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研究进展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杨睿1唐军2通讯作者

1成都中医药大学

摘要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发展中形成的瑰宝,对疾病进行治疗有相对明显的成效。中药针剂、中药汤剂、中成药、针灸等均为中医药较有代表性的内容,其在脑梗死治疗中均有一定的作用。目前,急性脑梗死患者数量不少,有必要对疾病治疗进行优化,以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预后状况。在传统静脉溶栓治疗的基础上,与中医药进行联合,成为临床医学工作者近年来关注的热点事项。本次收集中医药与静脉溶栓联合治疗的资料,探究其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内容,同时将联合中医与西医方法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价值展示出来。


关键词

中医药;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

正文


脑梗死出现,因脑血管中形成一定量的血栓,导致血管变窄,影响血液的正常运行。脑部在此期间,迟迟得不到充足的血液,在缺氧与缺血的过程中逐渐坏死。大脑局部组织逐渐坏死的过程中,还会对脑部神经形成伤害,随之出现较多障碍。从现有资料了解到,人体局部脑血流实现再通后,脑组织缺氧缺血造成的功能障碍,可以慢慢恢复。临床对于脑梗死的治疗,以圣泉溶栓和局部再通两种手段为主,在时间窗内溶栓治疗的效果相对显著。在溶栓治疗措施的实施下,患者脑组织功能可全部恢复或部分功能得以恢复。面对脑梗死中的急性类型分型,在患者发病早期提供西药内科与静脉溶栓联合的治疗方法,解除患者大脑组织功能的局部障碍或全部障碍。中医传承千年,出现较多治疗疑难杂症的处方。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期间大量经验方与名方,均可以缓解脑卒中症状。近些年,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临床医学人员将关注点投放在静脉溶栓与中医药联合的治疗手段,本次将其该联合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一、病因病机分析

脑梗死又名缺血性脑卒中,翻阅中医典籍,该疾病归属在中风范畴内。中医书对中风作出描述,大致可以总结为中风出现突然,起病急。缺血性脑卒中如果以内伤立论,阴阳偏胜、心火暴亢、五脏虚损、肝阳化风等,会导致气血逆乱,同时挟痰挟瘀并在经络中横窜,由此将会引来突发性的昏仆。患者还会出现口舌斜,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言语不利等诸多症状,对其生活影响较大。缺血性脑卒中位于急性期,本虚标实为疾病的特点,拆开分析本虚与标实,前者为气血亏虚、五脏虚损,后者为痰、风、火、瘀等内容[1]

二、中药针剂联合静脉溶栓治疗

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选择中药针剂搭配静脉溶栓的方式进行治疗,应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对中药针剂进行选择,最终给出对应的方法,以求达到治疗目的。在治疗方案中给出静脉溶栓,同时增加醒脑静脉注射液的治疗方法,向患者提供两种治疗方法[2]。在联合治疗方法的运用下,对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改善作用明显,患者会因症状好转,恢复一定的肌力,可以主动参与到日常生活事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醒脑静脉注射液搭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联合治疗方法,对于脑梗死患者症状改善效果尤为显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关亚芬选择78例患者,对其进行分组处理,观察组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醒脑静脉注射液,对照组仅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3]。在治疗方法提供给各组患者后,经过15天的时间进行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出现较大的差别,前者治疗有效率(89.74%)在后者治疗有效率(69.23%)之上。对两组患者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NIHSS评分、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等重要指标进行比较,发现对照组相关值明显高于观察组,侧面反映对照组身体状况改善效果不如对照组。醒脑静脉注射液作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对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效果相对明显,同时可以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对患者血小板聚集与活化进行抑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时,选择的中药针剂可以为银杏内酯注射液,将其提供给患者时,还会与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方法进行结合。患者经一段时间治疗后,大脑组织受损神经逐渐得到改善,患者在受损神经得到较大改善后,也利于其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变相拉高患者的生活整体质量[4]。在中药针剂与静脉溶栓治疗中,分别选择银杏内酯注射液、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将两种治疗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用以治疗患者。经治疗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不多,同时患者接受药物期间,凝血因子没有出现过大的起伏,由此变相印证该联合治疗的价值。在治疗环节,将方法设定为黄芪注射液、rtPA静脉溶栓,接受两种治疗方法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表面通透性较治疗前提升明显,同时脑血流量、脑血容量等数值改善较大,这些均可以成为患者预后获得较好结果的保障[5]

三、中药汤剂联合静脉溶栓治疗

以静脉溶栓作为基础治疗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从中药汤剂中进行选择,将两种治疗方法搭配起来,以求达到治疗目的。中药汤剂选择补阳还五汤,静脉溶栓以rtPA作为选用的方法,联合治疗方法作用在患者机体24h时已经产生效果,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缓解极为明显[6]。患者在联合治疗措施的使用中,意识状态得到较大改善,成为患者处理日常小事件的基础。对补阳还五汤与rtPA溶栓联合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估,极少有患者在药物的接受中出现不良反应。基于中医视角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提供中药汤剂小续命汤,还会搭配阿替普酶进行治疗。患者经联合治疗方法作用后,脑组织梗死区域改善相对明显,梗死周围灌注情况也会得到不小的改善[7]。对接受药物患者情况进行分析,患者大脑两侧动脉平均流速与峰流速均得到提升,同时脑组织神经缺损情况得到显著改善。在静脉溶栓治疗的过程中,同时为患者搭配活血祛瘀汤,经2周治疗后对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进行评估,患者相关指标均得到较大的改善。活血祛瘀汤作为治疗患者的中药汤剂,在其与静脉溶栓方法一同治疗患者期间,患者血浆黏度逐渐回落到正常区域,患者状态逐渐变好,对其生活质量提升显著提升作用不小。将补气通滞汤作为中药汤剂,用以治疗患者,改善患者诸多临床症状。选定中药汤剂后,将血必净注射液作为溶栓治疗所用的药物,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提供给患者。在该联合治疗方法作用在患者后,结合不少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C-反应蛋白等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发现血必净注射液联合补气通滞汤联合治疗方法,可以降低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临床治疗效果相对突出[8]

四、针灸联合静脉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发病急,接到患者后会迅速进行治疗,以稳住患者的病情,避免疾病迅速发展。在疾病治疗中向患者提供脑神经保护、脱水降颅压等方法,均可以起到控制病情,改善患者脑血液循环状况的效果。溶栓治疗结束后的24h,患者不能再服用抗凝药或阿司匹林等药物[9]。针灸作为中医治疗较有代表性的技术,在患者脑血液循环改善中也发挥着作用。在基础治疗措施实施24小时后,以醒脑开窍法进行针灸,寻找百会、水沟、极泉、丰隆、肩髃、合谷、曲池、足三里等穴位,前三个穴位为主,后面五个穴位为辅,通过针刺的方法改善患者机体状况。向急性脑梗死患者提供静脉溶栓与针灸的联合治疗方法。在治疗活动中确定针灸作为治疗的一种手段,也可以于治疗早期介入到溶栓治疗活动中,进行综合治疗。结合临床对静脉溶栓与早期针灸介入联合方法实施反馈的结果,发现该联合治疗方法可以改善患者脑部神经功能,在患者脑部血管再通方面也发挥较大的作用,改善患者肢体活动能力不足的状况,利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将针灸作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一般会选择醒脑开窍针刺法提供服务。该方法实施期间,取穴是否精准尤为关键,应该找准人中、内关、尺泽、三阴交、极泉、风池、委中、合谷等穴位,针刺相关穴位[10]。在针灸治疗实施期间,关注患者身体情况,从而能快速发现患者不良症状,能够在发现问题后迅速进行干预。从现有临床资料不难看出,以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方法作用在患者处,于患者脑部血管再通方面具有较大的意义,同时在溶栓治疗提供后,将针灸治疗尽早介入其中,能进一步提高联合疗法在患者诸多症状改善中的效果。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针灸方法与静脉溶栓治疗方案的设定,具体治疗措施需要基于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设定,由此提高治疗方案的针对性,成为联合治疗措施在患者处能获得显著成效的一种保障。

五、中成药联合静脉溶栓治疗

将中成药应用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药物的选择需要基于急性脑梗死疾病特点与患者机体情况,提供相对可靠的设计方案,使其在患者症状改善中能看到成效。在中成药的大分支中,确定三七通舒胶囊并在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期间,将其提供给患者。寻找临床关于三七通舒胶囊与静脉溶栓治疗措施应用在患者中的案例,整理素材中对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脑电图参数、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等指标,从相关参数的比较中,发现患者经治疗后相关指标与之前相比改善尤为明显。患者接受联合治疗方法后的一段时间,脑电图参数出现不小变化,向正常区域靠近。患者神经缺损值变小,代表患者受损神经得到一定的恢复。患者接受静脉溶栓的过程中,按照医生嘱咐服用三七通舒胶囊,在此期间受损神经得到改善,利于患者机体功能的恢复,由此拥有参与日常活动的能力。面向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中成药的提供中,可以将黄熄风胶囊作为一种选择。该中成药会与rt-PA溶栓方法联用,结合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对治疗方案中涉及药物的剂量进行设定。在药物剂量设定合理且患者按照要求服药的前提下,以黄熄风胶囊与rt-PA溶栓联合的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较大程度的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对患者肌力恢复有积极作用。患者在神经缺损状况得到改善后,能恢复一部分行动能力,依靠自身处理生活中部分琐碎事项,由此提高生活的整体质量。在黄熄风胶囊与rt-PA溶栓联合方法作用给患者后,需要对治疗所用药物的剂量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患者在不同时期机体健康需求,提高联合治疗方案在患者疾病症状改善中的效果。

结语:

脑血管疾病被划归到危重疾病范畴,其容易在中年人与老年人身上出现,在发病后没有快速进行性治疗,将会导致患者生命受到威胁,出现难以逆转的神经功能障碍,弊端将会在患者肢体上体现出来,因瘫痪失去活动能力。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一般会使用溶栓的方式进行治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期间,也可以选择中医治疗方法,对症提供治疗药物,实现对血小板聚集的抵抗,改善患者脑循环的状况,避免患者神经细胞凋亡过于严重。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发展期间,各时期证型并不相同,提供的治疗方案必须基于此进行调整。因此,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如果使用静脉溶栓与中医药联合的方法,仍需要以患者临床症状作为证型判断的主要支持,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对我国急性脑梗死治疗水平整体提升起着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凤清,罗小燕.补阳还五汤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脑动脉血流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36):5.

[2]张敏,杨娜.血府逐瘀胶囊联合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12):4.

[3]郭耀强白宏英录海斌刘海涛赵祚翔.单纯机械取栓与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前循环颅内大动脉闭塞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21,024(014):1239-1245.

[4]张敏杨娜.血府逐瘀胶囊联合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019(012):2089-2092.

[5]林辉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的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21(019):011.

[6]何苏,隆世宇,张扬威,等.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血管性痴呆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J].联勤军事医学,2023,37(9):761-767.

[7]张雷,孔祥丽,李军朝,等.远隔缺血适应联合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及氧化应激表达的影响[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22,19(9):7.

[8]刘卫芳,高燕,常秀红,等.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MCP-1,VE-cadherin血清水平的影响[J].哈尔滨医药,2021,41(1):2.

[9]刘艳峰,吴洁,周涛.强化他汀联合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药业,2021,30(21):4.

[10]张怡,张宏,高林,等.中医药活血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因子影响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2,28(23):1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