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控制在ICU重症护理中的临床意义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王月

(无锡市锡山区人民医院 江苏 无锡 214000)

摘要

ICU患者大多病情较重,身体代谢功能较差,极易出现血糖不稳定现象,不但会影响疾病的治疗,而且还会引发各种并发症。所以合理控制ICU患者血糖,成为护理人员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

血糖控制;ICU重症;护理工作

正文


在临床治疗当中,重症患者出现血糖升高的现象较多,虽然有的重症患者以前没有出现过糖代谢紊乱问题,但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的可能性依然较大。病情严重极易引发不可调和的应激反应,进而导致病人身体出现物质与能量代谢障碍,ICU患者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现象较多[1]。大多情况下,认为引发ICU患者血糖升高的主要原因是应激,这与重症患者病情发展相符。本文主要研究了血糖控制在ICU重症病人护理中的实际作用,希望对ICU患者有效控制血糖有所帮助。

一、ICU患者血糖升高的原因

(一)应激

危重症病人在身体感染、严重伤害或呼吸功能、心脏功能、肾功能等受到重大影响时,表现出糖代谢变化,糖的生成数量较多,使用数量较少,则成为应激性高血糖。如果出现高血糖的原因不清晰,那么极有可能是重度感染或炎症反应,这是由于激素和细胞因子快速增多导致的[2]

(二)升糖激素

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下丘脑与肾上腺轴处于高度兴奋当中,加快了激素分解,但胰岛素分泌减少,导致胰升糖素与胰岛素数量出现较大落差,从而出现高血糖。、

(三)细胞因子

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在多种细胞因子的影响下,也可能引发高血糖现象。如细胞因子TNF-α会使胰岛素信号传导发生变化,进而对肝脏与骨骼肌造成影响,导致血糖升高[3]

(四)年龄较大

年龄越大,出现高血糖的可能性越大。在危重症患者当中,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出现血糖上升的可能性更大,而年轻人则相对较少。

(五)摄入糖分过多

危重症患者借助肠外肠内营养摄入大量的糖,则可能引发高血糖。如输入葡萄糖速度过快的患者出现高血糖的可能性较大,如果能够有效控制葡萄糖的输入速度,则发生高血糖的风险较低。

(六)其它原因

如果危重症患者存在着过度肥胖、糖尿病史、服用某些药物(糖皮质激素、交感神经药物、免疫抑制剂)等问题,那么出现高血糖的可能性较大。

二、高血糖的危害

如果病人的血糖升高,那么会导致病人身体抵抗能力下降,如T淋巴细胞发生了变化,吞噬细胞杀灭细菌的能力下降,再有,在血糖持续升高的情况下,微生物繁殖速度增快,所以高血糖患者极易出现重度感染并发症。在ICU患者当中,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的情况较多,会导致病人身体抵抗力下降。高血糖还会引发补体活性下降,在糖化作用的影响下,糖与微生物会争夺补体,使人体调理功能下降。如果血糖居于8.0mmol/L以上,那么中风患者死亡率则会上升3倍,表明高血糖会直接引发缺血性脑组织损伤。高血糖还会使人体能量代谢出现障碍。在全身性感染与烧伤病人当中,糖氧化的速度较快,糖的使用率也上升,表明人体处于应激情况时,要求快速补充能量,但身体营养物质是保证身体组织、器官正常运行的基础,如果应激状态下消耗大量的能量物质,则会导致人体能量快速衰竭,最终引发细胞水肿,甚至出现死亡[4]

三、控制血糖升高的方法

(一)监测血糖

控制血糖指的是将病人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准确监测血糖是有效控制血糖的前提条件。快速测量血糖是一种短时间即可完成监测血糖的一种方法,由于这种方法对病人伤害较小,所以在临床治疗中应用较多。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这种方法的准确性有待提升。

使用快速血糖仪可在短时间内得到血糖值,主要途径是自病人手指末端取血,这种方法不同于葡萄糖氧化酶法,但二者测量得到的血糖值大多相近或相同,因此可以认为快速血糖仪测量的血糖值也是准确的,但血糖仪测量静脉全血血糖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论证,可以考虑使用其它方法测量。

使用快速血糖仪测量血糖时,选择不同的手指则会导致血糖值出现差异,研究表明,无名指血糖值较高,食指取血测量的血糖值较低。所以在了解ICU重症患者的血糖值时,最好在一段时间内选择相同的手指指端进行采血,采血时最好选择左手无名指端皮肤较为薄弱的部位,在此部位采血较为合理。采血操作时要合理控制进针深度,以针尖刚刚刺破皮肤最为适宜,大多情况下进针深度为2-3毫米,促使血液自然流出,表现为玉米粒大小即可,采血数量过少可能会引发血糖值不准确,采血数量过多会导致血糖值出现较大误差。

(二)使用胰岛素

控制血糖的最佳药物当属胰岛素,其在改善预后方面表现最为突出,其对血糖浓度要求不高,同时具有较强的消炎作用,不但能够促使血糖下降,抑制炎症介质,而且能够直接促进呼吸肌合成代谢,防止血糖升高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促使血液供应不足部位快速修复,将缺血灌注损伤压缩到最低。但在抢救危重症患者时,如果病人不能进食,存在意识不清、重度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现象,那么通过皮下注射胰岛素则可能收不到较好的效果,必须实施静脉输入的方法。胰岛素治疗与ICU胰岛素调整范围为:血糖控制范围为7.0-11.5mmol/L,控制方法:每间隔1小时测量1次血糖,确定血糖变化处于合理范围内时,可改为每间隔2小时测量1次。如果血糖控制较为有效,那么可改为每间隔4小时取血1次。如果输入胰岛素的速度发生了变化,那么则要立即改为每间隔1小时取血1次。如果血糖变化较大,如居于3.3mmol/L以下或22mmol/L以上,那么必须要每间隔半小时取血1次[5]

(三)防止出现低血糖

ICU病房当中,严格控制血糖技术得到了大范围推广,但这种方法是否存在一定的不足还需进一步研究。对于危重症患者来说,血糖水平应该维持在4.3mmol/L--6.1mmol/L之间,超出此范围均为不合理血糖。危重症患者持续静脉输入胰岛素,则极易出现血糖降低的现象,即低血糖。研究表明,出现低血糖现象对临床治疗产生的影响不大,但假如血糖居于2.2mmol/L以下,那么则可能使病人的神经系统遭受伤害,所以还需高度关注低血糖,及时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病人不能进食、病情发展较快、使用胰岛素过多等,均可能引发低血糖,通常会同时出现生命指标变化,如心跳加快、血压下降、快速出汗等,所以在使用胰岛素时,还需准确控制输入速度、合理增加营养物质,同时在规定时间内监测患者血糖,防止低血糖引发各种安全隐患。一旦发现病人出现低血糖,则要立即通过静脉输入葡萄糖的方法,也可为病人准备浓糖水,鼓励病人快速喝下,帮助患者短时间内升高血糖值。

四、结语

总之,对于ICU患者来说,虽然以前没有出现过高血糖现象,但在应激情况下极有可能出现血糖升高的问题,一旦血糖快速上升,则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所以必须要准确控制危重症患者的血糖。合理使用胰岛素可防止病人出现感染、改善能量代谢,保证危重症患者治疗工作顺利实施。使用胰岛素是控制血糖升高的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危重症研究的重要内容,要求医护人员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促使胰岛素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廖中梅;唐志红.护理干预在ICU患者应激性高血糖血糖控制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2(18)

[2] 崔霞. ICU重症护理中血糖控制的重要性评价[J].心理月刊,2022(23)

[3] 温卫娜;彭露.ICU内应激性高血糖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患者血糖病情恢复的效果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22(06)

[4] 熊菊华. ICU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22(01)

[5] 兰晓敬. ICU重症护理中控制血糖的临床意义——评《急危重症诊断与处理》[J].世界中医药,2023(03)

[6] 崔娟;秦德春. ICU病人血糖管理最佳证据总结[J].循证护理,2023(0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