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认知情况调查研究——以桂林生命与健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林婷婷1,李智涛1,许玲2,谭赛桃1,卢玉鸾3

1.桂林生命与健康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桂林541100 2.桂林医学院,广西桂林541001

摘要

目的:以桂林生命与健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及认知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方法:选取2021与2022级1722名高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认知情况问卷调查,对调研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结果:SCL-90量表结果显示,男生各项评分均低于女生,男女差别明显。SCL-90量表有阳性数据的学生与其他学生在心理健康认知情况方面,有一定差异。多数被调查的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有需求,也希望学校提供此方面的帮助。结论:高职学生男女心理健康方面存在差异,男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女生。部分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正确评判自身心理健康状况。多数学生希望了解更多的心理健康相关知识,以处理心理健康相关问题。对此,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并与家庭和社会合作来保障高职学生心理健康。


关键词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认知情况

正文


中图分类号:R395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快速转型的发展期,人们生活压力不断加剧,个体心理健康问题及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1]。高职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通常面临学业、生活、情感和就业等多重压力,心理健康状况备受关注。本文基于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认知情况相关问卷,对桂林生命与健康职业技术学院2021级和2022级高职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以期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帮助,有助于高职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2]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桂林生命与健康职业技术学院2021级和2022级高职学生。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研究法

查阅相关书籍与文献资料,提炼国内外高职心理健康相关研究信息,为本研究提供依据。

1.2.2问卷调查法

在学生自愿和保障学生隐私的前提下,使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认知情况相关问卷,对学院2021级和2022学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722份,其中男生340份,女生1382份。

1.2.3 数据统计法

运用EXCEL等软件,使用双录入法录入,初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认知情况相关数据库,将数据导入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

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共90个自我评定项目,测验的十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2-3]每一个项目均采取15级评分,分别为没有、很轻、中等、偏重和严重。统计指标分为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和因子分。按全国常模结果,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的,都需要关注,并进一步进行检查[4]

学生SCL-90量表得分情况如表1

1  SCL-90量表评分情况( x̅ ± s n=1722

变量

总分

113.84 ± 40.35

122.48 ± 41.54

总均分

1.26 ± 0.45

1.36 ± 0.46

阳性项目数

14.16 ± 19.83

21.53 ± 23.20

躯体化

1.18 ± 0.40

1.26 ± 0.43

强迫症状

1.42 ± 0.62

1.58 ± 0.61

人际关系敏感

1.31 ± 0.54

1.40 ± 0.54

抑郁

1.31 ± 0.54

1.42 ± 0.56

焦虑

1.22 ± 0.47

1.31 ± 0.54

敌对

1.23 ± 0.47

1.31 ± 0.47

恐怖

1.20 ± 0.45

1.36 ± 0.54

偏执

1.20 ± 0.46

1.27 ± 0.45

精神病性

1.21 ± 0.46

1.25 ± 0.44

其他

1.34 ± 0.53

1.44 ± 0.54

使用卡方检验进行检验分析,不同性别学生总分、总均分方面差异不明显,在十个因子和阳性项目数方面差异明显。男生相对于女生而言,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和十个因子均相对较低,说明男生心理健康状况相对女生在评分情况方面较好。总分方面阳性项目数方面女生评分较高,正向偏差刚超16043项。十个因子和总均分方面,男女评分基本不超过2分,但强迫症状评分最高,正向偏差刚超2分。

学生中总分评分160分,阳性项目数评分43项,十个因子和总均分评分超过2分,阳性项目的人数和占比情况如表2

2 有阳性数据的学生人数和占比情况( n , %

变量

总计

总分

34(10.0)

203(14.7)

237(11.8)

总均分

23(6.8)

134(9.7)

157(7.8)

阳性项目数

26(7.6)

228(16.5)

254(12.7)

躯体化

14(4.1)

90(6.5)

104(5.2)

强迫症状

48(14.1)

265(19.2)

313(15.6)

人际关系敏感

31(9.1)

166(12.0)

197(9.8)

抑郁

28(8.2)

178(12.9)

206(10.3)

焦虑

21(6.2)

113(8.2)

134(6.7)

敌对

18(5.3)

105(7.6)

123(6.1)

恐怖

16(4.7)

153(11.1)

169(8.4)

偏执

20(5.9)

99(7.2)

119(5.9)

精神病性

20(5.9)

83(6.0)

103(5.1)

其他

31(9.1)

169(12.2)

200(10.0)

不同性别有阳性数据的学生人数和占比情况与SCL-90量表评分情况表现一致,男生有阳性数据的相对较少,尤其恐怖因子一项,而女生超出男生的二倍。男生强迫症状、其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占比超总均分人数占比。女生强迫症状、抑郁、其他、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占比超总均分人数占比。男生相对于女生而言,精神病性和偏执人数占比排名相对较前,抑郁和恐怖人数占比排名相对较后[5]。十个因子排名不同可能与男女性别差异带来的生理与生活环境差异有关。生理方面,男生体内大量的雄激素能让男生有冒险欲,冲动,可能有攻击性行为;而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高,且女性内分泌的周期变化也会使女生情绪不稳定,容易焦虑、抑郁等,较为消极生活环境方面,社会和家庭等通常对男女承担的责任有不同的要求例如男主外女主内之类,从而使得男女学生十个因子得分排名不同。

2.2 心理健康认知相关情况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主要受遗传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但可以通过参加积极的社会活动,改善生活环境,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来改善自身心理健康状况。因此,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会对自身体质健康状况产生重要影响。

2.2.1 学生自身心理健康认知情况

学生自身心理健康认知人数占比情况如表3

3 学生自身心理健康认知人数占比情况 %

变量

非常不健康

不健康

一般

健康

非常健康

总分

≤160

1.8

3.7

42.1

42.4

10.1

>160

1.3

6.8

35.0

43.0

13.9

总均分

≤2

1.7

3.8

41.7

42.5

10.4

>2

1.3

7.6

35.7

42.0

13.4

阳性项目数

≤43

1.7

3.8

42.1

42.0

10.4

>43

1.5

6.1

35.6

44.7

12.1

躯体化

≤2

1.7

3.8

41.7

42.6

10.3

>2

1.9

8.7

32.7

40.4

16.3

强迫症状

≤2

1.7

3.7

41.3

42.9

10.4

>2

1.6

6.1

40.3

40.6

11.5

人际关系敏感

≤2

1.7

3.9

41.7

42.3

10.3

>2

1.6

5.2

37.5

43.1

12.5

抑郁

≤2

1.7

4.0

41.9

42.2

10.2

>2

1.5

5.3

35.4

44.2

13.6

焦虑

≤2

1.8

3.8

41.8

42.6

10.1

>2

0.7

8.2

32.8

41.0

17.2

敌对

≤2

1.8

3.9

41.5

42.3

10.5

>2

0.8

7.3

35.8

43.9

12.2

恐怖

≤2

1.7

4.0

41.5

42.6

10.2

>2

1.8

5.3

37.3

40.8

14.8

偏执

≤2

1.7

4.0

41.4

42.5

10.4

>2

1.7

5.9

37.0

42.0

13.4

精神病性

≤2

1.6

4.0

41.5

42.6

10.3

>2

2.9

5.8

35.0

40.8

15.5

其他

≤2

1.6

3.9

41.7

42.6

10.1

>2

2.0

5.5

36.5

41.0

15.0

使用卡方检验进行检验分析及由表3可知,有阳性数据的学生和其他学生阳性项目数、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外,在自身心理健康认知情况方面有显著区别。有阳性数据的学生较少认为自身心理非常不健康,较多认为自身心理不健康总分、阳性项目数、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敌对因子外相对较少的阳性数据学生认为自身心理健康,而相对多的认为自身心理非常健康有阳性数据学生在非常不健康和非常健康的认知方面两极分化明显。说明部分有阳性数据的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察觉自身心理健康问题,而另一部分不能较为客观地评判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此外,亦有部分没有阳性数据的学生中不能客观地评判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且错误地认为自身心理不健康。

2.2.2 学生自身心理健康相关知识需求情况

学生虽学习过大学生健康教育与心理健康,部分大二的学生甚至学习过医学心理学等课程,但从学生自身心理健康认知情况方面可以看出,部分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欠缺,不能科学合理的评判自身心理健康情况。

通过多项选择可以发现,超七成的学生希望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说明大多数学生比较喜欢在玩乐中学习了解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改善自身心理健康状况接近七成学生希望学校开展线上心理咨询,线上心理咨询方便、快捷,能打破空间距离,且具有保密性,能加强学生的安全感。超六成学生希望学校开展线下心理健康讲座,少于前者高于希望学校推送心理资料的人数占比,说明有接近半数的学生更愿意自力更生另外需要关注在其他选项填写无、不知道和没有等消极选项学生,改变他们的认知与态度,让他们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生还填写了如开设心理邮箱、开展学生交流活动、增加文娱活动等改善心理健康的具体建议,也有学生很注意保护自身隐私[6]

2.2.3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处理方法认知情况

学生不仅仅需要知道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合理的判断自身心理健康状况,还能使用恰当的方法,正确处理心理健康相关问题

通过多项选择可以发现,超六成学生认为处理心理健康问题的理想方法是找心理咨询师辅导,说明多数学生相信较为权威的心理咨询师,懂得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寻求帮助,其次超五成学生看解压视频/文章,说明他们认为转移注意力和放松心情等方法能处理心理健康问题,最后,只有不到五成学生选择找辅导员/班主任谈心和自己解决,说明超半数的学生不太信任辅导员/班主任与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此种情况需要关注,学校应做好处理心理健康问题理想方法的相关知识的科普,让学生信任辅导员/班主任,能更好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保障心理健康。其他选项中填写和朋友、网友、舍友、闺蜜和亲人等聊天倾诉的人数最多,有填写听音乐、跑步、跳舞、运动、睡觉、练字和玩游戏的,都是不错的改善心理健康问题的方式,但玩游戏要适度,不能沉迷,同时也需要关注用抽烟和喝酒等消极办法来解决心理问题的学生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情况方面,男生相对于女生而言,平均分与正负标准差以及需要关注的人数占比相对较低,表现较好。男女学生强迫症状因子平均分与正负标准差标准,说明部分男女学生有强迫症状,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心理健康咨询与检查。男生精神病性和偏执相对较多,女生抑郁和恐怖相对较多,男生可能较为冲动,女生可能较为消极,与不同性别生理情况后天的生活环境相关

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能通过知信行模式对自身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有阳性数据学生较多认为自身心理非常不健康和不健康,而较少认为自身心理健康和非常健康,分化较为明显,说明只有部分有阳性数据的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察觉自身心理健康问题。另外也有部分没有阳性数据的学生错误地认为自身心理不健康。多数学生希望通过学校开展更多相关活动来了解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从而帮助自己正确处理心理健康相关问题[7]认为处理心理健康问题的最理想方法是找心理咨询师辅导并且认同聊天倾诉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3.2 建议

对此,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可以通过知信行模式,从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知识、信念和行为等方面着手,满足学生心理健康相关需求,使健康成长与发展。

3.2.1 加强心理健康相关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心理健康相关活动,开展线上和线下的各种心理健康相关讲座,推送心理资料和开设心理邮箱等,促进学生玩中学,增加学校以及教师、家庭、社会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兴趣,满足他们学习的需求,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的评判自身心理健康状况[8]

3.2.2 完善心理健康咨询处理条件

学校应关注学生对处理心理健康相关问题的需求,完善现有的心理咨询室的条件与资源,强化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监管,增加学生对心理咨询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等的信任程度,通过各种科学合理的方法,帮助学生更为有效地处理心理健康相关问题。

3.2.3 形成家校社会多方合力

要想更好的保障学生心理健康,除了学校参与,还需要社会家庭的关爱。父母应给予足够的关爱和陪伴。政府和社会组织需要加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体系的建设,提供更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营造和谐、支持与帮助的社会氛围,促进高职学生与社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莲清.新时代特区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路径探究[J].社会科学前沿, 2019, 8(2):7.

[2]朱玲辉.学生需求视角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调查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23.

[3]张宇.高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基于某高校新生SCL-90测量结果[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23.

[4]王瑾.UPISCL-90在大一新生心理普查中的比较研究[J].青少年学刊, 2019(2):4.

[5]胡艳蓉, 耿喜玲.高一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调查[J].校园心理, 2020, 18(1):3.

[6]赵智军.微信平台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与探索——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2017,(10):71-72.

[7]李妮, 黄秋燕.江西省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J].文渊(中学版),2019,(4):440.

[8] 张菁, 王立, 黄惠.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J].考试周刊,2017,(44):140.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桂林生命与健康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健康素养与健康管理研究(2022KY1897

桂林生命与健康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学生心理健康预警和诊疗办法探讨2022GKKY006

第一作者简介:林婷婷(1992—),女,满族,广西桂林人,硕士研究生学历,讲师,研究方向为生物学、健康管理和教育学等。

通讯作者:谭赛桃(1979—),女,汉族,广西梧州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医学和健康管理等。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