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医学证明》管理措施及建议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刘文丽 石艳荣

银川市妇幼保健院 宁夏银川 75001

摘要

《出生医学证明》是每一个新生儿出生后必须办理的证明,也是新生儿后续户口登记、身份证明、入学等的关键。对此,需要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本文从不同方面对《出生医学证明》给出管理措施及建议,旨在更好的管理《出生医学证明》。


关键词

《出生医学证明》;管理措施;建议

正文


《出生医学证明》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应的医学证明,能够证明新生儿的出生状态、血亲关系、国籍等,也是后续新生儿户口登记、疫苗预防接种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证明[1]。常规《出生医学证明》管理过程中因为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存在一定比例《出生医学证明》丢失、作废等情况,影响到医院正常工作的开展。本文结合笔者工作经验与相关文献,对《出生医学证明》管理措施及建议展开分析,旨在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提供参考。

一、完善《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制度

《出生医学证明》在管理过程中必须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依靠管理制度保证各项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有序性。对此,不同医院在《出生医学证明》管理过程中应形成系统、完善、科学、严谨、可行的管理规章制度,并由不同成员组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领导小组,共同负责《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工作,并保证管理制度的落实。将《出生医学证明》相关管理制度悬挂在专门办理《出生医学证明》工作区域,提醒不同管理人员更好的落实并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包括空白证件领发保管制度、《出生医学证明》签发制度、《出生医学证明》专用章使用制度、废证管理制度、信息管理制度、档案管理与保密制度、《出生医学证明》补办管理制度等[2]。为了避免在管理《出生医学证明》过程中出现违规操作,可由不同人员分别管理《出生医学证明》空白证件、《出生医学证明》专用章,便于互相制约与监督,依靠管理制度指导《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工作。

空白证件领发后需要执行入库登记制度,主要负责人在领取空白证件后需要建立台账管理,强调专人管理,专室保管,且至少有2名管理人员共同在现场见证并核实空白证件数量以及使用情况等。领发《出生医学证明》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在台账中明确领发日期、单位、证号,且领证人、发证人需要现场签字。为了避免在管理《出生医学证明》过程中出现违规操作,可由不同人员分别管理《出生医学证明》空白证件、《出生医学证明》专用章,便于互相制约与监督,依靠管理制度指导《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工作。强调在《出生医学证明》入库、领发、签发、换发、补发、网络管理等不同内容方面均应有专人管理与监督,精细化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权利、义务、职责。

完善《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制度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医院情况,将《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制度作为产科管理中的一部分,共同保证《出生医学证明》的有效管理。如要求不同孕产妇入院时应及时做好身份信息核对,强调孕妇实名制办理入院,并落实医生首诊负责制,善于利用现代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产妇主要信息的共享,确保产妇人证信息一致《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制度在完善期间还需要严格按照国家以及不同省市地区的文件要求,保证各项管理制度的可行性与规范性。

二、加强对《出生医学证明》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针对负责管理《出生医学证明》的相关人员需要加强日常业务培训,使其掌握《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以及管理制度要求。通过定期培训,帮助工作人员掌握《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的重要性、管理意义以及《出生医学证明》管理中相关业务开展要点,提升不同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专业素养,降低废证率、换证率;加大业务培训,帮助工作人员熟练通过计算机完成出生医学证明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并借助产科电子病历完成产妇一般资料、分娩情况等信息的信息共享,更好的对新生儿与产妇相关信息予以核对,降低《出生医学证明》管理中的差错率。培训过程中及时反馈《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签发期间出现的相问题,并让部分工作人员交流自身管理《出生医学证明》的经验,帮助《出生医学证明》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理论能力实际操作能力[3]

《出生医学证明》相关工作人员业务培训过程中也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如产科门诊、产科病房、签发窗口、盖章窗口等相关业务管理部门人员,除了做好出生医学证明完善后各项管理制度讲解外,还需要结合工作方式,讲解互联网背景下相关网络登记系统的操作,加强工作流程、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搜集《出生医学证明》违规办理的素材,并进行警示教育,便于不同工作人员能够严于律己,当然,对违规发放《出生医学证明》的相关机构以及工作人员会依法严肃处理,并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做出相应的处罚,增强不同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当然各项培训不能局限于形式,在培训完成后还可通过理论考试、实践操作等方式予以考核,确保不同工作人员通过业务培训能够有所收获,在知识、能力等方面均有提高,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创造有利条件。

三、注重《出生医学证明》的广泛宣传

对于初产妇而言,其由于是第一次分娩,对《出生医学证明》相关内容缺乏了解,可能对《出生医学证明》的重要性作用等缺乏了解。对此,医院还需要加强对产妇以及家属有关《出生医学证明》知识以及《出生医学证明》办理相关事宜的广泛宣传。通过电视、广播、微信群、发放书面材料等进行《出生医学证明》相关知识的宣传。让不同产妇知晓在办理《出生医学证明》过程中需要提供的相关材料,包括新生儿父母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及复印件、签发登记表等;新生儿起名时使用规范汉字,避免使用生僻字,《出生医学证明》办理的时限、办理时间、地点,明确告知产妇出生医学证明由正页、副页和存根三部分组成,家长不得私拆,同时家长在办理《出生医学证明》后需要妥善保存,便于为新生儿落户、入学等使用[4]。《出生医学证明》要求领证人为新生儿母亲本人,如果领证人非新生儿母亲本人,则需要提供新生儿母亲提供的授权委托书,然后由代理人完成《出生医学证明》的办理与领取。

《出生医学证明》相关知识宣传中,可对众多产妇感兴趣的一些问题进行科普。如《出生医学证明》除了用来上户口外,在幼儿后续上幼儿园、上小学,购买保险、坐飞机、坐高铁、出国等较多地方均需要用到在《出生医学证明》办理过程中,需要提供新生儿爸爸妈妈双方的有效身份证原件、双方户口本原件(或复印件)、医生签发的《新生儿出生医学记录》表格同时在办证前需要确定好新生儿的名字。按照要求,通常《出生医学证明》需要在新生儿出生一个月内办理完毕,如果存在特殊情况推迟不得超过6个月,延迟办理可能需提供法定鉴定机构出具的《亲子鉴定证明》,并且需要新生儿妈妈亲自办理,并完成众多信息的填写,所以建议新生儿父母应在新生儿出生后尽早办理《出生医学证明》。如果不小心出现《出生医学证明》遗失,在补办过程中,要求产妇前往医院调阅病历存档,复印住院病历首页、新生儿出生记录,出生医学证明存根联等等,然后补办《出生医学证明》,整个补办过程较麻烦,所以需要好好保管《出生医学证明》。通过科普,让产妇知晓《出生医学证明》的重要性以及各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便于更好的服务产妇,完成《出生医学证明》的办理。

四、突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的人性化

《出生医学证明》管理过程中还应尽可能体现出管理与服务的人性化,如将《出生医学办理》窗口或者办公区设置在产科病房楼层,便捷产妇或者家属办理《出生医学证明》;对于新生儿出生后情况较好的,及时督促产妇办理《出生医学证明》,并利用《出生医学证明》办理新生儿落户、新生儿医保等,避免产妇出院后再次前往医院办理《出生医学证明》,同时如果新生儿因为相关疾病入院能够通过新生儿医保报销部分费用,减轻经济负担。《出生医学证明》办理信息录入过程中,积极使用双屏联屏机制,便于新生儿监护人核对信息,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能降低出错可能,保证《出生医学证明》办理与管理中体现出人性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尝试《出生医学证明》自助办理,通过自助办理一方面可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提高《出生医学证明》办理的灵活性,便于部分人员自助办理。

五、加强对《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工作的监督

医院可设置专门的意见投诉窗口,供不同产妇或者家属在《出生医学证明》办理过程中对不满问题的投诉,便于及时发现《出生医学证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核实情况及时整改。医院成立专门的监督管理工作小组,监督《出生医学证明》签发流程、档案管理、印章管理、对产妇健康宣教等各项工作开展的规范性,发现问题后及时指出,确保《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及签发人员能够严于律己,规范开展工作,真正落实《出生医学证明》“终身责任追究制”,保证《出生医学证明》各项管理工作的合法、合规、高效。各级管理机构和签发机构同样需要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对《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各项工作的监督管理,强调终身责任追究制度;除了做好现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监督外,同时还需要强调网上监督与质控管理,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结束语

《出生医学证明》是一项严肃、严谨、科学的工作,需要不同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严于律己,注重与产妇或产妇家属的沟通交流,积极做好宣传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卢敏如,孔维月,程忠才.医院出生医学证明标准化管理实践[J].中国标准化,2021(24):204-206.

[2]刘晓蒙.浅谈《出生医学证明》档案的管理、应用和发展[J].黑龙江档案,2021(04):102-103.

[3]林惠玲,曾金浪,郭胜斌,.某三甲医院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实践与探索[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23):30-32.

[4]吉慧娟.《出生医学证明》管理问题及建议[J].办公室业务,2020(10):66-6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