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应用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柴润千1 韩伟杰2

河北大城县医院 065900

摘要

目的:评价应用微创外科技术在创伤骨科领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了在2022年5月到2023年5月期间,我院所接收到的80名创伤骨科的病人,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微创手术在这一类型病人中的使用的效果,运用双盲法将这80名病人分成甲乙两组, 甲乙两组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手术的方式、微创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两组病人都进行了一个月的治疗,并对他们的治疗结果进行了总结和对比。结果:研究显示,采用微创手术的方式对创伤骨科的患者进行治疗后,乙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出血量均优于甲组患者,乙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换药的次数均优于甲组患者,乙组患者整体治疗的有效率高于甲组,且乙组患者对治疗满意度更高。两组患者治疗数据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有骨骼创伤的患者实施微创手术,其整体治疗效果及满意度均优于常规治疗的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创伤骨科;治疗;微创手术;临床效果

正文


引言:

创伤骨科中包括的病症相对更多,最常见的就是关节损伤,肢体骨折等,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很多创伤骨科都会采用微创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1]。创伤手术主要是指对受到最少的生理伤害或者感染,从而达到最好的手术治疗效果。在临床上,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的方式,可以减少对患者的伤害,减少患者的疼痛程度。由于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较高的精度,因此,病人在接受了微创手术的治疗之后,身体的机能得到很大程度的康复,同时也提高了病人的整体生活质量。在整体治疗的效果上,采用微创手术的方式优于传统手术的效果。为此,本研究选取部分患有骨骼创伤的患者展开治疗观察,并对不同资料效果进行比较。详细内容如下所示。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骨骼创伤的患者80例,采用双盲法将选取的患者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治疗,该组患者人数为40例,男性患者人数为21例,女性患者人数为19例,患者年龄在21-85(45.85±4.26)岁,患者受伤位置为膝关节损伤、肩关节损伤和髋关节损伤的人数分别为11例、15例、24例,患者学历为小学、初中、高中及大学以上的人数分别为15例、10例、15例。乙组患者采用微创手术的方式展开治疗,该组患者人数为40例,男性患者人数为18例,女性患者人数为22例,患者年龄在22-80(43.55±3.22)岁,患者受伤位置为膝关节损伤、肩关节损伤和髋关节损伤的人数分别为12例、16例、22例,患者学历为小学、初中、高中及大学以上的人数分别为13例、12例、1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本次研究要求,且患者基本资料之间存在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患者符合外科学的诊断标准;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患者存在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的情况;患者存在严重的精神障碍或者沟通障碍的情况。

1.2方法

①甲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展开治疗,在接受治疗之前先给予患者全身麻醉,或按病人本身的骨折状况采取局麻。医护人员指导病人保持仰卧位的姿势,并将患肢适当的抬高,这样可以更好地扩大手术的视野。在手术的地方,要用碘伏消毒,用常规的方法,对患处的皮肤进行切口,对皮下筋膜,分离肌肉组织,保护好静脉、血管和神经等。对患者骨折的位置进行展露并清洁,用克氏针钉固定骨折。对于有损伤的肩部,则采用缝合法进行固定。对患者切口的位置进行仔细的冲洗,完成常规置管后,即可将患者的创口进行逐层缝合,最后完成伤口的包扎即可。

②乙组患者则采用创伤骨科的患者实施治疗,在实施手术之前,先对骨折处进行支架的固定保护,然后才可开展手术治疗。病人全身麻醉后,在病人受伤的一侧,取一个小切口,注入生理盐水,并对创面和周边进行清洁。观察患者骨骼损伤的情况,并根据患者受伤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复位和治疗;在此过程中,若发现患者伤口的位置有异物,一定要及时拔除,避免外物引起感染。术后应做好伤口的灭菌处理,并应及时换药。病人于引流期给予乙酸地塞米松(广东华润顺峰制药厂;国药证H44024170)用绷带缠好,每隔三天更换一次,病人恢复后立即停用。

1.3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和出血情况进行汇总和比较。

②比较两组病人术后伤口愈合的时间、伤口换药的次数等各项临床指标。

③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整体效果进行评价。a.显效:伤处不存在触碰疼痛,不存在碰触疼痛,可运动自如;X线片显示:患者有连续的骨痂,未见有断裂的痕迹,可以正常的活动和工作;b.有效:受伤处有轻度触碰和敲打的感觉,但基本可以行动自如;通过 X线片观察,发现有骨质疏松,有明显的断裂痕迹,病人能正常工作、生活;c.无效:伤处触碰或敲打时疼痛显著,难以移动;X线片显示,没有连续的骨化,但有很大的裂缝,影响了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显效+有效病例数/全部病例数x100%。

④两组病人的满意度对比:病人的满意度达到80分,表示病人对此次镇痛和护理的结果很满意;以61~79之间,病人对此次镇痛和护理工作总体上一般满意;病人的满意度得分低于60分,表示病人对此镇痛措施和护理措施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在这一次的观察和研究中,笔者使用了SPSS25.0作为数据统计分析工具,通过t检验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差异,并明确两组之间差异的显著性,以从数据层面获得有效的量化解释,以验证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使用微创手术的临床效果

二、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以及出血量的比较

研究显示,采用不同方式对创伤骨科的患者治疗后的结果显示,乙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以及出血量均优于甲组患者,且P<0.05,见表一。

表一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以及出血量的比较(x±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分钟)

切口长度(厘米)

出血量(毫升)

甲组

40

142.52±8.59

12.55±1.58

345.16±35.48

乙组

40

130.52±5.60

6.12±1.22

155.25±25.95

T

-

5.663

2.089

9.665

P

-

0.005

0.011

0.42

2.2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相关指标的比较

研究显示,采用不同方式对选取的80例创伤骨科的患者进行治疗后的结果显示,乙组患者治疗后的切口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均优于甲组患者,且P<0.05,见表二。

表二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切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的比较(x±s)

组别

例数

切口愈合时间

换药次数

甲组

40

26.96±3.85

26.55±2.80

乙组

40

14.59±2.65

14.52±2.66

T

-

5.212

8.996

P

-

0.031

0.005

2.3两组患者整体治疗效果的比较

研究显示,采用不同方式对选取的80例创伤骨科的患者进行治疗后的结果显示,乙组患者整体治疗效果优于甲组,且P<0.05,见表三。

表三  两组患者整体治疗效果的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甲组

40

12(30.00)

17(42.50)

11(27.50)

29(72.50)

乙组

40

20(50.00)

18(45.00)

2(5.00)

38(95.00)

T

-

5.663

2.635

8.451

1.569

P

-

0.036

0.002

0.015

0.006

2.4两组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度的比较

研究显示,乙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高于甲组,且P<0.05,见表四。

表四  两组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度的比较(例/%)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甲组

40

11(27.50)

15(37.50)

14(35.00)

26(65.00)

乙组

40

19(47.50)

19(47.50)

2(5.00)

38(95.00)

T

-

5.030

8.996

4.524

7.125

P

-

0.003

0.015

0.002

0.025

三、结论

随着工业和交通运输产业的发展和进步,车祸、高空坠落以及钝器伤害的发生也越来越多,因此,骨损伤、骨折的患者也越来越多[2]。创伤骨折的病人,通常都是通过手术来恢复的。在早期,临床上主要采用内固定或结构重塑等手段对该类患者实施治疗,以达到较好的疗效,然而,此类手段会对病人的骨血运产生一定的损害,在治疗过程中没有考虑到人体骨本身的生物学性质,因此,在术后病人会发生钢板下骨质疏松,内固定失败,伤口愈合延迟等问题,给病人带来更多的痛苦,甚至还会引起二次手术,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同时还会给病人的身体和心理都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

创伤骨科主要以患者的四肢、脊柱、关节等位置的损伤和病症为主,怎样减少病人的痛苦,加快病人的康复速度,是一个骨折位置进行解剖,然后再进行重塑,这样虽然可以保证病人的受伤骨头的稳定性,传统的外科治疗方法未充分利用人类骨的生理特性,由于缺少有效的内固定装置,造成了骨折修复缓慢,造成了骨折内固定的失败,并且由于损伤大,术后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常规外科技术虽能取得较好疗效,但存在着操作繁琐、创伤大、损伤大等缺点,与新兴的微创外科技术相去甚远[3]。手术后会对局部的血液循环造成不良的影响,从而引起了术后的并发症,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了病人的恢复时间。近几年来,微创外科被引入到了临床上,可以实现某种程度的精确修复。由于采用了微创技术,精确的位置使得病人在手术过程中对身体的伤害较小,因此,采用微创手术逇方式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后的伤口比较小,出血量也比较小,不会对病人的身体造成太大的伤害。而在此基础上,由于采用了微创技术,可以增加了治疗的稳定性,所以其治疗的效果要比常规的治疗方法好得多。目前,微创技术在骨科外伤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运用,不仅具有操作简便、疗效好、病人康复速度快、节约了医药费、减少了家属的经济负担等优点,可以有效的提升和改善患者的预后,对于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4]

随着科学的进步,医学设备也在发生着变化,许多新的技术被运用到了临床上,而“微创”技术就是这些技术中的一种。在骨科学领域,利用微创技术进行骨外伤的处理,同样得到了病人的认可。微创手术的根本理念就是寻求更小的手术切口,然而,它的目标并非只有这一点,它在寻求传统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的前提下,还要寻求精确、科学的位置,尽量减少手术造成的伤害,减少并发症。随着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微创技术也随之产生,当前,微创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目的就是在确保与传统外科手术同样的效果的基础上,达到更为精准的定位,从而减少手术对病人外周组织的伤害,进一步降低对病人生理功能的影响,促进病人的恢复[5]

微创技术在外伤骨科中的运用,有如下明显的优点:一是对关节损伤的病人,由于可以在关节镜下操作,因此可以在视觉上实现全过程,便于医护人员准确、快速地定位病变,并对其进行软骨修复、异物摘除等[6]。另外,病人的出血比较小,可以确保他们的安全。在进行传统的手术之后,病人可能会发生多种并发症,这会对病人的恢复造成不利的影响,导致病人的恢复期会越来越长,甚至有可能导致病人的恢复不好[7]。在临床上,采用微创手术不但可以防止这些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还可以帮助病人进行更好的康复,提高了治疗的效果和针对性。然而,在临床应用中,必须要关注的是,在对患者进行微创手术治疗后,还要对其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其肢体功能的康复程度,还可以进一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针对性[8]

目前,微创外科技术在临床上广泛用于肩部骨折的诊治,既可提高诊治精度,还可以开展肩峰成形,实施骨软面修整的方式,可以对游离体摘除,从而达到较好的疗效[9]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乙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甲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之间存在的差异较大, P<0.05;乙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出血情况、伤口愈合情况及换药的次数等均优于甲组患者,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总体治疗效果更好,且两组患者研究数据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P<0.05。由此可以看出,利用微创手术对创伤骨科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减少患者切口长度,降低手术中的失血量,提高患者切口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节省治疗费用,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总结来说,在临床对创伤骨科病人进行微创手术的时候,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总体的治疗效果,还可以促进病人在术后的早期恢复,还可以节约病人的治疗成本,减少病人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李振海.创伤骨科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微创技术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应用价值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2(3):3.

[2]张亚民.创伤骨科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微创技术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探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2(8):3.

[3]张防,杨凯,韩修福,等.创伤骨科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微创技术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应用价值分析[J].世界复合医学,2021,7(7):4.

[4]韦邦杰.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探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1(9):221-222.

[5]邱维胜,徐雷军,吴为俊,等.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效果观察[J].中华养生保健,2021,39(1):3.

[6]田晓宾,柴居堂,周玉涛,等.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J].科技与健康,2022,1(5):16-18.

[7]王永标,冯小仍,姚艺艺,etal.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结合三维成像技术辅助微创治疗骨盆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2,24(10):6.

[8]孙莹,章传华,郑福鑫,等.基于术后强化康复理念的护理干预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21,13(3):4.

[9]袁鹏,孙敬虎,邱青迪,等.浅论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1(2):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