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封闭式负压吸引治疗在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疗效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张洪尚

石家庄循环化工园区医院 河北省 石家庄市 050000

摘要

目的:探究在骨科疾病干预工作中封闭式负压吸引治疗方案对于创伤以及感染创面产生的干预效用。方法:以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作为研究范畴,完成这一期间在我院骨科接受干预的创伤以及创面感染样本的收录工作,根据其所接受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常规组与负压组,完成两组样本创面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收录工作,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规组样本的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负压组样本,p<0.05。结论:在骨科疾病干预工作中,利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治疗方案完成骨科创伤以及创面感染干预工作,能够有效提升骨科疾病干预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建议在后续干预工作中对该方案展开进一步探索应用。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吸引;骨科;创伤;感染

正文


前言

创伤以及创面感染是骨科疾病干预工作的重点内容,骨骼系统是人体的支撑结构,但骨骼相对脆弱,容易受到外力冲击、摔跤、交通事故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骨折、骨裂等创伤。目前针对骨科创伤疾病,医疗领域所采取的主要干预方案为手术以及创伤治疗,而创面感染是骨科疾病干预的严重并发症,骨髓是一个天然的感染途径,而且创伤或手术后的创面是细菌进入体内的途径之一。创面感染可能导致骨骼结构的进一步破坏,延长康复期,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药物干预是骨科创伤以及创面感染的主要干预方式,通过定期更换药物可减少骨科创伤的感染率以及坏死率,降低创面感染发生率,早期骨科创伤以及创面感染定期更换药物所采用的药物更换方式为普通外科换药方式,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准备相应材料,通过移除旧敷料、创面清洁、创面处理、敷料更换、敷料固定这一方式完成换药干预,但是在实际的换药过程中,普通外科换药方式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不利于骨科患病群体的快速愈合。封闭式负压吸引治疗技术是医疗技术发展背景下所出现的干预技术,有利于创伤、手术切口等创面伤口的管理与愈合,该技术能够利用负压系统在创面周围形成封闭的环境,通过负压作用来促进创面的清洁、排除分泌物,增加血液循环,并促进创面愈合。本次研究将以在我院就诊的骨科患者为例,探究封闭式负压吸引治疗技术在骨科创伤以及感染创面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方式以及应用效果,以期为骨科创面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展开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式

1.1样本资料

本次研究的时间范畴为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共采用随机抽样法收录在我院骨科就诊的创伤以及创面感染样本112例,以其所接受的创面治疗方案作为分组依据,将112例样本分为常规组与负压组,每组各包含样本56例,常规组骨科创伤以及创面感染样本的男女比例为30:26,年龄中位数为38.7±6.5岁,就诊原因分别为车祸致伤18例、机器致伤16例、重物砸落致伤8例、坠落致伤14例。负压组创伤以及创面感染样本男女比例为29:27。年龄中位数为39.2±5.8岁,就诊原因分别为车祸致伤17例、机器致伤17例、重物砸落致伤9例、坠落致伤13例。对两组样本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后,未见明显差异,p>0.05,可满足后续研究需求。

1.2治疗方案

常规组接受普通外科换药方式,医护人员根据样本的创面伤口状况定期为其更换敷料,给予样本抗感染药物治疗,严重创伤放置引流条。负压组样本接受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方案,首先完成创面的清创以及扩创处理,确保创面周围的脓液以及坏死组织清理完毕后,根据创面形状以及大小准备负压引流材料,将其放置于创面之上,利用间断缝合确保创面与材料充分接触后,防止硅胶引流管。此后利用生物半透膜彻底封闭创面,接通负压引流装置,将封闭负压引流设备压力调整至125-450mmhg,定期观察创面状态,直至恢复。

1.3评价指标

完成两组样本创面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收录工作,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式

利用spss25.0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p<0.05为具有差异性,本次研究具有意义。

2结果

2.1创面愈合时间

常规组样本的创面愈合时间显著长于负压组样本,p<0.05,具体数据见下表。

表一 创面愈合时间

分组

样本量

创面愈合时间

常规组

56

21.8±3.5

负压组

56

14.5±2.6

P


0.00

2.2并发症发生率

常规组样本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负压组样本,p<0.05,具体数据见下表。

表二 并发症发生率

分组

样本量

伤口感染

疼痛

化脓

发生率

常规组

56

7

4

1

21.43%

负压组

56

1

1

0

3.57%

P


0.00

0.00

0.00

0.00

3讨论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是在负压原理基础上所出现的创面干预技术,在骨科创伤以及创面感染干预工作中,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能够通过设备创造一个负压环境,对创面施加持续的轻负压,从而产生多种生理效应,促进创面的愈合和修复,其作用及时与负压环境所引起的生理以及物理效应有关,负压环境引起的流动和压力差产生多种生理和物理效应,这些效应可以促进创面的愈合和修复。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利用这些效应来清除分泌物、促进血液循环、刺激细胞增殖和胶原蛋白合成等。相关研究指出,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的作用机制与血液循环促进、创面分泌物与渗出液清理、负压刺激、创面封闭与保护等有关,负压环境可以促进创面周围的血液循环,改善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有利于细胞代谢的增强,从而促进创面的愈合。负压通过引导创面渗出物和分泌物进入敷料下的负压收集器中,可以减少创面的水肿,排除细胞碎片、炎症介质和感染因子,减少创面感染的风险,同时负压吸引技术可以减轻创面水肿和渗出物的堆积,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与不适感。负压对创面的持续轻微压力刺激,有助于刺激创面边缘的皮肤和组织向中心收缩,从而有助于缩小创面的大小,减少创面表面积,刺激创面内的细胞增殖、胶原蛋白合成和修复过程,有助于新生组织的形成,促进创面愈合。敷料和负压系统的结合可以保持创面的封闭状态,减少外界细菌、污染物进入创面的机会,从而降低感染风险。

本次研究结果证实,相对于普通外科换药方式,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能够有效提升骨科创伤以及创面感染群体的伤口愈合效率,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骨科干预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进一步提升骨科疾病干预质量,在后续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应用过程中,作为医务人员,必须重视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的应用方式,了解该技术的原理、设置参数、敷料更换步骤以及可能的并发症,应用前,对创面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创面的大小、深度、分泌物类型等信息,以便根据具体情况设置适当的负压参数和敷料,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创面特点调整负压参数,定期检测创面情况,及时对干预方案进行管理调整,通过全方位细节性的管理方案,进一步发挥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的应用效果,为骨科干预工作整体质量的提升贡献一己之力。

参考文献

[1]柴香林,谢建华,刘海华等.对比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与常规换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效果[J].智慧健康,2022,8(04):79-81.

[2]黄健曦,黄少帆,汪强等.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在骨科创面及感染创面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15):103-10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