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室集中式管理无菌医疗卫生用品的实践
摘要
关键词
消毒供应室;集中式管理;无菌医疗卫生用品;感染控制;医疗质量
正文
引言: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需求的日益增长,医院内消毒供应室的管理越来越重要[1]。传统的分散式管理模式存在着物品易丢失、消毒不彻底、无菌程度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医院感染控制和医疗质量。因此,本文通过对某医院消毒供应室进行改造和管理,实现了无菌医疗卫生用品的集中式管理,旨在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和医疗质量,现阶段报告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在本次研究工作中,需要将医院消毒供应室2022年3月至2023年6月间,集中式管理的无菌医疗卫生用品检验结果作为研究对象,本次遗憾就涉及医院的各个科室,在实施前设计到患者工具有98例,在实施后涉及患者98例,在本次研究中需要对无菌医疗用品的实际管理情况进行对比。
1.2方法
本研究选择医院消毒供应室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消毒供应室进行改造和管理。改造后的消毒供应室包括了集中式管理柜、消毒设备、无菌包装材料等,并配备了专业的管理人员和操作流程。通过对消毒供应室内物品进行分类、编号、标识和记录,建立了完整的物品管理制度。同时,对消毒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保证其正常运转和消毒效果。为了实施集中式管理方案,需要制定详细的工作制度和流程,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以确保他们充分了解不同科室专科器械的特殊要求,并提高其技术水平[2]。
1.2.1集中式人员管理与制定制度
对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不同科室专科器械和专科包洗涤和包装的特殊要求,并提高其技术水平。制定详细的集中式管理制度,细化工作流程,完善工作质量标准,例如器械发放流程与质量标准、专科器械洗涤流程与质量标准、专科器械灭菌流程与质量标准等[3]。
1.2.2采取专科器械管理措施
临床科室存放与回收:将使用过的器械在科室用流动水进行预清洗,然后放入相应容器中进行密闭保湿存放于周转箱。供应室的专人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清点、分类和回收,并将其送往消毒供应室的去污区域进行处理[4]。
(1)清洗与消毒:各科室人员对使用过的器械进行预清洗,然后消毒供应中心的人员在灭菌消毒前对器械进行彻底清洗,以确保医疗器械的灭菌质量。清洗过程中可以结合手工清洗和机洗操作,按照统一流程进行清洗、消毒、润滑和干燥。
(2)检查与包装:经过清洗和消毒后的器械送入包装区,由专业人员对器械的清洗质量和性能进行检查和评估。检查合格后,根据各类器械包的配置要求进行调配,将器械进行合理的包装和封装。器械包装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不仅能保护器械的清洁度和消毒状况,还能方便患者手术时的使用[5]。
(3)器械发放:根据换物单据,经过核对后,通过双门单向传递窗将无菌物品传送至发放间,并由专人接收放入密封无菌车内。然后,将无菌物品运送至各科室,进行发放工作。在整个过程中,无菌物品的传递和运输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标准[6]。
1.3观察指标
(1)管理前后质量检查结果比较。根据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的要求,在实施集中式管理方案之前,可以先进行医疗器械消毒合格率和包装合格率的评价。这样可以了解目前医疗器械消毒和包装的质量状况,为制定改进措施提供依据[7]。在评价医疗器械消毒合格率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消毒方法、消毒剂浓度、消毒时间、消毒温度、消毒器械的清洗和保养等。消毒方法包括化学消毒和物理消毒,不同的消毒方法对器械的消毒效果也不同。消毒剂浓度、消毒时间和消毒温度也都是影响消毒效果的重要因素。此外,消毒器械的清洗和保养也非常重要,只有保证器械的清洁度和完整性,才能保证消毒效果。在评价包装合格率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包装材料的选择、包装方法、包装的完整性、包装标识等。包装材料的选择应该符合卫生部相关规定,包装方法应该能够保证器械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无菌性,包装的完整性和标识也应该符合相关规定[8]。
(2)管理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3)管理前后各个科室对医疗器械清洗消毒满意度比较。对于医疗器械的消毒和包装质量的评价,我们还可以进行医疗物品器械清洗消毒满意度问卷调查。这个调查主要是针对医院内的医护人员,通过让他们评价医院的清洗消毒工作,了解他们对医院清洗消毒工作的满意度和不满意的原因,从而找出问题所在,制定改进措施。
在进行问卷调查时,可以将满意度划分为三个级别,即十分满意(90—100分)、满意(80—89分)和不满意(<80分)。通过对问卷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可以了解医院清洗消毒工作的优点和不足,找出问题所在,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同时,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医护人员对医院清洗消毒工作的态度和需求,为医院改进清洗消毒工作提供依据[9]。
1.4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研究工作开展的期间内,主要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各项数值进行分析对比,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管理前后质量检查结果比较
表1 管理前后质量检查结果比较[n(%)]
组别 | 例数 | 清洗质量合格率 | 包装质量合格率 | 消毒质量合格率 |
管理前 | 98 | 88(89.80) | 81(82.65) | 80(81.63) |
管理后 | 98 | 97(98.98) | 96(97.96) | 92(93.88) |
χ2 | -- | 7.801 | 13.113 | 6.837 |
P | -- | 0.005 | 0.000 | 0.008 |
2.2管理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表2 管理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组别 | 例数 | 湿包 | 包布破裂 | 化学指示带变色不合格 | 不良事件发生率 |
管理前 | 98 | 5(5.10) | 4(4.08) | 2(2.04) | 11(11.22) |
管理后 | 98 | 2(2.04) | 1(1.02) | 0(0.00) | 3(3.06) |
χ2 | -- | 4.923 | |||
P | -- | 0.026 |
2.3管理前后各个科室对医疗器械清洗消毒满意度比较
表3 管理前后各个科室对医疗器械清洗消毒满意度比较[n(%)]
组别 | 例数 | 非常满意 | 满意 | 不满意 | 满意度 |
管理前 | 98 | 75(76.53) | 10(10.20) | 13(13.27) | 85(86.73) |
管理后 | 98 | 88(89.80) | 8(8.16) | 2(2.04) | 96(97.96) |
χ2 | -- | 8.735 | |||
P | -- | 0.003 |
3讨论
3.1无菌医疗卫生用品入库前验收
无菌医疗卫生用品入库前验收是保证医院消毒供应室无菌管理的重要环节。验收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无菌医疗卫生用品的质量符合要求,减少患者感染的风险。以下是无菌医疗卫生用品入库前验收的具体步骤:
(1)检查包装:检查无菌医疗卫生用品的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有无破损、污染、变形等情况[10]。
(2)检查标识:检查无菌医疗卫生用品的标识是否清晰、准确,有无误标、漏标等情况。
(3)检查有效期:检查无菌医疗卫生用品的有效期是否在有效期内,有无过期等情况。
(4)检查灭菌指示器:检查无菌医疗卫生用品的灭菌指示器是否符合要求,有无变色等情况[11]。
(5)进行生物指标检测:对无菌医疗卫生用品进行生物指标检测,确保其灭菌效果符合要求。
(6)记录验收结果:对无菌医疗卫生用品的验收结果进行记录,包括品名、规格、数量、有效期、灭菌指示器结果等信息。
3.2无菌医疗卫生用品储存管理
无菌医疗卫生用品的储存管理是保证其无菌性的重要环节。以下是无菌医疗卫生用品的储存管理要点:
(1)储存环境:无菌医疗卫生用品应储存在无菌环境下,避免受到空气、水分、灰尘等污染[12]。
(2)储存温度:无菌医疗卫生用品的储存温度一般为24℃以下,避免温度过高导致灭菌效果降低。
(3)包装:无菌医疗卫生用品应保持原包装,不得拆封或改变包装方式,以免受到污染[13]。
(4)标识:无菌医疗卫生用品应标明名称、型号、规格、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并进行分类、编号、标识和记录,方便管理和使用。
(5)储存期限:无菌医疗卫生用品的储存期限应根据其有效期和储存条件进行规定,超过期限的应及时淘汰或处理。
(6)储存区域:无菌医疗卫生用品的储存区域应与其他物品隔离开来,避免受到其他物品的污染。
(7)定期检查:无菌医疗卫生用品的储存管理应定期检查,确保其无菌性符合要求。同时,对过期、损坏、污染等无菌医疗卫生用品应及时淘汰或处理。
3.3无菌医疗卫生用品发放管理
无菌医疗卫生用品的发放管理是保证其无菌性的重要环节。以下是无菌医疗卫生用品发放管理的具体步骤:根据患者需要,发放相应的无菌医疗卫生用品。检查无菌医疗卫生用品的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有无破损、污染、变形等情况。检查无菌医疗卫生用品的标识是否清晰、准确,有无误标、漏标等情况。检查无菌医疗卫生用品的有效期是否在有效期内,有无过期等情况。确认无菌医疗卫生用品的灭菌指示器是否符合要求,有无变色等情况[14]。记录发放信息,包括发放日期、发放人员、发放数量等。
3.4无菌医疗卫生医用品回收管理
无菌医疗卫生用品的回收管理也是保证其无菌性的重要环节。以下是无菌医疗卫生用品回收管理的具体步骤:将使用过的无菌医疗卫生用品放入指定的回收容器中,不得混淆其他废弃物[15]。回收容器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洁净,定期清洗和消毒。回收容器应定期更换,以保证其无菌性。回收的无菌医疗卫生用品应经过专门处理,以确保其无菌性,不得再次使用[16]。
综上所述,通过对某医院消毒供应室进行改造和管理,成功实现了无菌医疗卫生用品的集中式管理,有效提高了医院感染控制水平和医疗质量,这种管理模式具有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桂真.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卫生管理现状及对策[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12):3.
[2] 王春雷.全程质控管理对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及工作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 2023.
[3] 吴芝芝.供应室特殊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管理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 29(2):158-161.
[4] 黎藜.PDCA循环质量管理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以及对复用医疗器械灭菌的影响[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1):223-224.
[5] 黄伶荣.医院消毒供应室规范化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1):2.
[6] 张焕霞.医院供应室消毒及其灭菌质量管理的相关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5):2.
[7] 高莹芳.医院供应室消毒及其灭菌质量管理[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7):4.
[8] 王静.口腔诊疗器械集中式管理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J].医学美学美容, 2021, 030(012):181-182.
[9] 李桂君.集中管理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9):215-216.
[10] 徐静.消毒供应室实施集中管理的难点与对策[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7):4.
[11] 张大敏.消毒供应室器械消毒管理方式及心得探究[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8):3.
[12] 韩婷婷.浅析细节管理融入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1):4.
[13] 王敏敏.PDCA循环法应用于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评价[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8):1.
[14] 杨常佳.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潜在的职业性损害及自我防护措施[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5):4.
[15] 周银钦,张金榕.PDCA循环护理在消毒供应室中的效果及实施前后清洗灭菌合格率观察[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
[16] 廖园.消毒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进展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1):204-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