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384例儿童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讨论
摘要
关键词
儿童;药品不良反应;安全用药
正文
在当今医疗实践中,儿童用药安全始终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儿童,作为一个生理和心理特性都在快速变化的群体,对药物的反应与成人有着显著的不同。由于他们的器官系统,特别是肝脏和肾脏,还在发育过程中,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成人更为有限[1]。这种生理上的特殊性使得儿童对于药物更加敏感,容易发生不良反应,而这些反应的严重性和频率往往超过成人。因此,深入研究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和规律,对于确保儿童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至关重要[2]。本文通过对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2021至2022年间的儿童ADR报告进行细致的分析,旨在揭示儿童用药中的潜在风险,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精确的用药指导,从而保障儿童的健康和安全。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本研究基于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收集的数据,专注于14岁及以下儿童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案例。研究涵盖的时间跨度为2021年至2022年,共计收集了384例ADR报告。这些报告的关联性评估包括“肯定”、“很可能”和“可能”三个等级。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收集的ADR案例进行综合评估。分析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涉及的药品种类和名称、药品的剂型和给药途径、ADR影响的系统-器官及其临床表现、ADR的转归[3]。通过这种方法,本研究旨在对儿童ADR的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提供更有效的用药指导和安全建议。
2 结果
报告ADR数量为384例,其中严重ADR报告13例,新的严重ADR报告2例,新的一般ADR报告31例,一般ADR报告338例。
2.1 患者年龄、性别及既往史、家族史
表1 年龄与性别分布表(n)
年龄 | 性别 | 例数 | 构成比(%) | |
男性 | 女性 | |||
0~1 | 55 | 27 | 82 | 21.35 |
≥1~3 | 55 | 29 | 84 | 21.87 |
≥3~6 | 72 | 37 | 109 | 28.38 |
≥6~9 | 40 | 21 | 61 | 15.88 |
≥9~14 | 31 | 17 | 47 | 12.24 |
合计 | 253 | 131 | 384 | 100 |
表2 384例儿童ADR既往史和家族史情况分析表(n)
项目 | 既往家族史 | 家族ADR史 | ||
例数 | 构成比(%) | 例数 | 构成比(%) | |
有 | 12 | 3.13 | 3 | 0.78 |
无 | 197 | 51.30 | 182 | 47.40 |
不祥 | 174 | 45.31 | 197 | 51.30 |
空白 | 1 | 0.26 | 2 | 0.52 |
合计 | 384 | 100 | 384 | 100 |
2.2 ADR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
在分析的384例儿童ADR报告中,最常受影响的系统-器官是皮肤及其附件,共计286例次(占53.86%),其次是消化系统,共129例次(占24.30%),神经系统则有37例次(占6.97%)。在皮肤及其附件方面,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皮疹、瘙痒、斑丘疹、潮红和荨麻疹等。消化系统受累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反酸、腹痛、腹泻、腹胀以及胃部不适等症状[4]。
2.3 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
在这384例儿童ADR报告中,有46例被归类为新发和严重的ADR。这些严重的ADR主要由抗感染药物引起,涉及16种药品。其中,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是引起最多严重ADR的药物,共4例,主要临床表现包括皮疹、瘙痒、恶心、呕吐等,还有寒战、发热和胸闷、头晕、心悸等症状。
3 讨论
在分析的384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中,发现男童的ADR发生率显著高于女童,比例大约为1.93:1,尤其在3~6岁年龄段最为常见。这可能与儿童在这个阶段免疫系统和肝肾功能的不成熟有关[5],导致他们对药物的代谢能力较成人为弱,更易发生ADR。随着年龄增长,儿童的生理功能逐渐成熟,ADR发生率相应降低。
在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方面,注射剂是导致ADR最常见的药物形式,占到了78.39%,其中静脉滴注是最常见的给药方式,占66.15%。这可能与药物通过静脉给药时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迅速提高血药浓度有关。此外,药物配伍不当、pH值、内毒素含量及滴速控制不当也是引发ADR的重要因素。因此,医护人员在给药过程中需要格外小心,及时处理任何不良反应,以降低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在ADR影响的系统-器官和主要临床表现方面,皮肤及其附件(如皮疹、瘙痒等)、消化系统(如恶心、呕吐等)和神经系统(如头晕、头痛等)是最常见的受影响区域。由于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含有丰富的免疫细胞,易于观察和感知不适,因此这些反应的报告率较高。儿童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医务人员需要仔细观察,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总体来看,抗感染药物在儿童ADR中的发生率较高,需要医务工作者和临床药学人员特别关注。在用药前,应详细询问儿童的过敏史和家族史,并与家属充分沟通,以减少ADR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赖玲,陈聪琴,赖剑锋. 2015-2017年龙岩地区儿童药品不良反应882例分析[J]. 福建医药杂志,2019,41(1):3.
[2]朱占胜,王晶,孙亚宁.临床用药致儿童不良反应相关性分析[J].医学综述,2013,19(5):935-936.
[3]郑 新,严健聪,刘 福,等.266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16(1):84-87.
[4]王 绚,徐 进,许 静.我院361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7,23(3):39-42.
[5]黄贝茹,黄钢花.2016-2017年我国儿童药品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19,28(6):758-7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