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片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思考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张玉红

陵水黎族自治县第二人民医院 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 572400

摘要

目的:在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分别应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片,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6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30例。2组均接受常规心内科治疗,同时使用阿托伐他汀片,对照组应用标准剂量(20 mg/d),观察组应用高剂量(40 mg/d)。比较2组的血脂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心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测定结果均较对照组更低,HDL-C测定结果较对照组更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hs-CRP、IL-6、TNF-α测定结果、LVEF及LVEDD测定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10.00%,观察组为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0mg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片对患者血脂、炎症因子、心功能指标改善效果更佳,且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

稳定型心绞痛;阿托伐他汀片;血脂;心功能;炎症因子

正文


心绞痛是冠心病中的常见类型,研究认为,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脂代谢异常、氧化应激、炎症损伤均是心绞痛发生的重要机制[1]。根据心绞痛的稳定程度,可分为稳定型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病情相对稳定,多因体力劳动等因素引起心绞痛发作,其发作诱因、频率、持续时间均较为固定,经积极药物治疗可控制病情进展。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抗血小板、抗心肌缺血类药物治疗,而他汀类药物为常用的调脂药物,具有抗血小板聚集、降脂、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多重作用,是冠心病一级、二级预防的重要治疗药物。阿托伐他汀即代表性的他汀类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且研究认为,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片的治疗效果也有较大差异。因此,为分析其治疗价值,本文将在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分别应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6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6~80岁,平均(64.34±5.90)岁;病程1~13年,平均(7.89±1.57)年;体质量指数 (BMI)为18.2~28.4 kg/m2,平均(23.01±1.89)kg/m2;心绞痛分级(CCS):Ⅰ级17例,Ⅱ级9例,Ⅲ级4例。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7~82岁,平均(63.80±6.04)岁;病程1~14年,平均(8.07±1.66)年;BMI为18.4~28.7 kg/m2,平均(23.32±1.92)kg/m2CCS分级:Ⅰ级19例,Ⅱ级8例,Ⅲ级3例。2组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本次研究已获得伦理委员会审核。

纳入标准:(1)经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及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稳定型心绞痛,诊断依据为《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入组前2个月内未使用过他汀类药物;(3)患者理解能力、沟通能力正常;(4)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严重内分泌系统疾病患者;(2)免疫系统疾病患者;(3)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者;(4)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5)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等。

1.2方法

2组均接受常规心内科治疗,使用β 受体阻断剂、抗血小板、抗凝、硝酸酯类等药物。同时,2组均使用阿托伐他汀片(湖南迪诺制药,国药准字H20193331,规格:按C33H35FN2O5计10mg)治疗,对照组应用标准剂量,20 mg/d,口服,1次/d;观察组应用高剂量,40 mg/d,口服,1次/d。2组疗程均为8周。

1.3评价标准

1)血脂指标比较:检测2组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于晨起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5 ml,离心采集上清液,3000 r/min,15 min。应用AU58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贝克曼库尔特)测定。(2)炎症因子水平比较:检测2组的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指标,血液标本采集方法同上,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等检测。(3)心功能指标比较:检测2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应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测定。(4)不良反应评估,包括头晕、腹痛、恶心呕吐等。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使用SPSS22.0软件处理,采集计量资料均应用()表示,采用t检验。采集计数资料均应用(%)表示,采用c2检验。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脂指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测定结果均较对照组更低,HDL-C测定结果较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1。

1 2组血脂指标比较(n=30,mmol/L)

阶段

组别

TC

TG

HDL-C

LDL-C

治疗前

观察组

5.64±0.89

2.32±0.37

1.12±0.27

3.20±0.69


对照组

5.60±0.77

2.40±0.42

1.13±0.30

3.24±0.73

t

--

0.186

0.783

0.136

0.218

P

--

0.05

0.05

0.05

0.05

治疗后

观察组

3.09±0.55

1.12±0.24

1.53±0.16

1.38±0.27


对照组

4.02±0.58

1.60±0.28

1.34±0.22

1.89±0.24

t

--

6.373

7.129

3.826

7.733

P

--

0.05

0.05

0.05

0.05

2.2炎症因子指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hs-CRP、IL-6、TNF-α测定结果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2。

3 2组炎症因子指标比较(n=30,

组别

hs-CRP(mg/L)

IL-6(ng/L)

TNF-α(ng/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7.79±1.44

3.20±0.47

11.54±1.66

5.08±0.64

30.23±3.23

14.20±2.01

对照组

7.90±1.38

4.26±0.59

11.60±1.78

7.02±0.73

30.14±2.88

21.02±1.96

t

0.302

7.697

0.135

10.945

0.114

13.306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心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LVEF测定结果较对照组更高,LVEDD测定结果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3。

3 2组心功能指标比较(n=30,

组别

LVEF(%)

LVEDD(mm)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40.20±4.06

48.54±2.18

54.33±3.70

44.20±1.90

对照组

40.64±3.83

45.45±2.33

53.59±4.01

47.89±1.76

t

0.432

5.304

0.743

7.804

P

0.05

0.05

0.05

0.05

2.4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1例,腹痛1例,头晕1例,不良反应率为10.00%;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2例,腹痛1例,头晕1例,皮疹1例,不良反应率为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1.46,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对稳定型心绞痛研究的深入,明确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粥样斑块形成是其最主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而血管内皮损伤则是导致斑块形成的始动因素。研究发现,在内皮细胞损伤的过程中,炎症反应是最主要的机制。同时,氧化应激损伤、血脂异常在斑块形成过程中也有重要参与。一般情况下,当脂质水平超过正常范围时,即可判断高脂血症,而高脂血症是导致冠心病心绞痛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LDL-C可促使动脉血管内壁上胆固醇附着,并形成胆固醇斑块。有证据显示,该类胆固醇斑块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HDL-C具有抑制胆固醇斑块形成的作用,是血管内皮的保护性因子,当HDL-C含量偏低时,也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由此可见,对患者应用调脂药物治疗对其病情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阿托伐他汀是一种代表性的他汀类药物,属于羟甲基二酰辅酶 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具有生物利用度高、吸收性好、半衰期长、选择性高等特点,能够通过抑制HMG-CoA 还原酶发挥调脂作用。研究发现,阿托伐他汀可增强LDL 受体数量及活性,促进LDL-C清除,提升LDL-C水平。除调脂外,该药还具有稳定斑块、抗炎、抗氧化应激、保护血管内皮等多重作用,在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可使患者明显获益。在用药剂量方面,目前尚未形成统一标准,研究认为,阿托伐他汀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因此适当提高剂量可增强临床疗效,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2]。研究发现,40 mg/d 剂量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更佳,在调节炎症因子、血脂水平、改善心功能指标等方面均更具价值[3]。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HDL-C等血脂指标、hs-CRP、IL-6、TNF-α等炎症指标、LVEF、 LVEDD等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也证实了较标准剂量相比40mg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片的治疗效果更佳。同时,从安全性上看,2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见应用40mg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片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40mg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片对患者血脂、炎症因子、心功能指标改善效果更佳,且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孙国位,王龙涛,梁荣珍,等.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的影响比较[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23,23(3):304-307.

[2]杨璐.老年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采取阿托伐他汀钙大剂量用药与小剂量用药的效果对比[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3,17(11):72-74.

[3]王渺,徐岩文.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心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23,16(18):46-4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