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摘要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慢性萎缩性胃炎;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
正文
【引言】临床上细化系统疾病的患者数量较多,尤其是胃部疾病的患者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具体表现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变多,这与人们的日常不良饮食习惯和不良生活习惯存在紧密关联。经过细致分析和总结,可知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退行胃黏膜病变的范畴,被细致分为多灶萎缩性胃炎、自身疫性胃炎两种类型,胃黏膜慢性炎症和固有腺体的萎缩,以及伴胃黏膜上皮肠化生或异型增生等是主要的病变特征,加之该种疾病的复发率高、发病原因复杂,导致难以彻底治愈[1]。临床上以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为主,但是存在效果不佳和护理效果差的问题。此种情况下,护理人员需要积极承担职责,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主要就是对综合护理干预这种方法进行应用,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同时,让患者处于高质量生活的状态,现汇总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2年1月份—2022年12月,我院具体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共有79例,按照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的不同护理服务模式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保证每个小组中各有39例患者,其中常规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为33-65岁,平均年龄为(38.21±9.01)岁,病程为0.6—5年,平均年龄为(3.54±0.45)年;研究组患者均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男性20例,女性19例,年龄为34-66岁,平均年龄为(38.36±9.25)岁,病程为0.7—6年,平均病程为(3.64±0.56)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腹部疼痛、恶心、呕吐、便秘等临床症状,全部患者行电子胃镜或纤维镜检查,均符合CAG的诊断标准;患者将其家属知情本次研究,并积极配合。排除标准: 临床资料不全者;无法积极配合者;伴随严重疾病者;存在精神障碍和意识障碍者。
1.2方法
护理人员为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服务,主要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入院评估、基础杀菌治疗、出院指导等多个方面的护理内容[2]。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干预, 主要涉及的内容如下。
①心理护理干预。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做好自身本职工作,积极主动地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如让患者信任医护人员,提高患者依从性,从而更好的配合治疗,防止发生不必要的护患纠纷。心理疏导:患者病痛的折磨、看待病情态度等因素的影响,出现抑郁、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针对这种情况适当加强心理疏导,主动安慰和鼓励患者,增强患者治疗信心,进而让患者有足够的勇气面对痛苦的折磨,为后续有效改善预后提供保障。
②用药护理。为了更好地帮助患者控制临床症状,着重清除幽门杆菌,并要严格疗程合理服药,但是需要格外注意不能使用刺激胃肠道的药物。不仅如此,服中药过程中保证温服,减轻冷热对胃肠的刺激,温补性质药物宜凉服,寒凉性质药物宜热服,服药前后还要避免进食,促进药物的吸收。红霉素、制霉菌素避免使用,以及一些中药成分也会出现不同程度刺激胃肠道的现象,患者应在临床医生的正确指导下用药。
③饮食干预[3]。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角度出发,因为其胃黏膜腺体萎缩,所以不能食用强烈刺激性的食物,同时护理人员还要指导患者少食多餐,以选择营养丰富和极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并要避免食用酸辣生冷的食物,提醒患者及其家属进食期间真正做到定量和细嚼慢咽。恢复期的患者忌食粗纤维食物、刺激调味品;发作期宜食营养丰富和极易消化的食物。以及平时三餐定时定量,满足饮食有节方面的要求,防止发生暴饮暴食的情况。无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都要戒烟戒酒。日常生活中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多吃高蛋白食物,保证营养供应及时,降低营养不良问题发生率。此外,患者在进行抗菌治疗时需要适当服用酸奶,保护胃黏膜。抑制有害菌入侵,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
④健康教育。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年龄、工作、文化水平等,选取针对性和适用性强的教育方式,并为患者讲解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的发病原因、诱发因素、临床症状、治疗方法等。这样不仅能够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身病情,也能有效改善预后[4]。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在病房和公用设施的消毒工作中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防止大范围传播;正确指导患者饭前便后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
⑤ 出院指导。如果是需要入院治疗的患者,就要在患者出院之前做好院后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从多个角度出发,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明确告知患者合理休息,如是规律生活,劳逸结合,不能出现过度劳累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增强体质。
⑥定期电话随访。护理人员将患者出院之后的治疗效果、维持治疗药物的剂量、病情变化、恢复情况等作为随访的主要内容,明确告知患者的复诊时间,要求至少有一位亲人陪同,具体的随访时间为2周、6周、12周,特殊情况下应随时随访[5]。这样既能了解患者的不良反应、饮食情况、心理状态,也能根据患者的用药疗程改变治疗方案,督促患者及时回院复诊。
1.3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具体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个等级。②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细致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种类型。③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并将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关系、生活环境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④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DS评分和SAS评分,评分越低代表患者的负面情绪越少。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用χ2检验,当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高于常规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比较大,对比性强(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n(%)]
组别 | 痊愈(n,%) | 显效(n,%) | 有效(n,%) | 无效(n,%) | 有效率(n,%) |
研究组(n=39) | 16(41.03) | 11(28.21) | 10(25.64) | 2(5.12) | 37(94.88) |
常规组(n=39) | 13(33.33) | 12(30.77) | 6(15.38) | 8(15.00) | 31(79.48) |
X2值 | —— | —— | —— | —— | 10.698 |
P值 | —— | —— | —— | —— | <0.05 |
2.2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
研究组患者的整体护理满意度处于高于常规组的状态,且数据差异较大,对比性强(P<0.05),具体如表2所示。
表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 非常满意(n,%) | 满意(n,%) | 不满意(n,%) | 患者满意度(n,%) |
研究组(n=39) | 14(35.90) | 24(61.54) | 1(2.56) | 38(97.44) |
常规组(n=39) | 13(33.33) | 17(43.59) | 9(23.08) | 30(76.92) |
X²值 | —— | —— | —— | 11.254 |
P值 | —— | —— | —— | <0.05 |
2.3统计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按照表3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可知研究组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较为显著,可以进行细致对比(P<0.05)。
表3: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组别 | 例数 | 躯体功能 | 心理健康 | 社会关系 | 生活环境 |
研究组 | 39 | 89.21±8.68 | 85.99±5.32 | 88.96±6.33 | 88.74±2.45 |
常规组 | 39 | 81.01±7.58 | 72.33±2.01 | 73.02±5.01 | 73.63±2.03 |
t | 11.963 | 10.335 | 10.368 | 11.663 |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2.4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DS评分和SAS评分
依据表4中的各项数据进行研究,能够发现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DS评分和SAS评分无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两项评分均高于常规组,且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较大,对比性强(P<0.05)。
表4: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DS评分和SAS评分对比(分,)
组别 | SDS评分 | SAS评分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研究组(n=39) | 51.63±6.25 | 27.63±5.32 | 53.21±7.36 | 28.02±6.03 |
常规组(n=39) | 51.05±6.03 | 35.32±7.02 | 54.01±6.53 | 35.33±8.52 |
T值 | 1.365 | 9.687 | 2.363 | 10.632 |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3. 讨论
目前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发生较大变化,导致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升高,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病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多,胃黏膜营养因子缺乏、胃黏膜感觉神经终器等对这些因子不敏感,引发胃黏膜萎缩的概率较大。实际上,慢性萎缩性胃病属于慢性心身疾病的范畴,其与人体自身紧张、抑郁、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引起的机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以及内分泌、免疫功能失调等存在较大关联。药物治疗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式,但是药物治疗主要在于清除损伤因子、如杀灭幽门螺旋杆菌等,在一定程度上护理患者的心理健康。
慢性萎缩性胃炎这种疾病存在病程长、极易复发、易癌变、迁延难愈等特征,上腹饱胀、食欲不振、胃纳减退等是比较常见的临床症状,甚至还有一部分患者伴随不同程度的形体消瘦、口干舌燥、失眠多梦等症状[6]。为了能够提高治疗护理效果,护理人员需要及时更新观念,选用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如将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应用其中,从多个角度出发,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实际护理过程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病情提供心理护理、用药护理、饮食干预、健康教育、出院指导、定期电话随访多个方面的护理服务。这种情况下,患者能够积极有效配合医护人员,具备较高的用药依从性;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坚持少量多餐原则,禁食辛辣刺激类型的食物,保持足够的热量摄入;按照医嘱用药,提高治疗效果;随时掌握患者的康复情况等,及时调整护理方案,促进患者康复。
本次研究显著,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心理健康情况等,均处于优于常规组患者的状态,并且各项数据之间的差异较大,可以进行细致对比(P<0.05)说明综合护理干预方法的应用效果显著,让患者更信任医护人员、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让药物效果最大程度上发挥出来。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积极配合医生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方式,主要就是通过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式,弥补常规护理方式的不足,具体包括心理护理、用药护理、饮食干预、健康教育、出院指导、定期电话随访等[7]。对于患者而言,不仅能够有效缓解负面情绪,也能提升满意度,避免抑郁和焦虑对患者的康复情况造成影响,对此临床实践中应大范围推广和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进而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提高我国医疗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学美.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3,39(12):137-139.
[2]尹燕妮,王红,满月霞.综合护理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32):176-177.
[3]谢娇.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3):323-324.
[4]李沛霖.健康信念模式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3):177.
[5]谢磊,曹小勇.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西南军医,2019,21(01):71-73.
[6]王世艳.慢性萎缩性胃炎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心理月刊,2018(02):100.
[7]倪丹.护理干预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3):221-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