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技术在颈椎病护理中疗效分析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黄艳艳 董丽 雷静

宁夏银川市中医医院 宁夏银川 750001

摘要

目的:分析对于颈椎病患者通过运用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运用中医护理技术。结果:施护前VAS评分、NDI指数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护后与对照组做横向对比VAS评分、NDI指数均为观察组较低P<0.05;护理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30%,对照组为86.49%,P<0.05。结论:通过对颈椎病患者运用中医护理技术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可有效改善其功能障碍。


关键词

颈椎病;中医护理技术;拔罐;价值

正文


颈椎病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患者具有颈背僵硬、麻木、疼痛以及上肢放射性疼痛等诸多症状表现。颈椎病的发生多数与颈椎长时间劳损以及慢性骨质增生等有关,进而对颈脊髓、椎动脉等产生压迫,并导致神经根受到慢性刺激,从而诱发功能障碍[1],近年来颈椎病的人群患病率较高,尤其是在长期低头伏案工作者当中的患病率较高。目前对于颈椎病患者多采取非手术治疗,从而快速控制其临床症状,避免疾病复发改善其生活质量等[2]。中医护理技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合理运用中医治疗手段能够提升护理质量,以下将分析对颈椎病患者在护理中运用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价值。

1资料方法

1.1常规信息资料

样本抽取时间为2021年1月~2023年3月,地点为我院,疾病确诊结果均为颈椎病,样本数量74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组病例数量均为37例,观察组男、女分别为20例、17例;年龄最低31岁,最高72岁,均值(51.6±5.7)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7年,均值(3.2±0.8)年。对照组男、女分别为19例、18例;年龄最低30岁,最高73岁,均值(51.5±5.8)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6.5年,均值(3.3±0.7)年。2组上述各资料横向对比均差异微小P>0.05。

1.2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例如用药指导、体位护理、健康指导以及告知预防复发措施等。观察组联合运用中医护理技术,方法为:(1)游走罐护理:患者保持俯卧体位,使其颈背部皮肤获得充分显露,并在该处涂抹适量润滑剂,准备3号玻璃火罐,借助闪罐法快速拔于患者颈背部,继续沿督脉、足太阳膀胱经以及手少阳经遵循由上至下以及由下至上的顺序进行反复来回游走,在反复操作2~3次后停留于患者阿是穴处进行留灌,结合其耐受程度停留约5~10分钟左右,3次/周;(2)拔罐护理:维持俯卧位,选择患者颈部疼痛部位进行拔火罐操作,准备无菌玻璃罐,以棉花蘸取适量酒精并将其点燃,使罐内形成缺氧、负压环境,迅速放置于患者颈部预定位置,停留时间为15分钟,1次/3天;3)情志护理:做好与患者的充分沟通,通过进行疾病知识宣教来提升患者的认知水平,同时列举近期康复治疗案例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并介绍情志转移法。鼓励患者参与适当的户外活动及社交活动,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动员家属给予患者关怀安慰,增强患者的抗病信心与勇气;(4)辨证饮食护理:结合患者的体质以及辩证分型等指导个体化饮食,例如气滞血瘀型,可指导患者适当食用化瘀解毒的食品,山楂、白萝卜等。对于风寒湿痹型,可指导患者适当祛风散寒性食物,大豆、羊肉等。对于痰湿阻络型,可指导患者适当食用健脾除湿之品,山药、薏苡仁等。(5)中医日常护理:向患者讲解风邪入侵会导致颈椎病情加重,督促患者做好颈部保暖,合理调整卧位姿态,做到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低头伏案。

1.3评价规范

1)2组患者均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于患者的颈背疼痛程度评估,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2)2组患者均以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对患者的颈椎功能障碍进行评估,0.00%~100%,该指数越高患者的功能障碍越严重。(3)评估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显效:患者的颈背僵硬、疼痛等症状消失,头颈活动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症状体征缓解,头颈部活动受限减轻;无效:病情未改善或加重。

1.4统计学分析

文中所涉及数据均利用SPSS22.0分析,文中计量资料所涉及的数据标准差其表示方法为:±s),均施以t检验,计数资料则表示为:[n(%)],均施以χ2检验,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VAS评分、NDI指数组间横向对比

施护前VAS评分、NDI指数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护后与对照组做横向对比VAS评分、NDI指数均为观察组较低P<0.05

1 VAS评分、NDI指数组间横向对比(±s

组别

例数

VAS(分)

NDI(%)

施护前

施护后

施护前

施护后

观察组

37

6.15±1.03

2.03±0.35

55.62±7.19

20.16±3.37

对照组

37

6.17±1.02

4.22±0.61

55.65±7.16

35.95±5.07

t


0.265

4.015

0.865

10.025

p值


0.397

0.031

0.206

0.000

 

2.2护理效果组间横向对比

护理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30%(36/37),其中显效20例,有效16例,无效1例;护理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6.49%(32/37),其中显效11例,有效21例,无效5例。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横向对比护理总有效率为观察组较高P<0.05。

3讨论

中医认为颈椎病的发生往往与长期劳损、外感风寒湿邪或者气血瘀滞等因素有关,在患者治疗期间积极做好护理干预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促进其病情康复的重要手段。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能够充分发挥中医手段的积极作用,对于改善局部气血循环及缓解疼痛和麻木等症状有重要价值。例如通过对患者进行拔罐护理以及游走罐护理,有利于刺激经络并调节气血循环,能够改善局部新陈代谢,有助于缓解局部紧张并调节内分泌平衡[3]。通过进行中医情志护理有助于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可提升其治疗信心以及依从性。本研究显示观察组通过联合运用中医护理技术,该组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护理后的颈椎功能障碍以及疼痛程度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通过对颈椎病患者运用中医护理技术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病情康复有效改善其功能障碍

参考文献

[1] 曾碧峰,陈建辉,蓝智力,等. 中医护理技术平衡火罐联合中药热奄包对提高颈椎病治疗的效果[J]. 临床护理研究,2023,32(1):185-187.

[2] 初炳南. 中医护理技术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应用[J]. 光明中医,2023,38(4):755-757.

[3] 张艳萍,赵雅静. 颈椎病的中医护理效果观察[J]. 兵团医学,2022,20(3):52-5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