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舒适护理服务模式的应用效果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老年患者;舒适护理服务;生活质量
正文
【引言】现阶段我国老龄化发展速度变快,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数量逐步增多。深究原因,可知受到环境污染、空气污染、吸烟、肺部感染多种因素的影响,发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发病率高的情况[1]。患者早期阶段不会出现临床症状,中期会出现呼吸困难、休息时呼吸不畅、无力、无食欲等症状,晚期的临床表现会更加明显,具体包括咳嗽、痰多、心率快、呼吸困难等。患者应第一时间到医院治疗,后续护理人员积极承担职责,结合患者病情和需求,为其提供舒适护理服务,满足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合理护理要求之后,提高护理效果,让患者在舒适的情况下尽快康复,保证患者的心理和身体健康。目前舒适护理服务模式被广泛应用,其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护理工作中发挥关键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2年1月份-12月份,我院共收治9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依据护理服务模式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其中常规组中有45例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男性22例,女性23例,年龄为58-82岁,平均年龄为(65.45±9.24)岁,病程为3—11年,平均病程为(6.21±1.36)年;研究组患者共有45例,均接受舒适护理服务,男性21例,女性24例,年龄为57-83岁,平均年龄为(64.58±9.32)岁,病程为2—12年,平均病程为(6.34±1.58)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如在患者入院之后,护理人员实施抗感染、吸氧、机械通气治疗;第一时间为患者提供健康宣教、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多个方面的服务;时刻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研究组患者接受舒适护理服务,主要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如下。
①心理舒适护理。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病情反复,常年受到疾病的折磨,久而久之极易出现心理问题[2]。对此,护理人员始终以耐心、热情、和蔼的态度与患者沟通,并要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积极鼓励患者将内心真实的感受倾诉出来,更好地帮其缓解焦虑、紧张、抑郁等负面情绪,防止加重病情。不仅如此,护理人员借助一对一或是一对多的方式,及时安慰和劝导患者,高效地疏导患者情绪,真正做到与患者换位思考,始终以患者为中心,最大限度上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护理要求;或是在病房内摆放电视,让患者通过看电视、下象棋等方式转移注意力,有利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②定期组织并开展疾病知识宣教活动[3]。主要就是在指定的区域或是病房内开展疾病知识学习小组会,具体包括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讲解发病机制、影响因素、治疗护理注意事项,这样可以通过科学规范的宣教,让患者正确认识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疾病,显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但是,在此期间护理人员格外注意以通俗易懂的措辞与患者沟通,并要在讲解疾病知识后为患者预留时间进行问答。
③环境舒适护理。为了能够有效消除患者入院之后的陌生感,护理人员对病房环境进行布置和管理,定期打扫卫生,让患者处在整洁舒适和温馨的环境中,同时也要保证病房内光线充足,使湿度和温度在人体适宜的范围内。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在病房内放置绿植,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增加病房内的活力气氛,进一步改善患者心情,但是不能布置的过于复杂,不能干扰患者活动,甚至还要在病房内张贴提示标语,让患者家属和探视人员保持低音量,进而为患者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
④体位舒适护理。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舒适护理服务过程中,需要依据患者病情、实际感受,协助患者在卧床休息期间保持合适的体位,达到提高患者护理舒适度的目的。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和咳喘等状况,护理人员就要协助患者采取半卧位,可以在其身后垫上气垫或是海绵垫,以此让患者更好地缓解症状。
⑤氧疗舒适护理。护理人员在正式为患者提供这方面的护理服务之前,一定要明确告知氧疗护理的目的和重要性,并要详细讲解氧疗护理的操作流程,之后让患者积极配合[4]。如果发现患者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的情况,护理人员就要及时协助患者吸氧,同时有效控制氧气的流量、浓度、时间,防止因为氧疗时间过长或是浓度过高发生氧中毒的危险情况。
1.3观察指标
①生活质量评分,以我院自制的自评式生活质量量表为依据,主要由30个问题组成,每一个问题为0-4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差。②睡眠质量和适应能力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中包括7个维度,总分在0-21分的范围内,得分越低代表患者的睡眠质量越好;简易罗伊应对适应量表中包括15个项目,各项计分1—4发,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适应能力越强。③自我感受负担量表中有3个维度,共有10个项目,并且评一个条目评分范围为0-4分,得分越低代表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越轻。④动脉血气改善情况,依据PaO2、PCO2两项指标进行评估。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用χ2检验,当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统计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
研究组和常规组患者护理前的各项评分无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4周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常规组,且数据差异较大,可以进行细致对比(P<0.05),具体如表1所示。
表1: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分,)
组别 | 心理社会量表 | 动力及精力量表 | 症状和不良反应量表 | |||
护理前 | 护理4周后 | 护理前 | 护理4周后 | 护理前 | 护理4周后 | |
常规组 (n=45) | 26.92±17.42 | 22.13±15.56 | 40.32±14.52 | 35.22±9.56 | 29.66±14.98 | 24.56±15.46 |
研究组 (n=45) | 27.25±17.53 | 15.21±10.53 | 41.32±13.50 | 24.13±15.23 | 28.99±15.45 | 15.54±15.53 |
T值 | 2.658 | 12.321 | 2.005 | 10.365 | 2.301 | 11.325 |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2.2统计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适应能力评分
将表2中的各项数据作为依据进行对比分析,可知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常规组、适应能力评分高于常规组,数据之间具体存在的差异比较大,对比性强(P<0.05)。
表2:对比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适应能力评分(分,)
组别 | 睡眠质量 | 适应能力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常规组(n=45) | 13.52±3.21 | 8.57±2.36 | 39.02±8.46 | 45.32±5.42 |
研究组(n=45) | 13.25±2.98 | 6.85±1.87 | 38.65±7.53 | 49.87±4.25 |
T值 | 2.351 | 11.369 | 2.004 | 12.321 |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2.3统计两组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评分
按照表3中展示的各项数据进行对比,了解到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评分无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评分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比较大,可以进行对比(P<0.05)。
表3:两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评分比较(分,)
组别 | 身体负担 | 情感负担 | 经济负担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常规组 (n=45) | 9.75±2.03 | 4.86±0.98 | 14.86±2.86 | 8.42±1.53 | 5.75±1.22 | 2.15±0.45 |
研究组 (n=45) | 9.89±1.96 | 2.36±0.52 | 14.23±2.75 | 5.21±1.12 | 5.63±1.05 | 1.23±0.36 |
T值 | 2.062 | 10.321 | 2.321 | 11.363 | 1.021 | 10.365 |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2.4对比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改善情况
如表4所示,研究组患者的PaO2、PCO2指标均好于常规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比较大,对比性强(P<0.05)。
表4:两组患者动脉血气改善情况比较()
组别 | 例数 | PaO2(mm Hg) | PCO2(mm Hg) |
常规组 | 45 | 68.35±4.52 | 58.46±5.21 |
研究组 | 45 | 60.68±3.87 | 45.28±4.87 |
t | 11.232 | 10.365 | |
p | <0.05 | <0.05 |
3. 讨论
临床上老年患者高发的疾病类型比较多,慢性呼吸道疾病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这种疾病的发生率较高,其被定义为“残气在末梢肺组织中的存量明显增加,并且经过长时间的扩张,人体肺部组织的弹性降低,使其容积变大”[5]。现代社会发展趋势下,人们的生活习惯、社会环境发生较大改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数量随之增加,不仅严重影响老年患者正常生活,也会对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打击。临床上为患者提供治疗服务期间,主要包括止咳、祛痰、抗感染、解痉、平喘等治疗措施,主要的目的就是让患者在短时间内有效缓解各类临床症状,并在降低疾病对患者机体影响的基础上促进患者康复,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和血气指标。
通常情况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病情发展速度比较快、病程长、反复发作,极易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如果是单一地为患者提供治疗服务忽视护理工作,难以促进患者机体康复。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做好自身本职工作,在必要治疗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既要降低疾病造成的各类影响,也要巩固临床疗效,从而帮助患者缓解压力和减少不适感。以往的常规护理方法存在一些不足,难以提高护理效果,这就要高效应用舒适护理服务模式,将心理舒适护理、疾病知识宣教活动、环境舒适护理、体位舒适护理、氧疗舒适护理多个方面的优质护理工作落到实处,弥补常规护理不足同时让患者在舒适情况下快速康复[6]。这样不仅能够及时帮助患者消除焦虑和抑郁等情绪,也能让患者更加了解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疾病的相关知识,积极配合护理人员,提高护理效果;同时还能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病房环境、保持舒适的体位,在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后及时接受氧疗服务,有利于患者平稳地度过治疗期。
本次研究显著,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睡眠质量和适应能力评分、自我感受负担评分无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组,且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较大,对比性强(P<0.05)。研究组患者的PaO2为(60.68±3.87),PCO2为(45.28±4.87),常规组患者分别为(68.35±4.52)和(58.46±5.21),研究组患者的动脉血气改善情况好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比较显著,可以进行细致对比(P<0.05)。由此可见,研究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的舒适护理服务模式应用效果更好,对于提高护理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临床实践中积极推广并应用舒适护理服务模式,加快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康复速度,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齐玉芝,孙建莉.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人人健康,2020(07):225.
[2]李阳硕.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06):111-112.
[3]康娜.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04):230-231.
[4]唐晓荣.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03):143-144.
[5]郭蕾.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04):61.
[6]张营.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9,40(12):2931-29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