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服务模式在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患者中的应用及干预效果评价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屈晓玲

腾冲市人民医院 云南省 679100

摘要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服务对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用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收治的9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随机表法分组为研究组与参照组,予以循证护理及基础护理服务模式,对比两组最终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呈P<0.05。结论:循证护理服务模式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病情的康复,可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

循证护理服务模式;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

正文


颈动脉狭窄是血液由心脏通向脑和头其他部位的主要血管的颈动脉[1],出现的狭窄症状。颈动脉狭窄多因颈动脉的粥样斑块导致颈动脉管腔的狭窄,该病并发率较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2]实施支架置入术通过在动脉狭窄部位植入支架,修复血管内膜粗糙,已达到迅速改善或逆转脑组织低灌注状态的作用,可防止不稳定斑块纤维帽破裂及血栓的形成,从而恢复闭塞的血管促进脑部血液的供应据研究发现,循证护理措施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最终的康复效果。为此本次研究将循证护理,对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患者的护理效果实施分析研究,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期间20229月至20239月期间,收治的98颈动脉狭窄患者,应用随机表法分组为研究组与参照组。研究组49例,男25例、女24例,年龄范围52-72岁,平均年龄(62.58±2.34)岁。参照组49例,男26例、女23例,年龄范围53-74岁,平均年龄(63.58±2.21)岁。无严重合并心脏疾病;无肝肾功能障碍;无精神异常;无凝血功能障碍;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基础护理,为患者及家属讲解颈动脉狭窄形成的原因、影响因素及术后相关注意事项,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讲解支架置入的手术方法及该方法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治疗效果,提供治疗成功案例提高其治愈信心,对其提出的疑问予以相应解答。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从中了解其心理情绪状态,依据其心理状况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降低不良心理对治疗结果的影响。对患者的体征状况进行检测予以详细记录,遵医嘱给予其标准剂量的治疗药物。

研究组:实施基础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循证护理服务模式(1)创建护理小队,由护理经验在3-5年的护士长2名、2-4年护理经验的护士4名组成,对小队全体成员实施统一培训,提高小队成员对疾病护理知识及护理技能的掌握,并对学习掌握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创建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2)心理干预,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讲解疾病形成的原因及相关注意事项,通过沟通分析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进行心理引导,降低不良情绪产生的不良影响。讲解疾病治疗成功案例,提高患者的治愈信心,对其提出的疑问予以详细解答,提高其护理依从性。(3)术前干预,指导辅助患者进行体征检测,查看是否符合手术实施标准,严禁患者吸烟饮酒,对其血压、血糖等水平予以控制,为其提供相应营养支持保持电解质水平及微量元素的平衡稳定,保障术中患者机体的正常运行。对手术设备、手术室等实施清洁消毒准备,调整手术室室温。(4)术中护理,对术中患者体征状况进行监测,观察术中患者的神志、瞳孔、肌力等状况,做好面对突发情况的准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5)术后护理,对术后患者体征状况实施监测,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渗液,皮肤有无青紫,是否有皮下血肿的发生,查看足背动脉搏动是否正常等。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皮下血肿、局部斑块、血管痉挛。

1.4 统计学方法

    tX2值检验,应用SPSS22.0对数据实施分析研究,应用平均数±标准差及(n%)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在P<0.05时表明研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对比可见,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呈P<0.05,附表1

1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组别

例数

皮下血肿

局部斑块

血管痉挛

发生率

研究组

49

12.04

00.00

12.04

24.08

参照组

49

36.12

24.08

36.12

816.32

X2

-

-

-

-

4.009

P

-

-

-

-

0.045

3 讨论

颈动脉狭窄为颈部大动脉血管管壁变窄的疾病,将对脑部供血情况产生影响,可对患者进行支架置入进行治疗,据研究发现循证护理可提高患者最终的恢复效果,通过创建护理小队,实施护理知识技能培训并进行定期考核[3],实施管理制度。予以心理干预,与患者进行积极沟通交流,讲解疾病形成原因及相关注意事项,讲解治疗成功案例及护理干预的重要性,提高其护理依从性。予以术前干预,指导辅助其进行体征检测,对手术需用到的器械、药物等实施消毒准备[4]。术中干预,对术中患者的生命体征状况进行监测,做好面对突发情况的准备。术后干预,查看患者穿刺点是否出现渗血、渗液,皮肤是否出现青紫及皮下血肿等情况,查看患者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按时更换药物,对创口进行清洁并保持干燥度。据本次护理研究结果对比可见: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呈P<0.05;表明了循证护理服务模式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病情的治疗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服务模式对实施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具有在相关疾病护理过程中推广使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杨馥锟,钱陈泽越,陈兆雷,邱信杰,朱健.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短期疗效与安全性对比[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22,8(10):1156-1160+1164.

[2]杨维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效果比较[J].中国民康医学,2022,34(13):138-140.

[3]李若男,鲁姿含,朱梦婷.PDCA模式在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老年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22,38(09):1573-1575.

[4]王鑫,常冬梅,赵春阳,沈小红,李志伟,周志敏,张博.CTPHR-MRI对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疗效的评估及应用价值[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21,30(12):1453-145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