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联合硫酸镁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评价
摘要
关键词
低分子量肝素;硫酸镁;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并发症
正文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作为妊娠期高压疾病的危重型,具有病情进展快,病情危急特点,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极易威胁孕妇以及胎儿安全。临床中针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多采用镇静,利尿,调控血压等方式进行治疗干预[1]。硫酸镁临床用较为广泛,可以作为抗高血压药物,抗早产药物等。近年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应用硫酸镁能够起到有效的血管扩张,进而实现血压降低。而且硫酸镁在应用过程中能够通过抑制中枢神经进而起到骨骼肌松弛效果,具有良好的解痉降压作用,但是由于其降压速度缓慢,因此临床中单独应用具有较高的局限性[2]。随着临床研究的发展发现妊娠高压疾病子痫前期患者均存在血液高凝状态,部分患者存在凝血功能亢进,纤溶活性降低,增加患者血栓发生风险。低分子肝素属于重要的抗凝药物,在应用过程中能够对患者体内微循环进行改善,提高胎盘血流灌注,保证脏器功能稳定运行。针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将低分子肝素与硫酸镁联合,其效果显著,能够实现患者血压控制的同时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安全性较高[3]。基于此,研究选择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06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低分子肝素+硫酸镁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06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年龄区间[23,35],均值(30.25±2.22)岁,孕周[30,34]周,均值(32.63±1.02)周,产妇类型:经产妇/初产妇28/25;研究组年龄区间[22,35],均值(30.14±2.20)岁,孕周[30,35]周,均值(32.45±1.01)周,产妇类型:经产妇/初产妇29/24。将两组资料数据录入计算机系统对比结果差异可忽略。研究在不违背医学伦理要求基础上进行实践,患者对用药方案治疗内容有基础了解自愿参与。纳入标准: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15)》[4]中重度子痫前期诊断标准;具备正常交流沟通能力者;数据资料齐全者;孕周不超过35周者;单胎妊娠者。排除标准:重度脏器器质性损伤;存在恶性肿瘤者;存在出血倾向者;生理指标不稳定者。
1.2 方法
对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的干预,内容主要包括积极为患者进行营养补充,同时做好患者降压工作。依据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提供科学的氧气支持,同时辅助患者保持左侧卧位休息。
对照组:给予硫酸镁注射液(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961,10ml:2.5g)静脉注射治疗,使用剂量2.5g-4g,将药物与浓度为25%的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形成20ml药液后在五分钟内为患者进行缓慢静脉注射。完成静脉注射后以后按照1-2g/h为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尤其是血清镁浓度控制在6mg/100ml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在药物使用过程中,24小时用药量需低于30g,在药物用量调整过程中,需要依据患者膝腱反射以及呼吸频率和尿量情况进行调整。
研究组: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硫酸镁治疗。达肝素钠注射液(南京健友生化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53024,0.2ml : 5000IU)为患者皮下注射,用药剂量为每次85IU/kg,每日2次皮下注射,间隔12小时。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注射部位皮肤情况,是否存在紫癜,是否存在浸润或疼痛性红斑,如果出现皮肤坏死,需要立即为患者停止用药。整个用药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指导,同时与患者讲解药物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同时说明患者用药过程中日常生活饮食需要注意的内容尽量以低脂,低盐,低糖,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妊娠结局
分别由相同的人员记录两组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妊娠结局,常见的不良妊娠结局主要包括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计算公式=(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例数/总例数*100%
(2)对比两组凝血功能
分别观察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正常值分别为11-14s、25-37s、12-16s。
(3)对比两组血压及24h尿蛋白定量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舒张压(DBP)、收缩压( SBP)、24 h 尿蛋白定量情况,
(4)对比两组并发症
统计两组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如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产后出血、HELLP 综合征。计算公式=(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产后出血+HELLP 综合征)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
研究所有数据行统计数据,计量资料(±s)表示、计数资料n(%)表示,组间对比t、
检验,P<0.05,统计意义标准,应用SPSS 24.0软件统计分析
2 结果
2.1两组妊娠结局比较
研究组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5.66%低于对照组20.75%(=5.267,P<0.05)见表1
表1两组妊娠结局比较(%)
组别 | 早产 | 胎儿窘迫 | 新生儿窒息 | 总发生 |
对照组(n=53) | 5(9.43) | 3(5.66) | 3(5.66) | 11(20.75) |
研究组(n=53) | 1(1.89) | 1(1.89) | 1(1.89) | 3(5.66) |
- | - | - | 5.267 | |
P | - | - | - | 0.022 |
2.2两组凝血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T、APTT、TT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研究组PT、APTT、TT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凝血功能比较(±s)
组别 | PT(s) | APTT(s) | TT(s) | |
对照组(n=53) | ||||
治疗前 | 11.57±0.94 | 34.68±2.16 | 16.70±1.58 | |
治疗后 | 14.25±1.31 | 35.73±2.86 | 18.11±1.62 | |
t值 | 12.101 | 2.133 | 4.536 | |
P值 | <0.001 | 0.035 | <0.001 | |
研究组(n=53) | ||||
治疗前 | 11.65±0.96 | 34.67±2.15 | 16.23±1.51 | |
治疗后 | 18.66±1.41 | 41.96±3.06 | 20.77±1.56 | |
t值 | 29.918 | 14.191 | 15.223 | |
P值 | <0.001 | <0.001 | <0.001 | |
t治疗前组间比较值 | 0.433 | 0.024 | 1.566 | |
P治疗前组间比较值 | 0.666 | 0.981 | 0.120 | |
t治疗后组间比较值 | 16.681 | 10.829 | 8.611 | |
P治疗后组间比较值 | <0.001 | <0.001 | <0.001 |
2.3两组血压及24h尿蛋白定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压及24h尿蛋白定量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BP、SBP、24 h尿蛋白定量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研究组DBP、SBP、24 h尿蛋白定量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两组血压及24h尿蛋白定量比较(±s)
组别 | DBP(mmHg) | SBP(mmHg) | 24 h 尿蛋白定量(g) | |
对照组(n=53) | ||||
治疗前 | 111.62±8.61 | 160.63±11.21 | 4.50±0.61 | |
治疗后 | 93.90±8.49 | 130.88±9.01 | 1.60±0.39 | |
t值 | 10.669 | 15.059 | 29.160 | |
P值 | <0.001 | <0.001 | <0.001 | |
研究组(n=53) | ||||
治疗前 | 113.70±9.14 | 157.96±10.32 | 4.47±0.58 | |
治疗后 | 82.60±7.63 | 123.04±8.10 | 1.00±0.28 | |
t值 | 19.016 | 19.378 | 39.224 | |
P值 | <0.001 | <0.001 | <0.001 | |
t治疗前组间比较值 | 1.206 | 1.276 | 0.259 | |
P治疗前组间比较值 | 0.231 | 0.205 | 0.796 | |
t治疗后组间比较值 | 7.207 | 4.711 | 9.098 | |
P治疗后组间比较值 | <0.001 | <0.001 | <0.001 |
2.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3.77%低于对照组16.98%(=4.970,P<0.05)见表4
表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组别 | 肾功能不全 | 心功能不全 | 产后出血 | HELLP 综合征 | 总发生 |
对照组(n=53) | 2(3.77) | 3(5.66) | 2(3.77) | 2(3.77) | 9(16.98) |
研究组(n=53) | 1(1.89) | 0(0) | 1(1.89) | 0(0) | 2(3.77) |
- | - | - | - | 4.970 | |
P | - | - | - | - | 0.026 |
3 讨论
现阶段女性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易导致在妊娠过程中出现子痫前期,而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属于子痫前期严重类型,其病症相对复杂与营养以及内皮细胞损伤,凝血功能和遗传等因素存在重要关联,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治疗,极易对患者心脏功能,肾脏功能产生影响,威胁母婴健康。这一背景下如何能够提高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治疗效果,实现患者妊娠安全是目前临床研究人员重点考虑问题。
硫酸镁作为子痫前期常见的治疗药物,能够实现中枢神经活动抑制的同时,降低运动神经末梢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中断神经肌肉连接传导改善患者平滑肌舒张,起到降压效果。在其基础上利用低分子肝素能够起到有效抗凝作用[5]。此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低于对照组,凝血功能、血压及24h尿蛋白定量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硫酸镁在应用过程中能够有效实现子痫的预防,药物进入机体后能够针对患者血管壁顺应性进行改善,起到缓解血管痉挛的效果[6-7]。临床中研究发现,针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多由于血管内皮损伤导致孕妇出现血液高凝血状态,这也是造成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原因。利用低分子肝素实现抗凝治疗药物应用后能够直接作用于活化状态的X因子,缩短凝血酶原转化凝血酶的时间,进而起到凝血系统抑制作用除此之外,利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减少血液粘稠性,使患者血液循环速度提高,降低胎盘血供对体内胎儿发育的影响[8]。关于临床药物使用的安全性研究发现目前研究中并没有该治疗方案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发生,这一情况说明该种用药方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选择硫酸镁联合低分子肝素用药方案能够有效改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同时起到降低血压,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效果,对于疾病治疗的安全性有重要保障,值得在临床疾病治疗过程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寒,牟燕,卢宗杰. 硫酸镁、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钙通道阻滞药对子痫前期患者Flt-1、sEng值、细胞凋亡指标的影响[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2,21(20):2197-2201.
[2] 陈瑞欣,漆洪波,刘兴会.2021年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胎儿生长受限指南解读[J].实用妇产科杂志,2021,37(12):907-909.
[3] 曹美.硫酸镁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压控制及母婴预后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18):88-89.
[4] 单丝洁. 低分子肝素与小剂量硫酸镁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影响[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2,13(5):89-92.
[5] 李珍珍,叶冰冰.低分子肝素联合硫酸镁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21,42(07):1659-1661.
[6] 李春景. 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硫酸镁在胎儿生长受限孕妇中的应用效果[J]. 河南医学研究,2022,31(15):2793-2796.
[7] 黄磊,陈惠丽,张芳芳.低分子肝素联合乌拉地尔对子痫前期患者Syncytin-1、LIF、ox-LDL的影响[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21,22(05):501-503.
[8] 刘彤,李岚.低分子肝素在产科疾病中的应用效果[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21,38(S1):56-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