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效果与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关键词
预防性宫颈环扎术;宫颈机能不全;临床疗效
正文
宫颈机能不全可能与产妇存在不良妊娠史、宫颈创伤史、感染、药物及宫颈峡部括约肌结构缺陷或是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发病占妊娠女性的1%。临床主要采用预防性宫颈环扎术治疗,可保留产妇宫颈粘液栓及宫颈长度,为宫颈结构提供机械支持,临床效果显著,下文将进一步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46例宫颈机能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行宫颈环扎术及治疗性宫颈环扎术治疗,患者平均年龄(23.45±5.64)岁,所有患者均确诊宫颈机能不全,且均行手术治疗。排除恶性肿瘤、凝血障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患者充分知晓此次实验,自愿加入各组,且一般资料数据并无显著差异(P>0.05),可做比较。
1.2方法
预防性宫颈环扎术:患者主要为既往妊娠不足34周早产史,或者至少1次中孕期完全流产史,在非孕期表现为8号扩宫棒,无阻力通过子宫颈,且检查出胎儿畸形及染色体异常后,于妊娠14~16周即可进行手术,具体操作为:排空患者膀胱,暴露出子宫颈后,于12/3/6/9四个点位,使用子宫颈钳夹向下牵拉,于子宫颈1~2点位置,在靠近子宫颈内口水平位置进针,在10~11点出针与进针,并在7~8点、4~5点及1~2点出针和进针,各针均不穿透子宫颈黏膜,并在子宫颈组织中行走,且可容纳4号扩宫棒,其通过的松紧度在1~2点位置打结。随后从阴道前穹窿处,打结扎进后缝合阴道,检查无出血及异常情况后留置尿管。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手术出血量、足月生产及新生儿存活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针对患者治疗结果,分析患者的年龄、术前侵入性操作、围术期是否使用孕酮、有无子宫颈手术史,进行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
1.4评判标准
以分娩存活的新生儿为治疗标准,存活成功为治疗有效,流产或死亡为治疗无效。
1.5统计学分析
针对报告研究数据,选用SPSS2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s)进行表示计量资料,率(%)进行表示计数资料,单因素分析行方差,多因素分析行Logistic回归方程,意义差异为P<0.05。
2. 结果
2.1患者手术效果:手术治疗后,患者手术出血量(27.28±5.71)ml、足月生产率为89.13%(41/46)、新生儿存活率为93.48%(43/46)。
2.2单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患者的年龄、术前侵入性操作、与手术效果具有相关性,p<0.05,而围术期是否使用孕酮、有无子宫颈手术史等因素与手术效果无关,p>0.05;见表1.
表1 影响手术效果的单因素分析()
影响因素 | 治疗有效(n=43) | 治疗无效(n=3) | t/X2 | p |
年龄 | 24.59±3.38 | 27.82±3.73 | 5.043 | 0.005 |
术前侵入性操作[n(%)] | ||||
是 | 3(6.98) | 2(66.67) | 16.709 | 0.001 |
否 | 40(93.02) | 1(33.33) | ||
围术期使用孕酮[n(%)] | ||||
是 | 37(86.05) | 2(66.67) | 0.957 | 1.033 |
否 | 6(13.95) | 1(33.33) | ||
子宫颈手术史[n(%)] | ||||
是 | 11(25.58) | 1(33.33) | 0.232 | 0.638 |
否 | 32(74.42) | 2(66.67) |
2.3多因素分析结果
多因素分析,年龄≥28岁、患者术前有侵入性操作是影响手术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影响手术效果的多因素分析
影响因素 | β值 | SE值 | Wald X2值 | p值 | OR(95%CI) |
年龄≥28岁 | 0.308 | 0.102 | 9.091 | 0.003 | 1.355(1.113~1.652) |
术前侵入性操作 | 0.254 | 0.095 | 6.907 | 0.008 | 1.288(1.067~1.552) |
3. 讨论
由于宫颈机能不全可诱发早产、妊娠晚期复发性流产等情况,故而需临床提高警惕,给予充分的重视。当前,临床采用预防性宫颈环扎术治疗,主要针对妊娠14~18周患者,适用于非妊娠期8号扩张器,在无阻力下通过宫颈口,或者有典型病史患者,来抑制宫颈口扩张,避免子宫下段延伸,以此降低对胎儿的危害。本研究指出,预防性宫颈环扎术治疗,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较少,且本文收治的46例患者中,足月生产率为89.13%、新生儿存活率为93.48%。
但因手术环扎难度较高,研究发现发现年龄≥28岁、患者术前有侵入性操作是影响手术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由此看出,对于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治疗,行预防性宫颈环扎术的疗效确切,可保证患者足月生产,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但患者年龄≥28岁、有术前侵入性操作是影响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建议临床加以规避。
【参考文献】
[1]叶玉锦,吴明秀. 预防性宫颈环扎术与紧急性宫颈环扎术对宫颈机能不全的临床效果比较[J]. 中国处方药,2022,20(09):169-171.
[2]屈清华,王雪燕. 预防性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0,28(11):1856-1859.
[3]魏然. 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给予预防性宫颈环扎术的可行性[J]. 中国医药科学,2019,9(08):94-96+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