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关联分析
摘要
关键词
护理人员;工作压力;职业倦怠
正文
护理工作是一项专业要求高、工作内容繁琐、工作环境复杂的职业,护理人员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一定的耐心细心,以及敏锐的洞察力、良好的沟通能力。随着社会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健康管理意识的提升,加快医院工作节奏,增加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目前医疗机构普遍面临护理人员数量与护理服务需求失衡的问题,现有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较大,容易引发个体不良情绪乃至产生职业倦怠心理。长期的职业压力不仅影响护理人员个体身心健康,也会传递负面情绪给病人或同事,引发各种矛盾与纠纷。长此以往护理人员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心理,因难以适应工作压力导致的极端反应,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工作态度消极、行动力变弱等等[1]。根据2022年卫健委发布的《医务人员职业健康促进指南(试行)》,提到要开展心理健康促进活动、实施心理援助计划、鼓励采用个人释压方式减轻工作压力,推进医护人员争做“职业健康达人”。可见持续的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有必要展开这方面的问题探究,进一步了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特点,从而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职业倦怠。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调查对象来源于钦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在2022年1月到2023年7月期间,采用抽样调查法抽取112名护理人员参与调查。其中:女106人,男6人;年龄21~50岁,平均年龄30.54±3.85岁;工作年限1~19年,平均年限8.40±2.17年;已婚75人,未婚37人。抽样对象纳入标准:(1)从事护理工作1年以上;(2)正式注册护士;(3)了解此次调查研究且同意配合调查工作;(4)无病假、产假原因不能在医院上班的情况。
1.2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1)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Chinese Nurses Stressor Scale,CNSS)。该问卷量表由5个维度(病人护理、工作环境与资源、管理及人际关系、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护理专业及工作)、35个题目组成。根据护理人员问卷结果进行压力评分,1-4分别代表无压力、轻度压力、较大压力、重度压力[2]。采取重测法完成问卷信度检验,Cronbach’α系数=0.91>0.85,问卷可信度较高。
(2)职业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该问卷由3个维度(低成就感、情绪耗竭、去人格化)3个维度、22个题目组成。根据护理人员问卷调查结果,用Likert4级评分法衡量受试者职业倦怠程度。1~2分、2.1~3分、3.1~4分,分别代表轻度、中度、重度职业倦怠。采取重测法完成问卷信度检验,Cronbach’α系数=0.89>0.85,问卷可信度较高。
1.2.2 数理统计法
使用SPSS 2022年版本软件完成问卷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对比工作压力分值与职业倦怠分值之间的相关性,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完成对112名护理人员工作压力、职业倦怠的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完成各维度评分,并运用spss软件完成工作压力、职业倦怠相关性的分析,具体如下。
表1 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源量表得分
职业压力各维度 | 得分 | 排序 |
病人护理 | 2.68±0.71 | 2 |
工作环境与资源 | 2.49±0.61 | 4 |
管理及人际关系 | 2.17±0.53 | 5 |
工作量及时间分配 | 2.88±0.69 | 1 |
护理专业及工作 | 2.60±0.65 | 3 |
平均分 | 2.56±0.54 |
表1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测量总均分为2.56±0.54,压力源根据评分高低分别是:工作量及时间分配>病人护理>护理专业及工作>工作环境及资源>管理及人际关系。结果显示,工作量较大、工作时间长、时间分配等因素,是导致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的主要原因。
表2 护理人员职业倦怠量表得分
职业倦怠各维度 | 得分 | 排序 |
低成就感 | 2.32±0.60 | 3 |
去人格化 | 2.71±0.76 | 2 |
情绪耗竭 | 3.10±0.80 | 1 |
平均分 | 2.72±0.63 |
表2结果显示,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总平均分为2.72±0.63,主要症状为情绪耗竭,指的是个人情感过度消耗、身体疲劳,所以感到疲惫不堪,或者是丧失工作的热情和精力。其次是去人格化,也就是个人的情绪、行为、认知偏离个人目标,对待工作比较冷漠。职业倦怠中的低成就感维度,指的是对工作期望值下降,没有动力与热情等,在工作中没有感受到荣誉与自豪。
表3 护理人员不同程度职业倦怠人数占比情况(n=112)
职业倦怠程度 | 人数 | 占比 |
轻度 | 40 | 35.7% |
中度 | 57 | 50.9% |
重度 | 15 | 13.4% |
表3结果显示,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程度调查中,112人中有40人(35.7%)出现轻度职业倦怠症状,57人(50.9%)为中度职业倦怠,另外有15人(13.4%)表现为重度职业倦怠。参与调查的护理人员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有必要加强职业倦怠症状及原因的分析,以便做出更好的干预措施。
表4 护理人员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相关性分析
低成就感 | 去人格化 | 情绪耗竭 | 职业倦怠 | |
病人护理 | 0.435** | 0.394* | 0.382* | 0.387* |
工作环境与资源 | 0.197 | 0.265 | 0.266 | 0.380* |
管理及人际关系 | 0.164 | 0.188 | 0.360* | 0.273 |
工作量及时间分配 | 0.232 | 0.420** | 0.385* | 0.483** |
护理专业及工作 | 0.386* | 0.373* | 0.591** | 0.517** |
职业压力 | 0.331 | 0.366* | 0.428** | 0.464** |
备注:*P<0.05,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差异非常显著。
表4结果显示,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各维度,与职业倦怠各维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3 讨论
3.1 护理人员面临的工作压力
护理人员日常的工作主要与医生及病患接触,根据医嘱及病人护理需要,完成各项输液、注射、供药、生活护理、巡视病房等工作。因此,护理人员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承受的压力、危险也更大。结合问卷调查分析以及日常护理工作经验总结,护理人员压力来自多个方面:工作量及时间分配>病人护理>护理专业及工作>工作环境及资源>管理及人际关系。
(1)工作量大,上班时间长。近几年来受到疫情因素影响,医院门诊量、病床周转率较高,慢性病人进出医院更加频繁,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在护理人员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加班的方式提高护理水平,因此护理人员加班加点的情况比较常见。护理人员长期处在高负荷的工作状态下,其心理、生理疲惫导致工作压力增加。
(2)护理专业及工作性质的特殊性。病人护理的工作比较繁琐,每天要完成许多零碎的工作,比如晨护、发药、输液、帮病人翻身、病房巡逻、注意事项宣教等等。工作面对的是各种病患,病患本身也比较焦虑、担心,护理人员需要耐心解释和护理照顾,压力比较大[3]。
(3)工作环境较差。护理人员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到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或者被动接受各种射线照射,或者接触到一些有害的化学物质,以及锋利的医疗器械。这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性提出较高的要求,并且要照顾病人的感受进行专业化的护理,同时要注重人性化的护理从而避免医患矛盾。护理人员工作环境差,各方面的要求高,病患的要求、医院的要求等等,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
3.2 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表现
职业倦怠指的是人们在工作的过程中,由于无法适应现有工作,而引起身心疲劳及耗竭的状态。当人们处在职业倦怠的状态下,会出现情绪低落、心情沮丧、工作怠慢、效率下降、缺乏激情等症状,不仅不利于个人身心健康发展,也会影响工作的质量。此次研究调查结果显示,112名调查对象出现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轻度、中度、重度职业倦怠占比分别是35.7%、50.9%、13.4%。职业倦怠中的情绪耗竭、去人格化维度,明显高于低成就感维度。
(1)情绪耗竭。此次调查研究中,护理人员职业倦怠中情绪耗竭症状较为明显,该维度分值3.10±0.80,指的是容易疲倦疲劳、缺乏工作的精力与能量。这与护理人员长期重复工作有一定的关系,加上经常加班,工作量大,生理上的疲劳引起情感上的疲倦甚至厌倦心理。可能与护理人员工作环境压抑,平时缺乏文化娱乐活动有关,在重复惯性的工作中产生的疲惫感。
(2)去人格化。护理人员职业倦怠调查中,去人格化维度,主要表现为工作态度比较消极、情绪较为冷淡,或者在工作中抱怨,工作时候与病患、同事过分隔离,缺乏与人沟通的热情等[4]。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感,会影响个人情绪、工作状态,以及工作时候的态度。
(3)低成就感。职业倦怠的低成就感维度,可能是护理人员在长期的工作中,没有得到认可,或者受到的尊重不足,或者是在工作上比较受气、委屈的情况下,没有及时的调节和处理这些情绪。工作压力使得护理人员情绪疲惫、生理疲惫,过度消耗 ,对这份工作缺乏自豪感,找不到工作中的成就感。可能也与护理人员缺乏深造机会有关,没有太大的晋升空间,觉得自己的价值没有得到发挥,所以工作的成就感比较低。
3.3 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关联
此次研究调查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与其职业倦怠之间的相关性,在spss分析后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则得出结论认为护理人员工作压力越大的情况下,其专业倦怠感也就也明显,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加,护理人员出现身心疲劳症状越严重。相关性分析中,病人护理维度与低成就感、工作量及时间分配维度与去人格化、护理专业及工作、职业压力维度与情绪耗竭对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由此认为,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源于长时间的疲劳工作,所以引起了职业倦怠中的情绪耗竭,这两个维度之间的影响最为突出。此次研究的结果,与参考的文献资料获得一致的观点,认为当前护理人员的职业压力水平较高,且职业倦怠症状较为普遍,职业压力增加会加剧护理人员情绪耗竭、人格解体,降低其工作的成就感[5]。
4 小结
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加大,在没有及时调节的情况下,容易陷入职业倦怠的负面状态中,不利于个人身心健康,也影响护理工作质量。因此,在后续的发展中应该更多的关注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问题,关心护理人员的工作状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职业倦怠的问题。一是从医院方面,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关护,定期开展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教育,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体娱乐活动,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消除工作疲劳。同时,医院需要从合理安排工作量、改善护理人员待遇、通过优化各项福利制度,畅通人员晋升机制,增强护理人员的归属感、成就感。在此基础上,改善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保持工作环境的干净整洁,营造融洽的工作氛围。二是鼓励护理人员之间相互学习与分享释压方式,开展心理小组访谈、健身运动、 放松练习等方法,减轻工作压力。三是针对护理人员积极开展专题的心理健康促进活动,将工作压力、职业倦怠这些,作为重点内容展开服务。在活动开展中运用科学量表评估护理人员的职业状态,传 授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等自我心理调适方法。
参考文献
[1]檀江燕,赵红,隋聪.门诊护士职业压力评估及人文关怀机制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2):40-42.
[2]孙华悦.心理健康素养在护士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关系中的调节作用[J].职业与健康,2020,36(19):2593-2595+2599.
[3]史江丽,刘美景,杜晓琴.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研究[J].全科护理,2018,16(12):1517-1519.
[4]朱天蓓.压力管理计划对护理人员职业倦怠以及工作压力的缓解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2022,29(24):68-70.
[5]刘静,袁颖,叶丽萍等.上海市某三级综合医院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22,34(10):1026-1032+1057.
作者简介:
姓名:黄文雯,性别:女,出生年月:1996.11.26,身份证号码:450681199611260924,籍贯:广西东兴,单位: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研究方向:护理学/管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