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摘要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型术、老年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
正文
引言:
近年来,由于骨质疏松症的出现,导致了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在老年人群中,其对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是导致其残疾、致死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骨质疏松症中,脊柱是最多的。经皮椎体成形技术可用于临床对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椎体血管瘤,椎体转移瘤,椎体骨髓瘤,以及一些椎体原发肿瘤引起的脊髓性疼痛进行治疗[1]。经皮椎体成形术指的是一种利用微创技术,通过病人的皮肤和椎弓根,将骨水泥等各种生物材料,通过病人的皮肤和椎弓根注射到脊椎中,从而达到增强脊椎病变部位的抗压强度,预防疾病的发展,减轻病人的痛苦,改善病人的身体功能的一种治疗方式。因其具有显著的镇痛、提高身体机能的作用而被广泛地用于临床。骨质疏松症是骨质疏松症的常见、高发疾病,其发生与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密切相关。而在高龄患者中,钙质的丢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在骨质疏松症中有很高的发病率。骨质疏松症不但会影响患者的正常活动,而且很可能会引起患者出现病理性骨折,引起畸形、麻木无力、疼痛等多种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因此,必须针对病人进行行之有效的治疗,才能让病人脱离这种痛苦。所以,此次研究将会选择200名高龄骨质疏松症病理性骨折病人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目的在于通过对经皮椎管成形技术的观察和分析,来了解并总结出该技术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病理性骨折中的应用。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老年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的患者有200例,将其200例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有100例,女性患者有30例;男性患者70例,患者年龄在60岁~85岁,平均年龄是(66.3±10.4)岁且病程范围在6~30天,平均病程范围(16.7±5.2)天;乙组患者有100例,女性患者有35例,男性患者有65例,患者年龄在60岁~84岁,平均年龄在(65.3±11.0),病程范围在7~30天,平均病程范围在(17.3±0.6)天
纳入标准:患者符合老年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的诊断标准;患者符合影像技术以及实验室的诊断依据;患者临床资料全面且符合,患者及患者家属都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患有严重多功能脏器损伤;存在精神系统疾病者;存在肺部病症以及其他肺炎者;同时有参加其他研究者。
所有患者的基本情况均符合此次研究的要求,且患者基本资料之间存在的差异较小,可为此次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支撑。
1.2方法
①甲组:单纯保守治疗,在病人住院后,要求病人保持卧床休息,并做好病人病变的防护工作。并对其进行氯洛昔康,复方骨肽注射液,阿法骨化醇软,鲑降钙素,维 D钙咀嚼片,阿仑磷酸盐等对其进行干预。
②乙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辅以经皮椎管内成形:病人入房后,将病人置于仰卧位置,根据病人的忍耐程度,调节房间内的温度。利用 C型X光仪对病人的病变进行动态观测,并用手术专用笔在手术切口处做了标记;其次,对术野进行常规消毒,铺上无菌毛巾,选择病人椎弓根表面投射面的适当位置作为入针位置,采用利多卡因层层渗透,对于病人无法接受局麻的病人,给予基本麻醉[2]。确定病人已经被麻醉,然后把针头伸入病人的脊椎,在透视的帮助下,正确地把针头伸入病人的脊椎。同时,配制好骨水泥后,用穿刺针注入,等骨水泥硬化后,抽出,按住病人的伤口,止住出血,然后用绷带包裹起来。所有病人均给予手术结束时的止痛治疗,并要求病人在床上静养[3]。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及生活品质进行汇总和比较。评价指标:①显效:病人手术后不发生任何合并症,感觉不到任何痛苦;对病人进行了周期性的随访,以确定没有出现骨折高度缺失的情况。②显效:病人手术后症状减轻,症状减轻,疼痛减轻,症状减轻;对病人进行了常规随访,结果显示,病人的骨折位置出现了轻度的下降。③无效果:手术后并发症多,疼痛不显著。通过对病人的常规检查,可以看出病人的骨折高度有很大的损失。并对病人进行椎体高度测量(前、中、后三个高度),以确定病人的生理状态。
1.4统计学方法
在这一次的观察和研究中,笔者使用了SPSS25.0作为数据统计分析工具,通过t检验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差异,并明确两组之间差异的显著性,以从数据层面获得有效的量化解释,以验证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的治疗效果。
二、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
与甲组患者相比较乙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有显著的改善,且P<0.05,见表一。
表一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 例数 | 明显效果 | 有效果 | 无效果 | 总有效率 |
甲组 | 100例 | 40 | 20 | 40 | 80 |
乙组 | 100例 | 70 | 20 | 10 | 100 |
T | - | 10.568 | 13.563 | 17.863 | 4.45 |
P | - | 0.025 | 0.027 | 0.030 | 0.036 |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品质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乙组患者治疗品质改善程度更高,且P<0.05,见表二。
表二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组别 | 例数 | 治疗前的生活品质 | 治疗后的生活品质 |
甲组 | 100例 | 68.96±2.1 | 77.6±2.9 |
乙组 | 100例 | 67.99±2.3 | 86.52±3.1 |
T | - | 0.517 | 7.365 |
P | - | 0.025 | 0.029 |
2.3两组患者椎体高度恢复状况的对比
组别 | 例数 | 椎体前壁高度提高 | 椎体中间高度提高 | 椎体后壁高度提高 |
甲组 | 100例 | 43.25±17.53 | 45.25±15.35 | 15.25±9.32 |
乙组 | 100例 | 28.12±19.36 | 34.88±14.77 | 9.88±7.46 |
T | - | 2.083 | 2.099 | 2.632 |
P | - | 0.028 | 0.025 | 0.031 |
三、结论
骨质疏松是中老年,特别是绝经后女性的常见疾病。骨质疏松症主要以股骨颈、胸椎和腰椎为主,在没有创伤和轻度创伤的时候也会出现骨折。出现骨质改变后,脊椎会出现与正常生理曲度不符的扭曲,如果被骨折处的挤压,还会出现急性和慢性的疼痛,对病人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干扰[4]。在此项试验中,全部病人在接受了该疗法后,均获得了明显的临床效果,而且在接受该疗法的期间,病人产生的并发症非常少[5]。经皮椎管成形技术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手术方式,可用于脊柱压缩性骨质疏松症的手术。日益增多的骨质疏松症病人,常见的主要并发症是脊柱压缩性骨折。多数骨折会在几周或几个月内愈合, 持续性腰背疼痛症状会存在在部分患者身上,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经皮椎体成形术是经皮穿刺通过椎弓根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以达到恢复椎体高度,增强椎体强度,防止塌陷,缓解腰背部疼痛的目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而在这类疾病中,较为普遍的就是骨质疏松症,这种疾病会造成病人的骨密度降低,从而使得病人即便是受了较轻的创伤,也极易发生骨折。尤其是胸、腰部、股骨颈这些地方,更是“重灾区”,往往会造成脊柱的严重扭曲和断裂。它会使病人感到非常痛苦,对病人的生存品质造成很大的影响[6]。对于此类疾病,一般都是以保守治疗为主,即先将患者的骨折处固定好,然后再给予药物,这样的治疗方式耗时比较久,而且比较繁琐。并且,这种药物只能对病人进行镇静,无法彻底治愈病人,而且,如果持续的话,还会引起病人的慢性痛苦。此外,病人长期卧床,有可能出现失质性骨质疏松,对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有影响,长期效果不佳。而采用经皮椎管内成形技术的病人,其治疗结果更为理想,既能加速病人的康复,又能获得较好的长期疗效。同时,该试验的结果也得到了很好的证实,乙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显示乙组椎高的恢复明显好于甲组(P<0.05),乙组椎高的恢复明显好于甲组(P<0.05);可以看出甲组患者的生活品质显著低于乙组(P<0.05)。其原因在于,这种手术方式可以将聚合物(骨水泥)注入到病人的脊髓中,可以对病人的脊髓进行损伤的修补,增加脊髓的稳定性,减少病人的痛苦,避免了脊椎的崩塌。并可增加病人的骨密度,缓解病人的脊椎行为异常,并可对病人的神经中枢痛觉传导系统起到较好的抑制作用,缓解病人的疼痛,促进病人早下床,促进病人早康复[7]。
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年龄越大,其发生率越高。骨折后会引起腰背疼痛,脊柱后凸,以及失去工作能力。常规的治疗方案均无法减轻腰椎疼痛或纠正腰椎异常,病人需要承受腰背部疼痛及固定的痛苦;同时,老人的运动量降低易引起更多的骨质流失,使骨骼的强度逐步降低,从而诱发伤椎及其它脊椎的断裂;同时,老年人存在各种基础疾病,长期的腰椎疼痛和长期的卧床也可能导致其它相关的并发症,从而加重基本的功能障碍,从而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8]。经皮椎管腔成形术是一种新型的、可以在影像技术的指导下进行脊髓损伤手术的微创手术方法,其特点是将骨水泥注射至受压的椎体,以提高其力学性能、预防其坍塌、提高其稳定性、减轻其所致的腰背痛。但其镇痛机理尚不明确,有关的学者提出:①采用微创技术,通过注射骨水泥,既能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又能承受较大的轴向压力,避免了骨折点发生的微小位移,进而降低了对椎体内神经的刺激。②利用骨水泥液释放热量,通过损伤脊髓内感觉神经末梢,消除疼痛;骨水泥液通过释放热量,通过损伤脊髓内感觉神经末梢,抑制脊髓内疼痛;将骨水泥液注射入脊髓后,沿着骨小梁向脊髓内扩散,快速硬化,形成对脊髓的支撑力,以稳固脊髓,防止脊髓坍塌及再次骨折,实现对脊髓损伤的有效控制。多项试验及临床实践均显示,损伤脊椎的抗压强度在手术后基本回复到了正常水平。这是一种不需要内固定的术式,既能保证患者的正常生活,又能保证患者的腰椎稳定,避免患者的腰椎进一步崩塌[9]。本组患者的疗效也验证了,治疗的临场疗效、生活质量,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患者可以在短时间内,对腰背疼痛的症状进行改善,并恢复部分日常生活的能力,并且还具备住院时间短、花费少等优势,因此,它应该被广泛推广。近年来常用的经皮椎体成形的技术较好地解决了椎体高度和疼痛等问题,但存在操作复杂、创伤大和费用昂贵等缺点。
经皮椎管内成形手术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手术方法,可有效缓解胸腰段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表现和病人的生活质量。但是,对受压的椎体并无明显的修复作用。后凸不能矫正[10]。总而言之,对于老年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患者,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并且可以明显地加快其脊柱的恢复速度,进而提升其生活质量,让患者更进一步的回复身体健康,因此,此种经皮椎体成型术的治疗应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柳枝.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中实施综合性护理的价值[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2):3.
[2] 欧清彬,陈天顺,林惠红.经皮椎体成形术配合腰痛1号熏方局部熏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观察[J].福建中医药, 2021, 52(3):3.
[3] 杨仕斌.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观察[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12):4.
[4] 赵东.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2):181-183.
[5] 邵晨,乔少林,袁伶俐,等.运用Mimics软件术前规划精准穿刺方案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2(005):037.
[6] 周油山,邱林,何忠明.中药熏蒸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的快速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 2023, 31(3):4.
[7] 邱淑春.疼痛护理管理对老年性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患者功能锻炼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 2022, 30(22):4.
[8] 韦家鼎,覃海飚,付拴虎,等.单侧小球囊经皮穿刺后凸椎体成形术治疗中上段胸椎骨折的安全性及实用性[J].微创医学, 2023, 18(1):43-46.
[9] 钟剑.老年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患者血清铁蛋白——与炎症因子的水平变化及相关性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21, 28(26):4..
[10] 陈朝波,白信信,宋嘉维,等.胸腰椎结核合并病理性骨折误诊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11.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