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张丽

六盘水市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 贵州 六盘水 553300

摘要

目的:探讨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介入治疗的200例动脉瘤患者(2022.5~2023.5期间治疗),随机分组后为患者提供不同护理,观察两组结果。结果: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的0.00%比对照组的4.00%更低(P<0.05)。结论:加强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的并发症观察与护理效果显著,可促使并发症发生率有效降低。


关键词

动脉瘤;介入治疗;临床观察;护理对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正文


颅内动脉瘤在临床中十分常见,是指颅内动脉的局部血管壁损害,形成的异常膨出,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40~66岁群体更多见。动脉瘤破裂之前,约90%的患者明显症状体征,仅少数患者,因动脉瘤影响到脑部结构或邻近神经而产生特殊表现,瘤体破裂后,患者可出现颅内压升高、意识障碍等并发症,病情严重者可直接死亡,故需及早治疗[1]。现临床上治疗该病的手段较多,介入是其中常见的一种,介入治疗具有多种优点,包括对患者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该方法虽效果显著,但仍不可避免的存在并发症,并发症可造成一定危害,故需加强并发症的观察、预防和护理[2]。本研究即探讨了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背景

选取在我院行介入治疗的200例动脉瘤患者(2022.5~2023.5期间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100/组,对照组男52例,女48例,年龄35~67岁,平均51.28±8.64岁,研究组51例,女49例,年龄35~68岁,平均51.04±8.63岁。两组资料P0.05可比。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治疗前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向其讲解关于疾病和介入治疗的各方面知识,具体细化到颅内动脉瘤发生原因、诱发因素、常见症状、治疗不及时的危害性、常见治疗方法、各方法的优势、介入步骤、原理、术前准备、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协助患者完善各项手术需要的检查,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使其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手术治疗,术后密切监测患者各项情况,遵医嘱为患者提供术后药物治疗,并指导患者科学合理饮食,同时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研究组加以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如下:

1.2.1并发症的观察。为患者吸氧,并连接心电监护,对患者各项情况进行密切监测,监测内容包括患者神志变化、各项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症状、肢体功能等,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头痛、血压水平升高等出现,警惕脑出血和脑血栓发生,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红肿,并观察患者肢体局部皮温、颜色、血液循环情况等,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血压水平,维持血压在正常水平内,并密切监测引流液量、颜色、性质等,保障引流通畅,并评估患者神经功能、肢体活动、感觉障碍等情况,同时密切监测患者各项辅助检查指标,若有异常及时协同医生处理。

1.2.2并发症的预防护理。穿刺部位血肿和出血的预防:告知患者术后绝对卧床休息,至少24h,对其术侧肢体下肢进行制动,制动8~12h,穿刺点常规加压包扎,沙袋加压6~10h,对患者末梢血运情况进行观察,并观察穿刺点情况,有异常及时处理;脑血管痉挛的预防:观察患者有无头痛、头晕以及短暂的肢体麻木、语言障碍、意识障碍等出现,并观察患者意识状况、症状表现,评估其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给予其针对性疏导,改善患者心态,缓解其精神紧张,遵医嘱为患者使用尼莫地平脑梗死的预防:监测患者凝血指标,若指标显示为高凝,则遵医嘱使用肝素进行预防,嘱家属多按摩患者穿刺侧肢体,嘱患者卧床休息,并遵医嘱为其提供扩容、扩血管等治疗;血栓形成和栓塞的预防:术后应用替罗非班预防血栓,并密切监测患者感觉功能、语言功能、运动功能等,监测凝血指标,告知家属多按摩患者穿刺侧肢体,给予患者运动指导,指导患者练习穿刺侧肢体的主动运动,如内外旋、外展、屈曲等,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给予患者语言功能训练指导,引导患者回答简单问题,多讲话,若患者出现失语、肢体无力等,则迅速协同医生处理,并加强患者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的观察,预防血栓栓塞;术后尿潴留的预防,该并发症主要由于术前导尿,术后无法下床,患者无法习惯床上排尿而引起,在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的条件下,指导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并指导患者按摩膀胱区,同时通过腹部加压、腹部热敷等方法促进排尿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软件P0.05数据有差异

2 结果

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的0.00%比对照组的4.00%更低(P0.05)。详见下表: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穿刺部位局部血肿

脑梗死

脑血管痉挛

合计(%

对照组

100

22.00%

11.00%

11.00%

44.00%

研究组

100

00.00%

00.00%

00.00%

00.00%

χ2

-

2.020

1.005

2.020

4.082

P

-

0.155

0.316

0.155

0.043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是临床常见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数据统计显示,我国该病发病率约为7%[3]。该病的发病机制和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现临床上认为该病的发生与动脉管壁先天性缺陷、血管炎、腔内压力增高、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感染、创伤等有关,动脉瘤体积较小者一般无明显症状,体积较大压迫周围血管、神经后可引起脑缺血、神经压迫症状,如头痛、头晕、半侧脸麻木、视物模糊、感觉障碍等,若瘤体破裂,患者可出现突发性的头痛、视物模糊、意识丧失、恶心呕吐、颈部僵直、癫痫等症状,也可诱发多种并发症,如低钠血症、再出血、脑积水、血管痉挛、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故需及早治疗[4]

介入是现临床上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法之一,是指在X线监视下,在诊断性血管造影的基础上利用导管技术进行治疗的方式,介入穿刺部位多取双下肢(右侧多见,右下肢股动脉)及上肢桡动脉。该方法虽效果显著,但术后仍存在并发症风险,如穿刺部位局部血肿脑梗死、脑血管痉挛、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的危害较为严重,故需加强患者的护理。此次研究即对患者实施了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从各个方面进行观察和监测,并根据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了针对性预防,综合、系统的护理发挥了积极作用。本结果显示,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的0.00%比对照组的4.00%更低(P0.05),可见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护理是有效的,这主要与该护理更具预防性、针对性有关。

综上所述,加强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的并发症观察与护理效果显著,可促使并发症发生率有效降低,临床上应重视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参考文献

[1] 马春红,张玲霞.多学科协作模式护理对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手术患者生活质量及精神状态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4):186-189.

[2] 确吉.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 [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 (54):117+122. 

[3] 倪平,汤明明.法舒地尔联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破裂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的疗效观察[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2021,5(13):127-129.

[4] 吴惠娟,王瑶.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7):34-3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