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应用效果分析与探究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刘永

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人民医院 河北 张家口 075700

摘要

目的:分析对于腹股沟疝患者通过采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样本抽取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1月,地点为我院,疾病确诊结果均为腹股沟疝,样本数量38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组病例数量均为19例,对照组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对于2组的一般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后的并发症率、随访期间的疾病复发率以及术后疼痛感等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横向对比手术时长、手术后的卧床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为观察组较短P<0.05;术后并发症率组间横向对比中,观察组5.26%,对照组21.05%,P<0.05;术后复发率观察组为0.00%,对照组为10.53%,P<0.05;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横向对比术后2小时、6小时、12小时以及24小时的VAS疼痛评分均为观察组较低P<0.05。结论:对于腹股沟疝患者采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能够取得确切疗效,该手术的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疼痛感轻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

腹股沟疝;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并发症;价值

正文


是指某一脏器脱离原本位置并经由孔隙或薄弱之处抵达另一部位,床当中腹股沟区域是的高发部位。股沟疝的发生要与鞘状突未闭、高龄、腹股沟发育不良、生长发育不良、机体营养代谢不良和既往下腹部手术等有关,长期的吸烟、腹水、肥胖、腹腔肿瘤以及便秘等则是此疾病的诱发因素[1]患者的腹股沟区域具有可复性肿块,发病初期肿块体积较小,并可伴随轻微坠胀感,伴随患者的肿块逐渐增大可引起较为强烈的疼痛症状。常见的腹股沟类型为直疝、斜疝、疝以及马鞍疝等[2]。外科手术是对于腹股沟疝的主要治疗手段,并且只有通过应用手术治疗方可实现痊愈,现阶段的手术方式较多,如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其中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应用最为广泛,该术式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巨大补片加强内囊手术以及疝环充填式张力修补术[3]以下将探究对于腹股沟疝患者通过运用环填充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1资料方法

1.1常规信息资料

样本抽取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1月,地点为我院,疾病确诊结果均为腹股沟,样本数量38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组病例数量均为19例,观察组男、女分别为11例、8例;年龄最低21岁,最高75岁,均值(43.2±6.7)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6年,均值(2.5±0.8)年;身体质量指数(BMI)最低16.3kg/m2,最高32.5kg/m2,均值(23.7±4.4)kg/m2腹股沟疝类型:斜疝共计11例,直疝共计6例,其他类型共计2例。对照组男、女分别为12例、7例;年龄最低20岁,最高76岁,均值(43.3±6.5)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5.5年,均值(2.6±0.7)年;BMI 最低16.8kg/m2,最高31.7kg/m2,均值(23.6±4.5)kg/m2腹股沟疝类型:斜疝共计12例,直疝共计5例,其他类型共计2例2组上述各资料横向对比均差异微小P>0.05。

纳入标准:(1)患者符合对于腹股沟疝的疾病判定准则,且属于单侧疝;(2)对手术方案等知悉且取得知情同意;(3)各有关临床资料完善;(4)手术依从性好;(5)麻醉ASA分级I~Ⅱ级。排除标准:(1)既往存在下腹部外科手术史者;(2)属于复发疝、嵌顿疝或属于双侧疝者;(3)对于麻醉药物、外科手术有应用禁忌症者;(4)具有重要脏器功能病变者;(5)存在凝血功能异常者。

1.2方法

对照组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术中为平卧体位,以碘酒和酒精对于术区充分消毒,于患者腹股沟区域做斜向手术切口,并继续于腹股沟选择韧带中点以上大约2.0cm处,对于腹外斜肌腱膜和外环实施切开,之后将切后肌膜进行提起实施钝性分离,确保疝囊获得充分显露,之后游离部分翻入腹膜腔内,如若体积较大需进行横断,将准备的填充物妥善置入于腹外斜肌腱膜下,实施间断或连续缝合。观察组采用疝环填充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术中给予硬膜外麻醉,维持平卧体位,于腹股沟处做一斜行手术切口,实施疝囊高位游离,需要抵达患者腹膜外脂肪层,对于较小疝囊可将其直接回纳于患者腹腔,而对于较大疝囊则需要实施横断结扎,并未进行高位结扎。之后将准备的疝囊填充物妥善充填于患者疝环内,对于疝囊顶和填充物尖端进行缝合固定,之后锥形填充物与患者疝环周边组织进行缝合固定避免脱出。补片分别与患者的耻骨结节、联合肌腱以及腹股沟韧带进行缝合固定,患者精索穿出孔需要留大约一指间空隙。

1.3评价规范

1)记录2组患者的一般围术期指标,例如手术时长、手术后的卧床时间以及住院天数。(2)记录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如切口感染、阴囊水肿以及尿潴留等。(3)2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统计疾病复发率。(4)2组患者均于手术后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其术后的疼痛程度做一评估,此评分法10~10分,0分为无痛状态,10分为剧烈疼痛,且分数越高患者的疼痛感受越严重,时间点选择术后2小时、6小时、12小时以及24小时。

1.4统计学分析

文中所涉及数据均利用SPSS22.0分析,文中计量资料所涉及的数据标准差其表示方法为:±s),均施以t检验,计数资料则表示为:[n(%)],均施以χ2检验,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围术期指标组间横向对比

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横向对比手术时长、手术后的卧床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为观察组较短P<0.05。

1 一般围术期指标组间横向对比(±s

分组

n

手术时长(min)

卧床时间(h)

住院天数(d)

观察组

19

52.65±8.19

13.62±2.85

4.15±1.16

对照组

19

79.96±12.03

32.16±6.62

6.95±1.53

t


16.362

11.157

4.032

p值


0.000

0.000

0.021

2.2术后并发症率组间横向对比

术后并发症率组间横向对比中,观察组5.26%,对照组21.05%,P<0.05。

2 术后并发症率组间横向对比[n(%)]

分组

n

切口感染

阴囊水肿

尿潴留

总计

观察组

19

0(0.00)

1(5.26)

0(0.00)

1(5.26)

对照组

19

1(5.26)

2(10.53)

1(5.26)

4(21.05)

χ2


2.036

2.197

2.036

5.336

p值


0.043

0.040

0.043

0.018

2.3术后复发率组间横向对比

术后复发率观察组为0.00%(0/19),对照组为10.53%(2/19),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横向对比复发率为观察组较低P<0.05。

2.4术后VAS疼痛评分组间横向对比

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横向对比术后2小时、6小时、12小时以及24小时的VAS疼痛评分均为观察组较低P<0.05。

3 术后VAS疼痛评分组间横向对比(±s

分组

n

2小时

6小时

12小时

24小时

观察组

19

3.95±0.63

2.21±0.16

1.02±0.33

0.62±0.12

对照组

19

5.01±0.59

3.79±0.39

2.75±0.39

1.97±0.26

t


5.026

4.029

5.326

6.353

p值


0.019

0.022

0.017

0.012

3讨论

腹股沟疝是近年来的临床常见病,尤其是在中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见,此疾病的病因一般与局部组织薄弱、腹腔内压力水平升高有关,而受到长时间便秘以及咳嗽和营养不良等因素影响再加上先天发育不良等更易患腹股沟疝现阶段外科手术修补是对于腹股沟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能够强化薄弱区域组织具有的承受能力,从而获得确切的治疗效果传统疝修补术的应用中需要对两种不同的解剖结构组织进行缝合实施错位对合这使得张力较大,并且手术后的疾病复发率较高。目前无张力修补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具有术后疼痛以及恢复快等优势,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复发是现阶段对于腹股沟患者治疗的常用手段常用的无张力疝修补术主要有两种,即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以及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其中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应用中手术操作简单,能够有效节约手术时间,特别是与传统手术相比其手术操作用时能够缩短30分钟以上,在手术过程中网片修补法的运用能够取代以往的组织重叠缝合,可避免周围组织张力的异常增加,因此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术后异物感和疼痛感,并且患者术后的舒适感较高,可避免出现补片移动的情况,再加上缝合较少,有利于预防术后不适感以及神经损伤。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该手术方案治疗,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同时手术时间较短,术后的卧床时间和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术后的疼痛度评分低于对照组,随访期间的复发率较低,表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运用能够有效提升腹股沟疝患者的治疗效果。该手术借助人工合成材料能够重点对患者的腹横筋膜进行修补,具有的张力特点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感,可实现术后早期的下床活动、行走,并且补片材质柔软以及舒适,抗张力强度高,该手术方案的创伤性较小,有利于预防术后切口感染、血肿等相关并发症。在该手术操作中还要注意术区的充分止血,从而预防阴囊血肿等并发症,补片放置应尽可能平整,从而有效降低张力,可预防补片对周围神经产生压迫而加重患者的术后不适感。

综上所述,对于腹股沟疝患者采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能够取得确切疗效,该手术的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疼痛感轻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甄玉广.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应用价值分析[J]. 饮食保健,202114(29):44.

[2] 王葆林.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124例临床分析[J]. 中外医疗,2010,29(30):83-83.

[3] 刘凯. 腹股沟疝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效果评价[J]. 中国保健营养,2021,31(13):21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