者治疗失败。
2.2患者术前UCVA水平为0.71±0.08;上皮愈合后,为1.24±0.15;
术前BCVA水平为0.67±0.04;上皮愈合后为0.98±0.24;说明治疗后患者的视力水平明显得到改善,p<0.05。
3讨论
真菌性角膜炎具有一定的致盲性,治疗难度大,在疾病早期选择全身性药物、口服或者注射、局部滴眼液治疗等。但若选择全身用药,具有较高的毒副作用,只有少量的药物可以输送到眼部,故该种治疗方案更适合辅助治疗。为患者提供高效、低毒的药物治疗,可以提升治疗效果。但当前药物组织穿透性不高,而且药物的利用度也不高,尤其在深层的真菌,若无法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时,治疗效果不佳。当前商品化抗真菌滴眼液的种类相对不多,以配置药为主,该类药物会对眼表造成刺激,而且治疗周期长,患者无法有效的坚持,部分患者中途停止用药导致病情加重,继而患者需要手术治疗[5]。为患者提供角膜植术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保存患者的视力,但角膜供体缺乏,而且需要长期用药,复诊等,继而该种治疗方式在临床的应用率较低。
角膜病灶板层除术,可以提升患者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出现真菌复发的风险,而且该种治疗方式可以依据共聚焦显微镜浸润的深度以及AS-OCT联合检查,判断患者的病情,既可以了解菌丝的深度,亦可以了解浸润的数值,在手术治疗期间,可以明确相关指标,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的风险,联合胶原交联术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视力水平,促进其恢复[6]。
综上所述,对于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提供角膜病灶板层切除术联合胶原交联术治疗,术后患者的视力相对较为理想,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降低患者出现复发的风险,同时也为患者角膜移植缺乏供体来源争取到一定的缓冲时间,该种治疗方式作为一种早期治疗方案,值得提倡。
参考文献:
[1]冉茂桥,金鸣昌,欧阳先明.民族地区角膜病灶板层切除联合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医药,2022(5):38-41.
[2]高宁,杨瑞波.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J].国际眼科纵览,2022,46(3):253-260.
[3]韩瑜.糖皮质激素对真菌性角膜炎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3(12):38-40.
[4]刘丽梅,韩新红,明春秀,等.角膜病灶板层切除联合胶原交联术治疗浅层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25,25(5):802-807.
[5]李晶,贺燚,柳晓辉.真菌性角膜炎角膜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预后[J].河南医学研究,2024,33(14):2551-2554.
[6]庞金鼎,韦振宇,曹凯,等.不同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24,42(7):629-6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