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联合中医药急救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效果研究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黄国英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机场急救中心 510000

摘要

目的 研究胰岛素联合中医药急救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0月本院纳入的7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进行研究,参照组展开单一胰岛素治疗,观察组联合中医药急救治疗,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糖水平明显降低,肌酐、CO2水平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观察组转归时间和参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对比参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相对较高(P<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对其实行联合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有利于促进患者转归、改善临床指标,提高疾病治疗有效率。


关键词

胰岛素;中医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正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一种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发病后常表现为尿多、乏力等,临床中有着较高的发生率。胰岛素是对这一疾病进行治疗的重要手段,但是长期静脉注射很容易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如水肿、低血糖、过敏等,其发病和胰岛素缺乏或升糖激素不当升高等有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因主要包括感染、饮食不当、应激、手术创伤等,这些因素会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缺乏,引起脂肪分解加速、糖异生增加、酮体生成过多等代谢紊乱。在DKA的急救治疗中,胰岛素治疗是关键措施之一,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消除酮体和纠正酸中毒。然而,部分患者对胰岛素治疗反应不佳或出现不良反应,因此需要对其他治疗手段进行探索[1]。近年来,中医药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中的优势日益显著,中医学认为,DKA属于“消渴病”范畴,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阴两虚为主,标实以湿热、痰浊、瘀血多见。因此,中医药治疗DKA应以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要治法。同时,中医药还可以通过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等方面发挥治疗作用[2]。本次研究针对胰岛素联合中医药急救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效果展开探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12-202310月本院纳入的7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进行研究,参照组年龄范围29-74岁,年龄均值为(49.06±1.67)岁;观察组年龄范围29-75岁,年龄均值为(49.69±1.88)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

1.2方法

1.2.1参照组

参照组实行单一胰岛素治疗。1h内使用6UI胰岛素进行静脉滴注,2h后检测患者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滴注量,持续治疗时间为12小时;若患者血糖降低到250ml/dl,则可以为患者输注5%葡萄糖盐水,患者酮症体征完全消失之后则可以注入胰岛素。补液治疗:为降低脱水风险,需要应用梯度速度补液,确保患者待入院后能够及时补液,若患者脱水严重,则液体补充量要达到7000ml。纠正酸中毒:对于PH<7患者,则使用150ml碳酸氢钙对患者进行输注。

1.2.2观察

观察组以参照组为基础实行中医药急救治疗,方剂组成:黄芪、玄参、五味子、山药、杜仲各 10g,太子参、地骨皮、葛根、麦冬各15g,所有药物用水煎煮后服用,每天两次。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肌酐及CO2水平变化;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转归情况进行比较,包括血糖达标、尿酮体转阴、血液酮体转阴、酸中毒纠正。疗效评估标准:显效:治疗后24h内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血液酮体转阴;有效:治疗24-72h内临床症状显著好转,尿液酮体基本消失;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未见显著变化甚至加重[3]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血糖、肌酐及CO2水平

观察组治疗后血糖水平明显降低,肌酐、CO2水平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1 对比两组血糖、肌酐及CO2水平[n±s]

组别

例数

血糖

肌酐

CO2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参照组

38

25.71±2.62

13.42±2.05

167.42±20.79

154.28±13.70

16.80±13.67

23.04±2.61

观察组

38

26.05±2.30

7.14±2.07

167.55±21.10

140.91±15.33

16.64±15.33

27.88±2.84

t


0.601

13.288

0.027

4.008

0.048

7.735

P


0.549

0.000

0.978

0.000

0.961

0.000

2.2对比两组患者的转归情况

观察组转归时间和参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详见表2。

2 对比两组患者的转归情况[n±sh]

组别

例数

血糖达标

尿酮体转阴

血液酮体转阴

酸中毒纠正

参照组

38

20.15±2.10

61.42±6.18

53.48±4.33

54.14±8.14

观察组

38

14.26±1.65

48.55±5.33

39.40±4.12

40.85±7.44

t


13.595

9.721

14.521

7.428

P


0.000

0.000

0.000

0.000

2.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比参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相对较高P<0.05)。详见表3。

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参照

38

12

15

11

71.05

观察

38

20

16

2

94.74

 





7.516

P





0.006

3  讨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主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所引起的高血糖、高酮血症和酸中毒,临床中常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和乏力等症状加重,以及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皮肤干燥、尿量减少等,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可能出现严重脱水症状,如脉快而弱、血压下降、四肢冰冷等。当病情进入危重状态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模糊,最终昏迷,部分患者可能表现为腹痛,应多加注意[4]。对于DKA的急救治疗,及时补充胰岛素是关键。然而,单一的西医治疗方式存在局限性,有学者研究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具有特殊优势。临床在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所进行的治疗中一般都是实行西医急救措施,如补充胰岛素、补液、纠正酸碱平衡等。但是由于不同患者之间存在个体化差异,一些患者疗效并不明显。在补液方面,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可给予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补充胰岛素通常采用小剂量胰岛素进行治疗,在降低患者血糖水平的同时实现酮体生成的抑制;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也是治疗的重要环节,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5]。近几年来中医理论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

临床中,胰岛素静脉注射是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进行治疗的重要手段,但是患者很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无法充分确保患者安全。中医认为,该病症属于“消渴”、“昏迷”范畴,主要是由外邪入侵、饮食不节、胃热过盛所致,治疗应坚持凉血活血、清除热毒、降逆化浊、养阴生津等原则,注重区分脏腑并掌握虚实变化,对患者实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而达到预期效果。中药方剂中,山药具有健脾补胃的功效,固定精气、生津养肺作用明显;五味子的抗氧化、滋阴补气作用显著,能够对患者脏器进行有效保护;杜仲的补肝益肾效果明显,同时还具有强身健体的效果;玄参可以滋阴凉血、滋阴解毒,使肠燥血热症状获得缓解;葛根可以疏散经络、肌肉邪气;太子参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临床一般都是对功能性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机体乏力等症状进行治疗,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补气养血作用。所有药物的联合应用能够起到益气养阴、滋阴清热、解毒开窍等功效。不仅如此该方剂还可以有效预防胰岛素抵抗,使患者血糖、蛋白质代谢等获得有效改善,提高整体疗效。疾病治疗期间,胰岛素和中医药的联合应用,其效果更为明显,能够减轻患者临床症状[6]。因此临床实践中,可以考虑将中医药与胰岛素治疗相结合,为DKA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医药在DKA急救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和有效成分,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加科学和可靠的依据。

有关研究表示,中医药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口渴、多尿、疲劳等。通过辨证施治,中医药能够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从而有效缓解不适感;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血糖,而中医药则通过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内分泌系统,协助控制血糖水平[7]。这样一来,联合使用胰岛素和中医药,可以更全面地调节血糖水平,避免血糖过高或过低;一些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胰岛素抵抗。中医药通过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利用胰岛素,减少胰岛素抵抗;中医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保护胰岛细胞的作用,可以减缓胰岛细胞的损伤,从而延缓糖尿病的发展[8]。中医药治疗中,其中的中药成分能够抑制肝脏的糖异生作用,从而减少血糖的生成,糖异生是血糖生成的一个主要途径,抑制糖异生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中药成分可以促进肌肉等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由于葡萄糖是体内主要的能量来源之一,促进葡萄糖的利用能够减少能量缺乏的症状;中医药通过调节内分泌系统,如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来影响血糖水平,通过调节这些激素的分泌,能够更好地辅助患者对血糖水平进行控制;中药方剂中,部分中药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糖尿病患者因炎症反应引起的胰岛素抵抗和血糖升高,这主要是因为炎症反应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抗炎治疗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抗氧化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重要手段之一[9]。一些中药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减轻糖尿病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从而保护胰岛细胞和血管等组织。总体而言,胰岛素联合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和药理学研究基础。通过调节血糖、改善临床症状、减少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细胞等方面,胰岛素联合中医药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全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然而,还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和探讨其疗效和作用机制。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措施主要包括控制饮食、保持适当的运动量、定期监测血糖和酮体等。同时,糖尿病患者应避免感染、手术创伤等诱因,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调整治疗方案[10]。分析研究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糖水平明显降低,肌酐、CO2水平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观察组转归时间和参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对比参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相对较高P<0.05。这表明对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对其实行联合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有利于促进患者转归、改善临床指标,提高疾病治疗有效率。由此可见胰岛素联合中医药急救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效果较好,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对比单一胰岛素治疗,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实行中医药治疗,能够缩短患者疾病转归时间,治疗有效率较高,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朱丽娟,刘敬楠,狄秀婷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给予西医降糖与中医滋阴益气饮的疗效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23,26(11):1-3+19.

[2]杨艳明,秦元梅,王峰.大柴胡汤合白虎汤化裁联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效果观察[J].药物生物技术,2023,30(02):166-169.

[3]张桂新,潘晓芳,吴志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22,25(21):166-169.

[4]熊佳.中医药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17):39-42.  

[5]张贵萍.胰岛素泵治疗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发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的影响[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1):3.

[6]张红春.胰岛素泵治疗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糖水平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 2023, 26(5):167-170.

[7]高会清,刘阳,杨文典.乌司他丁辅助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035-014).

[8]李志朋.胰岛素不同给药方法用于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 2023, 26(14):191-194.

[9]吴晓枫,刘东伟,刘章锁综述,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相关急性肾损伤研究进展[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23, 32(3):276-280.

[10]余雪娟.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的小儿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24卷24期, 171-174页, 202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