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化面神经功能训练对周围性面瘫患者急性期症状改善及预后影响研究
摘要
关键词
阶段化面神经功能训练;周围性面瘫;症状改善
正文
周围性面瘫其发生原因主要与神经压迫、感染、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等因素有关,会导致患者面部运动功能障碍,影响其外在形象,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周围性面瘫患者发病后的1~14日属于病情急性期,这一阶段采取有效的干预方法,能够帮助患者快速修复神经,改善临床症状[1]。常规方法主要以“对症支持”,但肌肉具有一定特殊性,长期不活动会出现功能退化。阶段化面神经功能训练实施后能够规避肌肉废用性萎缩风险事件,加快患者健康恢复[2]。临床中开展阶段化面神经功能训练研究,能够进一步优化训练方案,积累工作开展经验。鉴于此,我院于2025年1月~2025年8月选择3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急性期)开展研究,分析阶段化面神经功能训练开展优势,总结治疗经验,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我院于2025年1月~2025年8月选择3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急性期)开展研究,年龄22~64岁,平均值(45.32±1.74)岁。基础病,有20例(高血压10例,糖尿病6例,高血脂4例),无10例。
纳入标准:(1)符合《神经病学》诊断标准者。(2)能够自主接受相关训练者。(3)基础病稳定者。
排除标准:(1)严重精神疾病者。(2)哺乳期女性者。(3)非特发性周围性面瘫者。
1.2研究方法
根据医嘱指导患者规律使用糖皮质激素、维生素B族等药物,要求患者注意眼部护理,面部保暖,保持口腔清洁。
阶段性面神经功能训练方法如下:(1)第一阶段。顺时针按摩额部、眼周、面颊、口角,每个部位按摩时间要达到3min。按摩过程中注意力度适中,不要让患者感到疼痛。指导患者进行闭眼、抬眉、鼓腮活动,无法进行时可以通过手辅助完成各项活动,每个动作进行5~8组,每个动作持续10s。(2)第二阶段:患者具有一定自主活动能力后,自主完成抬眉、闭眼、耸鼻、示齿、鼓腮动作,每个动作进行5~8组,每个动作持续5s。同时引导患者进行微笑、惊讶、生气表情训练,训练过程中可以配合镜子,让患者纠正自己的表情。(3)第三阶段:患者面部运动状况明显改善,但仍然不够自然。需要指导患者连贯完成抬眉、闭眼、耸鼻、示齿、鼓腮各个动作,并安排患者进行患侧饮水、吹蜡烛等生活化活动。
患者接受训练后的1个月观察患者各项指标。
1.3研究指标
神经功能预后情况:用多伦多面神经功能评价,包括静态30分、动态60分、继发缺陷10分,分值越高表示预后情况越好。
症状评分:包括面部运动障碍、感觉异常,重3分,中2分,轻1分,无0分。
患者满意度:自制《阶段化面神经功能训练效果满意度调查表》,包括不满意、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6.0完成阶段化面神经功能训练研究数据整理工作。计量资料( ±s)符合正态分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行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s)符合正态分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行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神经功能预后情况
训练后患者神经功能预后评分高于训练前P<0.05,如表1。
表1:神经功能预后情况( ±s)分
±s)分
| 组别 | 例数 | 静态 | 动态 | 继发缺陷 | 
| 训练前 | 30 | 20.12±1.36 | 47.36±1.71 | 5.16±1.23 | 
| 训练后 | 30 | 27.16±1.02 | 52.11±1.46 | 7.15±1.16 | 
| t | / | 22.682 | 11.570 | 6.446 | 
| P | / | <0.001 | <0.001 | <0.001 | 
2.2症状评分
训练后患者症状评分低于训练前P<0.05,如表2。
表2:症状评分( ±s)分
±s)分
| 组别 | 例数 | 面部运动障碍 | 感觉异常 | 
| 训练前 | 30 | 2.13±0.27 | 2.03±0.14 | 
| 训练后 | 30 | 1.03±0.17 | 0.94±0.10 | 
| t | / | 18.883 | 34.700 | 
| P | / | <0.001 | <0.001 | 
2.3患者满意度
训练后患者满意29例(96.66%),不满意1例(3.33%)。
3 讨论
3.1神经功能预后情况
数据可知,训练后患者神经功能预后评分高于训练前,说明阶段化面神经功能训练能够让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情况显著改善。具体原因:(1)阶段化面神经功能训练能够通过分阶段训练方式帮助患者刺激面部肌肉以及神经,改善血液循环状况,激活修复机制。(2)面瘫会导致局部肌肉及神经组织长时间无信号传递,阶段化面神经功能训练的有效介入,能够让面部神经快速恢复支配能力。(3)阶段化面神经功能训练能够进一步强化患者的面部肌肉协调情况,避免神经纤维错位衔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3]。
3.2症状评分
数据可知,训练后患者神经功能预后评分高于训练前,说明阶段化面神经功能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面瘫症状。具体原因:(1)阶段化面神经功能训练能够通过规律运动缓解患者局部肌肉痉挛、增强肌肉力量、改善面部运动节奏,从而缓解患者面部运动障碍。(2)阶段化面神经功能训练实施后能够激活感觉神经末梢,让患者更好地促进感觉信号传导,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炎症水肿,减轻感觉异常[4]。
3.3患者满意度
数据可知,训练后患者满意度96.66%,说明阶段化面神经功能训练让患者对于训练效果十分满意。具体原因:(1)阶段化面神经功能训练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外观问题,避免患者因为免疫畸形回避正常的社交活动。(2)阶段化面神经功能训练具有科学性,能够让患者逐步感受到康复效果,使其积极参与其中,满意治疗效果。(3)阶段化面神经功能训练实施后能够更好地预防多种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所以患者对阶段化面神经功能训练效果十分满意[5]。
综上所述,周围性面瘫患者(急性期)接受阶段化面神经功能训练实施后可以让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对训练方案较为满意。
参考文献:
[1] 黎少文,李红儿,陈婕,等. 经筋刺法联合表情肌功能训练操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对患者面神经传导功能及表面肌电图指标的影响[J]. 当代医药论丛,2025,23(7):130-132.
[2] 张静,张国芹. 时机理论护理结合表情肌康复训练对周围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康复效果分析[J]. 中国伤残医学,2024,32(13):136-139.
[3] 卢婷. 温针灸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周围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 智慧健康,2024,10(23):36-38,42.
[4] 陈芸梅,刘艳,黄秋雨,等. 周围性面瘫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训练专家共识[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23,41(6):613-621.
[5] 续百红,李新红. 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对周围性面瘫患者临床效果及面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J]. 基层医学论坛,2021,25(11):1582-15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