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摘要
关键词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效果;血常规;并发症率
正文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发病急、贫血呈进行性加重的血液科疾病,该类患者常常伴有严重的内脏出血及感染,临床数据显示少部分患者发病至死亡期间均伴有无法控制的发热;其主要症状为头昏、苍白、心悸、气短等,出血主要为大片瘀斑或出血点[1]。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免疫抑制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贫血情况;但因该种疾病进展快、病情严重且病死率高等特点,患者治疗期间需要承受较多的不适与疼痛,加之不良生活习惯、护理不当等因素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患者易产生负面情绪,常规护理对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作用较小[2]。为此,本院开展此次研究,探究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措施及其意义,相关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23.01~2023.08开展研究,按照入院时间将68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均分为例数相同的对照组与研究组,入组样本均是在我院血液科就诊且确诊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2组样本资料真实、完整且数据相近,P>0.05,见表1。纳入者均知情同意且意识清晰;排除已参与其他研究者、精神异常者、合并其他危急重症者。
表1 入组样本一般资料比对 [例(%)/(±s)]
组别 | 对照组(34例) | 研究组(34例) | T/X2值 | P值 | |
年龄(岁) | 年龄区间 | [21,65] | [22,64] | - | - |
平均值 | 43.28±6.85 | 43.47±6.92 | 0.113 | 0.909 | |
性别(例) | 男性 | 20(58.82) | 18(52.94) | - | - |
女性 | 14(41.17) | 16(47.05) | 0.238 | 0.625 |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2组入组样本均实施协助临床检查与检验、监测病情变化、记录病情变化、日常消毒、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措施。
1.2.2 综合护理
对研究组入组样本加用综合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优化护理方案,详细了解病情、基础疾病等综合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评估、分析患者行为表现确定患者的个体差异,结合疾病特点及以往护理情况优化、补充常规护理方案,为患者各个方面提供高效的护理措施,以此提高治疗期间安全性与舒适性[3]。(2)重视出血期间日常生活习惯纠正与培养,及时指正患者错误的卫生习惯,例如饭后及时漱口、禁止深挖鼻孔、使用软毛刷刷牙、尽量不剔牙等,指导患者加强出血期间对牙齿、鼻腔的保护与护理;护理人员严格限制探视次数与时间,加强无菌环境护理,每日定时对病房进行紫外线消毒杀菌,坚持病房通风,严格遵从三查七对制度,以此降低各种因素造成的感染风险[4]。对不同部位感染患者采取对症的护理干预,例如鼻腔感染,需要加强鼻腔监测,鼻腔分泌物需要及时使用无菌棉签处理,遵医嘱为患者使用抗生素滴液并注意是否出现软组织红肿,一旦出现及时使用中药外敷;口腔感染则需要加强口腔清洁,叮嘱并监督患者禁止摄入刺激性食物,评估感染程度给予对症的药物或紫外线照射干预[5]。(3)加强心理与疾病健康教育,护理人员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合理运用交流技巧,与患者快速建立良好的相互关系,注意观察患者情绪与心理状态,引导并认真倾听患者的内心诉求与真实想法,给予专业性的心理疏导,辅助患者减轻不良情绪;同时联合家属通过视频、来院陪伴等方式给予患者鼓励与支持,使其建立治疗信心,提高治疗与护理依从性[6]。在给予常规疾病介绍基础上,对患者疾病认知水平评估,针对患者疾病认知水平较低的方面开展教育与讲解,使患者对疾病与自身病情有更为深刻的认知与了解,从而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在护理服务期间耐心解答患者问题,在病房或大厅播放疾病护理视频、发放疾病手册、开展疾病交流活动或讲座[7]。(4)加强病情监测,遵医嘱定期了解患者病情变化,遵从无菌原则与医嘱给药,禁止擅自给药或调整用药剂量;干预患者饮食,指导其多摄入高蛋白质、易消化、清淡食物,避免摄入隔夜食物、过烫食物,保证每日维生素的摄入量[8]。此外,在进行穿刺时需要选择小静脉,尽可能提高穿刺成功率,叮嘱患者注意保护皮肤不受伤,例如衣服选择舒适与柔软布料、减慢行走速度、远离尖锐物品等,尽可能避免自己发生划伤、磕伤等出血事件;要求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生命指征稳定后方可在陪护下做适度运动。
1.3 判定指标
观察、评价入组样本生活质量、遵医行为、血常规指标、并发症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试验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5.0检验,计量资料(±s)用t检验。组间比较用x2检验,卡方比对计量资料(%)率,组间有差异为P<0.05。
2 结果
2.1 分析入组样本生活质量、遵医行为改善情况
干预前入组样本在生活质量、遵医行为评分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生活质量及遵医行为评分方面,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入组样本生活质量与负面情绪改善情况分析 (±s,分)
组别 | 护理前 | ||||
躯体功能 | 情绪功能 | 精力状态 | 睡眠质量 | 遵医行为 | |
对照组n=34 | 65.42±6.05 | 69.42±6.84 | 66.81±6.54 | 70.24±7.01 | 68.75±6.38 |
研究组n=34 | 65.58±6.18 | 69.87±6.94 | 66.99±6.87 | 70.54±7.24 | 68.90±6.48 |
T值 | 0.107 | 0.269 | 0.110 | 0.173 | 0.096 |
P值 | 0.914 | 0.788 | 0.912 | 0.862 | 0.923 |
组别 | 护理后 | ||||
躯体功能 | 情绪功能 | 精力状态 | 睡眠质量 | 遵医行为 | |
对照组n=34 | 72.84±7.20 | 78.62±7.84 | 77.84±7.05 | 78.65±7.58 | 76.52±7.45 |
研究组n=34 | 85.42±8.05 | 88.74±8.57 | 84.53±8.24 | 89.45±8.87 | 88.47±8.57 |
T值 | 6.252 | 5.080 | 3.597 | 5.397 | 6.136 |
P值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2.2 分析入组样本护理前后血常规情况
干预前入组样本在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血常规指标方面,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入组样本护理前后血常规情况分析 (±s)
组别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血红蛋白(g/L) | 白细胞(*109/L) | 血小板(*109/L) | 血红蛋白(g/L) | 白细胞(*109/L) | 血小板(*109/L) | |
对照组n=34 | 55.42±5.42 | 1.65±0.52 | 26.57±2.42 | 65.94±6.87 | 2.36±0.84 | 67.84±6.05 |
研究组n=34 | 55.84±5.84 | 1.63±0.50 | 26.55±2.40 | 74.85±7.24 | 3.27±0.97 | 78.54±7.58 |
T值 | 0.304 | 0.161 | 0.034 | 5.205 | 4.135 | 6.433 |
P值 | 0.759 | 0.871 | 0.972 | <0.001 | <0.001 | <0.001 |
2.3 比较入组样本护理期间并发症率及护理满意度
在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率方面,对照组分别为23.52%(8/34)、73.52%(25/34),研究组分别为5.88%(2/34)、94.11%(32/34),后组更优,P<0.05,见表4。
表4 入组样本护理期间并发症率及护理满意度分析 [(%)例]
组别 | 出血 | 皮肤瘀斑 | 感染 | 并发症率 | 护理满意率 |
对照组n=34 | 11.76%(4/34) | 2.94%(1/34) | 8.82%(3/34) | 23.52%(8/34) | 73.52%(25/34) |
研究组n=34 | 2.94%(1/34) | 0.00%(0/34) | 2.94%(1/34) | 5.88%(2/34) | 94.11%(32/34) |
X2值 | 1.942 | 1.014 | 1.062 | 4.220 | 5.314 |
P值 | 0.163 | 0.313 | 0.302 | 0.033 | 0.021 |
3讨论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骨髓衰竭性疾病,发病后患者通常伴有十分严重的内脏出血与感染情况,若是救治不及时、护理不当,常常危及生命,预后不良。相关研究提出在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期间实施优良的护理措施可以减轻痛苦与不适,预防并发症发生,缓解负面情绪,从而可以为该类患者抢救及病情控制与治疗起到重要作用[9]。
急性期再生性障碍性贫血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同时需要加强饮食、心理、口腔、皮肤清洁等方面的护理工作,以此降低消化道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因起病急、病情严重等因素需要关注患者心理与情绪变化,做好心理疏导与情绪宣泄引导,以此降低负面情绪对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10]。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生活质量、遵医行为、并发症率、血常规、护理满意率方面,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证实高效、全面的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急性再生性障碍性贫血患者护理效果,可以提高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从而可以促进其贫血症状改善,患者主观护理体验感更佳。综合护理是基于常规护理基础上的一种全面性护理模式,通过全方位、综合性以及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充分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符合家属护理要求,有助于实现医护患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与调和,以此提高治疗期间的护理质量,缩短治疗时间,能够起到促进治疗作用。
综上所述,在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价值较高,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遵医行为,对其贫血改善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能减少并发症,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马华方.临床护理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环孢素A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06):9+30.
[2]王珂.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27):97-98.
[3]冯淑娴.临床护理路径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8,39(09):1075-1076.
[4]周晨,陈娟,殷鲜鲜.临床护理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环孢素A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07):224-225.
[5]万露露,陈健琳,徐诚等.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7,30(01):43-46.
[6]缪艳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健康之路,2016,15(10):197.
[7]郑茜玲,马改萍,赵中月.三联免疫抑制剂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S2):471.
[8]韩吉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09):64-66.
[9]王晓燕,叶宝东,刘文宾等.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功能检测对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意义[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5,8(03):150-153.
[10]戴铁颖,沈建平,胡致平等.氟康唑预防性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5,32(01):94-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