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管理干预对优化消毒供应室清洗器械质量的应用效果观察
摘要
关键词
针对性管理干预;消毒供应室;器械清洗;质量优化;应用效果
正文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不可或缺的科室部门,医院所有器械都需要由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进行回收、清洗、灭菌、包装、发放,如果消毒供应室在以上工作环节中存在问题,将有可能到最后医院感染的发生风险显著提高,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影响到医院的正常运转[1]。常规管理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对消毒供应室的管理效果较为有限,清洗或灭菌等环节的管理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较高[2]。对此,可采取针对性管理干预,通过针对清洗等各个环节进行更加严格、更加全面的质量管理,以提高消毒供应室对器械的管理质量,使各科室的器械得到更有效的处理[3]。本文选择2022年6月~12月期间、2023年1月~6月期间在本院消毒供应室中进行清洗的各600件器械,试分析应用针对性干预对器械清洗质量产生的影响。
1资料和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择2022年6月~12月期间在本院消毒供应室中进行清洗的600件器械,设为对照组;选择2023年1月~6月期间在本院消毒供应室中进行清洗的600件器械,设为研究组。对照组:器械类型:腔镜类器械233件,非腔镜类器械367件。研究组:器械类型:腔镜类器械242件,非腔镜类器械358件。以上数据经对比均为P>0.05,可在两组间进行统计学对比。注:消毒供应室中的科室共28人,15人护理人员,13人工勤人员,基本资料如下:男性10例,女性18例;年龄24岁~40岁,均值为(32.73±3.91)岁;工作年限2年~12年,均值为(7.13±2.19)年;受教育水平:大专6例,本科22例;职称: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10人、技术工人12人。
纳入标准:(1)所有器械均由同一批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负责进行处理;(2)所有器械均来自院内,无外来医疗器械;(3)器械消毒、灭菌、清洗、包装等环节中使用的方法、设备等均相同。
排除标准:(1)清洗前已损坏的器械;(2)工作人员在研究周期内离岗或转岗;(3)因疾病、特殊事件等原因无法长期在消毒供应室工作者。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管理:工作人员将各科室的器械收集起来,运送回消毒供应室,按照器械的标准化处理流程,对器械进行清洗、消毒、包装、灭菌等处理。每完成一个环节的工作,都需要评估处理效果。如果器械清洗不彻底或消毒灭菌未达标,则应重新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果清洗过程中器械发生损坏,则应第一时间予以维修,若无法维修则应报废,并及时更换新器械。若器械无损坏,则予以充分保养。
研究组予以针对性管理干预:①回收环节:制定规范化的器械回收管理表,严格按照管理表进行器械回收,记录器械数量、规格、回收时间、有无锈斑或血迹、是否破损。回收完毕后核对记录,无误后签字。②清洗环节:将器械清洗区域划分为清洁区、污染区等不同区域,予以环境清洁并监测清洁度。制定标准的器械清洗流程,按照标准流程进行器械清洗,根据器械类型选择适合的清洗方式和清洗技术。特殊器械需要特殊处理,如不耐腐蚀的器械应避免使用具有腐蚀性的清洗液等,以免因为清洗不当而导致器械损坏。此外,清洗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做好防护。③分类环节:清洗完毕后观察器械咬合情况、污渍残留情况,必要时通过细菌培养等方式判断清洗是否合格。若清洗合格,则为器械分类,根据其所属科室标记不同颜色。④包装环节:核对器械的数量、规格,观察其完整性,若无问题,对同一类器械使用同一颜色的包装,特殊器械使用专用材料进行包装,并在包装上标明器械信息、负责人,以明确责任人。⑤灭菌环节:按照相关标准,为不耐高温和不耐湿的器械采取光学灭菌技术活环氧乙烷灭菌,为耐高温和耐湿的器械采取高温蒸汽灭菌。⑥发放环节:检查器械清洗是否合格、灭菌是否达标、包装是否完成完整,若均无问题,使用封闭式的运输工具,将器械发放回各科室,由各科室接收和确认。
1.3评估指标
1.3.1清洗质量合格率、各科室对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满意率
清洗合格的标准为:肉眼观察器械表面无污渍、血渍、杂质等残留;在器械内外采集标本,在实验室使用营养琼脂培养法进行细菌培养后未发现细菌残留[4]。
将科室自制满意度问卷发放给各科室,由各科室对器械清洗质量给出满意度评分(0~100分),评分越高则满意度越高,统计评分低于60分(满意度低)、评分在61~79分之间(满意度可)、评分超过80分(满意度高)的患者例数,计算总满意率,公式为:总满意率=(满意度高例数+满意度可例数)÷总例数x100%[5]。
1.3.2器械管理质量评分
使用科室自拟量表评估消毒供应室对器械的管理质量,评估对象包括清洗质量、干燥质量、消毒质量、灭菌质量、包装质量,满分均为100分,评分越高,器械管理质量越高[6]。
1.3.3不良事件发生率
统计功能不全、器械短缺、规格不全、器械包超重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录入数据到SPSS-21.0软件中,计数数据(n,%)检验卡方值,计量数据(c-±s)检验t值。如果P值低于0.05,那么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清洗质量合格率、各科室对器械清洗质量的满意率
见表1,研究组的清洗质量合格率(98.5%)高于对照组(90.33%),各科室对器械清洗质量的满意率(100.00%)高于对照组(91.67%),P<0.05。
表1:清洗质量合格率、各科室对器械清洗质量满意率的对比(n,%)
分组 | 清洗合格 | 满意度高 | 满意度可 | 满意度低 | 总满意率 |
研究组(n=600) | 591(98.50) | 475(79.17) | 125(20.83) | 0(0.00) | 600(100.00) |
对照组(n=600) | 542(90.33) | 442(73.67) | 108(18.00) | 50(8.33) | 550(91.67) |
c2值 | 37.955 | —— | —— | —— | 52.174 |
P值 | 0.000 | —— | —— | —— | 0.000 |
2.2器械管理质量评分
见表2,研究组各项器械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表2:器械管理质量评分的对比(c-±s)
分组 | 清洗质量评分(分) | 干燥质量评分(分) | 消毒质量评分(分) | 灭菌质量评分(分) | 包装质量评分(分) |
研究组(n=600) | 94.25±4.28 | 94.05±4.84 | 95.74±4.26 | 95.17±4.71 | 96.41±3.72 |
对照组(n=600) | 88.75±2.42 | 85.82±2.09 | 87.19±2.34 | 86.37±2.06 | 84.58±2.18 |
t值 | 27.400 | 38.239 | 43.090 | 41.390 | 67.207 |
P值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2.3不良事件发生率
见表3,研究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1%)低于对照组(4%),P<0.05。
表3: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对比(n,%)
分组 | 功能不全 | 器械短缺 | 规格不全 | 器械包超重 | 总发生率 |
研究组(n=600) | 2(0.33) | 1(0.17) | 2(0.33) | 1(0.17) | 6(1.00) |
对照组(n=600) | 9(1.50) | 3(0.50) | 10(1.67) | 2(0.33) | 24(4.00) |
c2值 | —— | —— | —— | —— | 11.077 |
P值 | —— | —— | —— | —— | 0.001 |
3讨论
医院中有种类繁多的医疗器械,作用各有不同,流动性非常大,消毒供应室对医疗器械的管理角度非常高。对于不同器械,清洗的方式有所不同,如果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在同一种形式的清洗、灭菌等处理下,那么部分器械将有可能出现清洗不彻底、灭菌不合格等问题,如果各科室为患者使用了这种器械,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将会显著增加,严重情况下甚至可能引发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给医院带来不良影响[7]。对此,消毒供应室需要对清洗、灭菌等器械处理环节进行优化,制定更加健全的器械处理制度,为不同类型医疗器械采取适合的处理方式,以降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医院发生纠纷或事故的风险[8]。本文中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研究组采取针对性管理干预,从结果可知,研究组的清洗质量合格率(98.5%)高于对照组(90.33%),不良事件发生率(1%)低于对照组(4%);清洗、干燥、消毒、灭菌、包装等器械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无疑可以证明针对性管理干预可以给消毒供应室器械清洗和管理质量带来更加积极的影响。究其原因,针对性管理干预更加注重不同器械的差异性,其可以兼顾各种器械的特殊性,为不同性能的器械采取适合的清洗和灭菌方式,同时,其更是在各个环节严格执行了核查、确认、签字等方法,做到了权责明确,提高了各环节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此外,其针对常规管理的不足,对各环节工作进行了更加严格的管理,使得各环节工作变得更加规范化和高效,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因此而显著降低[9-11]。结果中研究组各科室对器械清洗质量的满意率(100.00%)高于对照组(91.67%),无疑证明了各科室对针对性管理干预干预模式的高度满意。对比张原野[12]报告中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的各科室满意度、器械清洗合格率和低于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P<0.05),与本文相关指标趋势一致。
综上所述,消毒供应室应积极推行针对性管理干预,以提高对医疗器械的清洗和管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使各科室对此感到更加满意。
【参考文献】
[1]李静怡,江丽莎,张智敏.分层管理对消毒供应室管理质量、器械清洗灭菌合格情况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3,30(11):1507-1508.
[2]张智敏.4R危机管理模式下的持续质量改进策略对消毒供应室灭菌管理质量的影响[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23,36(03):190-192.
[3]刘克丽.构思—设计—实现—运作模式管理对消毒供应室器械清洗质量及器械管理质量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36(17):3055-3056.
[4]王艳丽,黄淑清.细节管理联合流程持续改进在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21,34(09):75-76.
[5]骆桂红,刘芳,钱炜君,等.根因分析法对消毒供应室管腔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3,30(07):152-155.
[6]王锦倩,魏婷婷.规范化流程管理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及对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及差错事件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3,30(04):535-536.
[7]崔小艳.护理质控管理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和清洁消毒灭菌物品合格率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09):128-130.
[8]王晨艳,吕永红,王影杰.根本原因分析法结合一体化管理模式用于消毒供应室的效果[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3,30(01):153-156.
[9]王玉莲.精细化质控管理模式对消毒供应室手术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和风险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2,28(20):177-179.
[10]卢又虹,江莉娟,钟晓敏.作业流程再造下的精细化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22,20(11):1550-1553.
[11]邵灵渊,马琰乔.9S精益化管理提升消毒供应室手术显微器械清洗消毒质量及满意度的效果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22,34(03):384-385.
[12]张原野.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优化消毒供应室清洗器械质量的效果观察[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1,1(11):89-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