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 冠心病支架术后的必修课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蔡利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引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世界范围内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在我国,每年大约有26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每12秒就有1人被心血管疾病夺去生命。冠脉内支架植入是目前大部分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的首选治疗方式,对于改善该类患者的死亡率以及远期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当下,我国接受冠脉内支架植入的患者人群数量庞大,在此情况下,加强人们对冠心病的认识以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的自我管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浅识”冠心病

1.冠心病:老化的管道,出水不畅的自来水管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顾名思义,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以后引起的心脏疾病,涉及脂质沉积,氧化应激,炎症细胞浸润,内皮损伤,平滑肌细胞增生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简单理解,我们可以将冠脉血管病变理解为家中年代久远的自来水管,可以想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家中自来水管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铁锈,水垢,严重的甚至可能因侵蚀过于严重出现水管的堵塞、破裂。类似的,人体的冠脉血管,在长期的血液冲刷,血脂沉积,微小血栓形以及一些炎症因子的作用下,同样会出现的管壁“侵蚀”,表现为管壁的增厚以及管腔的狭窄。因此,当这种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不可避免的,冠脉血管的血液运输能力将不能满足心脏的供血需求,此时机体就会出现胸痛,胸闷等心绞痛的症状,严重的可能会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当然,冠脉血管的这种“侵蚀”过程,是一个非常缓慢的,所以冠心病的好发年龄往往集中在40-60岁。

 

2.冠心病的危害:缺水的良田,饥荒的心脏

心脏中一共有三条主要的供血血管,分别是前降支,回旋支以及右冠状动脉,其中前降支及回旋支起源于左主动脉窦,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右主动脉窦,三者形成一个网路将心脏包绕其中,并通过密集的分支血管,为心脏全域提供源源不断的血液供应以及营养支持。如果说我们将冠脉血管直观的理解为“水渠”的话,那么冠脉血管支配的心肌组织则可理解为这条“水渠”灌溉的“农田”,所以说,农田生长的好坏取决于水渠的灌溉能力。当冠脉血管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导致“水渠”的输水能力下降时,将不可避免的导致农田内农作物的生长迟缓、甚至枯萎、死亡,反映到人体上,心脏组织的缺血,因波及范围以及持续时间的不同,可以表现为胸闷,胸痛,心慌,严重的可以出现心室颤动,急性心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3.及时完成支架植入:撑起狭窄的管道,挽大厦之将倾

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患者对冠脉内支架植入存在恐慌的心理,认为支架是一种异物,支架的植入等于宣告了一种极不好的事情,支架植入以后要终身服用药物等等。事实上,支架的植入是冠心病发展到一定的严重程度,而不得不采取的临床治疗策略。支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导致支架不得不植入的冠脉病变本身。

冠脉严重狭窄或者急性闭塞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持续进展的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病变程度的进展,冠脉血管内有效空间会变得非常的狭小,更有甚者,当冠脉内斑块发生急性破裂,可以出现继发性血栓形成,进而导致冠脉血管的完全堵死。在这种情况下,单纯药物干预的治疗方式几乎是隔靴搔痒,其疗效也是很差的,此时,尽快的完成“犯罪血管”的血运重建是该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

 

支架植入术后,自我管理不可忽视

1.支架的植入,并非一劳永逸

很多罹患冠心病的患者,在接受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胸痛,胸闷等临床症状往往会得到一个非常明显的改善,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对患者产生了一种“误导”,导致部分患者在术后主观的认为自己“似乎”已经完全好了,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知,事实上,支架的植入只是冠心病治疗的一个方面,术后的药物治疗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才是改善该类患者远期预后的根本。

 

2.见微知著,控制危险因素

事实上,人体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具有普遍性,换言之,罹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往往颈动脉、肾动脉、大脑中动脉等血管同样存在不同程度的粥样斑块病变;另外,冠脉内支架的植入只能改善某一处冠脉的狭窄,而对于其他部位发生粥样斑块的冠脉血管并无保护作用。所以,对于接受冠脉内支架植入的患者,务必要重视加强对个人血管的保护,要定期到心内科门诊随访,并严格遵医嘱服药,常见的药物主要包括一下几类:

抗血小板药物:一般支架植入术后1年内,患者需要联合服用两种抗血小板药物,常见的组合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者阿司匹林+替格瑞洛,1年以后可以停用1个,改为单药抗血小板治疗。

他汀类药物:强化降脂治疗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石,目前常用的降脂药有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PCSK9抑制剂。

神经激素类药物:这类药物对于改善内皮功能、改善心功能、抑制氧化应激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包括倍他乐克、依那普利、缬沙坦以及诺心妥等。

 

3.防微杜渐,优化生活方式

   对于冠心病患者,尤其是已经接受冠脉支架植入的患者,在严格遵医嘱加强对危险因素的控制的同时,应注意个人生活方式的优化。

饮食:冠心病患者饮食宜以清淡,低盐为主,配合优质蛋白如鱼,虾以及新鲜的水果、蔬菜,避免大量进食动物的内脏以及高脂肪、高胆固醇类食物。

戒烟:烟草中含有尼古丁,焦油等多种有害成分,可以诱导包括肺癌在内多种肿瘤的发生。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长期的吸烟会导致血管内皮的损伤,诱导体内的炎症反应,加速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另有资料证明,烟草中焦油等成分可以诱发冠脉血管痉挛,所以冠心病患者应严格戒烟。

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冠心病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个人爱好的不同,冠心病患者诸如慢跑,游泳,做韵律操,打羽毛球等方式,循序渐进的提高个人的活动耐量,直至恢复正常健康水平,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血脂水平,稳定动脉粥样斑块,改善内皮功能。

保持充足的睡眠:熬夜越来越成为当下社会的普遍现象,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高度发展,深夜刷抖音,看视频已成为很多人生活的习惯。需要指出的是,保持好充足的睡眠时间对于冠心病患者具有重要意义,资料显示长期的熬夜可以导致机体神经内分泌机制的失调、增加氧化应激、诱导炎症反应,从而诱发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加速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因此建议冠心病患者每天保持至少6-8小时的睡眠。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000332);

作者简介:

姓名:蔡利栋,性别: 男,民族:汉,出生年月:1986.10,籍贯:上海市 ,毕业院校:上海交通大学,职称:主治医师 ,学历:博士,研究方向:冠心病及结构性心脏病 ,课题名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青年项目, 82000332, 环状RNA-LRP5选择性调控成纤维细胞激活与心梗后心肌纤维化的作用与机制研究,邮编:201600,工作单位: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