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摘要
关键词
心胸外科;外科手术;感染;危险因素
正文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ite infection in cardiothoracic surgery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in cardiothoracic surgery.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318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ardiothoracic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21 to December 2022, and the factors leading to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were analyzed. Results: Among 318 patients undergoing cardiothoracic surgery from December 2021 to December 2022, 18 cases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occurred, with an infection incidence of 5.66%. Infection occurred in superficial tissues in 6 cases (1.89%) and deep tissues in 12 cases (3.77%). Th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Ssis among patients of different genders (P>0.05), while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Ssis among patients' age, hospital stay, operation duration, whether they had underlying diseases and whether they used antibiotics (P<0.05). Conclusions: Th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risk factors for site infection in cardiothoracic surgery were related to the age of patients,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length of operation, whether there were underlying diseases and whether antibiotics were used. Therefore, the above aspects can be used to prevent infection in patients.
Key words: cardiothoracic surgery; Surgery; To be infected; Risk factor
伴随着我们国家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阶段的医疗技术发展非常迅速,最近数年来,很多的医院将心胸外科看得非常重要,主要是因为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1]。在心胸外科中很多的手术都需要切开皮肤,这就造成了很多的手术之后,患者会出现手术部位的感染。手术后发生感染是引起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手术部位出现感染之后,会增加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这就使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大幅度提高。除此之外,感染后所产生的医疗费用也会使患者的经济带来巨大负担[2]。所以,分析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是现阶段临床中的重中之重,可以在临床中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患者出现感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在心胸外科进行手术的318例患者,所有的患者均已对实验获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次实验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方法
采取回顾性方法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手术时长、有无基础疾病、是否使用抗菌药物作为本次实验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的数据使用SPSS25.0软件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X²检验。检验后,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患者感染情况分析
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在心胸外科进行手术的318例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18例,感染发生率为5.66%。其中感染发生在浅层组织的有6例(1.89%),发生在深层组织的有12例(3.77%)。
2.2各危险因素分析
分析发现,患者不同性别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住院时间、手术时长、有无基础疾病及是否使用抗菌药物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各危险因素分析(n,%)
危险因素 | 例数 | 感染率 | 未感染率 | X2 | P | |
性别 | 男 | 158 | 10(6.33) | 148(93.67) | 0.364 | >0.05 |
女 | 160 | 8(5.00) | 152(95.00) | |||
年龄 | <60岁 | 146 | 6(4.11) | 140(95.89) | 8.694 | <0.05 |
≥60岁 | 172 | 12(6.98) | 160(93.02) | |||
住院时间 | <15d | 149 | 7(4.70) | 142(95.30) | 9.275 | <0.05 |
≥15d | 169 | 11(6.51) | 158(93.49) | |||
手术时长 | <3h | 67 | 2(2.99) | 65(97.01) | 7.694 | <0.05 |
≥3h | 251 | 16(6.37) | 235(93.63) | |||
有无基础疾病 | 有 | 89 | 6(6.74) | 83(93.26) | 8.617 | <0.05 |
无 | 229 | 12(5.24) | 217(94.76) | |||
是否使用抗菌药物 | 是 | 108 | 4(3.70) | 104(96.30) | 6.281 | <0.05 |
否 | 210 | 14(6.67) | 196(93.33) |
3讨论
手术部位发生感染是当前导致手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患者在发生感染之后,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这不仅会延长患者伤口愈合的时间,还会使患者机体出现耐药性,尤其是对于年老的患者在发生感染之后,出现抗菌药物的耐药几率大大增加[3]。不仅如此,患者在接受抗感染的同时,还会增加经济上的负担,而如果感染症状较为严重时,会引起败血症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对于心胸外科的手术来说,病情较为复杂的可能需要开胸,如果患者在手术之后发生感染,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4]。
通过本次研究分析发现,在心胸外科中导致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原因可能与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长、手术时长、合并有基础疾病及手术前未使用抗菌药物有关[5]。患者的年龄越大,机体中的各项器官以及组织会逐渐衰老,这就导致老年人的机体抵抗力较差,更加容易受到细菌以及其他病毒微生物的感染。除此之外,老年人的胃肠功能也会受到影响,无法有效地从食物中汲取营养来增加机体的免疫系统。住院时间过长也是能够导致患者发生感染的原因之一,这主要是因为医院每天的接诊患者庞大,所以产生的病菌就会相对更加多,而外科手术的患者因为长时间处于这种环境中,会增加感染的发生几率[6]。而手术时间过长也可以引起患者发生感染,其主要原因在于手术过程中,伤口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即使医生在手术操作中遵循无菌原则,但还是会增加伤口污染的风险[7]。而对于合并有基础疾病,尤其是糖尿病的患者来说,发生感染的风险会大幅度提高,主要是因为该类患者的机体免疫力下降,患者体内的白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功能受到较大抑制,造成白细胞内的灭菌活性下降,血糖较高还会为细菌的繁殖提供有利的条件。此外,糖尿病的患者还会伴有高血压等临床疾病,患者体内的血流受到影响,无法为组织及器官提供有效的血液循环,最终引发术后的感染[8]。
针对于上述分析,在心胸外科手术的患者中,想要降低手术部位发生感染可以从以下几项措施进行:(1)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手术前需要检查患者的血糖水平,对于血糖较高的患者,如果手术可以择其进行,可以指导患者采取饮食控制,将血糖降至正常水平。对于无法择期手术的患者则采取药物降糖的方式,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再进行手术,且术后要指导患者合理饮食。(2)选择安全的手术方式: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在可以采取腹腔镜手术或其他显微手术的情况,尽量避免开胸[9]。(3)加强护理:在患者结束手术后,除了对其进行常规的护理措施以外,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伤口情况,如果患者伤口出现红肿甚至溢脓,要及时告知床位医生采取措施。当然,每日要对伤口进行换药,在换药时注意要严格按照无菌要求进行,要对伤口进行彻底清创、消毒,减小患者感染的风险。(4)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手术开始前半小时,可以通过静脉输注抗菌谱较广的抗生素如头孢类,如果手术的时间超过三小时以上,则需要在手术过程中增加一组抗生素,从而提高患者体内抗生素的浓度,以起到预防感染的效果[10]。(5)严格的无菌手术要求:在手术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无菌要求进行操作,在手术结束缝合伤口时,要使用灭菌的生理盐水对伤口部位进行冲洗并根据情况埋置引流管,这样可以尽可能避免伤口处残留的细菌以及坏死组织过多。在进行缝合时,要注意避免张力过大,导致手术切口部位的血液循环较差而引起感染。(6)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对于手术切口较小的患者,在手术后观察两至三天如没有明显症状发生,可以通知患者出院,在门诊或社区医院进行伤口换药;而对于手术切口较大或症状较重的患者,可以通过勤换药、增加营养的促进伤口的愈合,从而达到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的目的。
综合上述,在心胸外科中导致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有患者年龄、住院时间长、手术时间长、术前未使用抗菌药物以及合并有基础疾病。
参考文献:
[1]李丽,张颖,李俊.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2,28(04):55-57.
[2]王玉沐,李阳.神经外科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校医,2022,36(03):224-227.
[3]胡晶.心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08):51-53.
[4]刘毅.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甘肃科技,2021,37(12):134-136+184.
[5]翟雨阳.外科手术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研究[J].中外医疗,2020,39(30):51-53.
[6]白海静.采用PDCA循环法对控制外科手术部位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降低感染率的探讨[J].名医,2020(12):363-364.
[7]宋军红.35例心脏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对策[J].抗感染药学,2019,16(11):1904-1906.
[8]李新新.某院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9,36(05):365-367.
[9]庄建文,朱熠,潘颖颖,唐娜.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8,35(09):675-676+680.
[10]蒙光义,彭评志,庞二友.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18,40(03):443-447.
作者简介:周长帅,1994.09.22,男,汉族,山西临汾,住院医师,研究生,研究方向:心胸外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