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伤口感染的临床应用分析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史亚晴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 江苏省南京市211300

摘要

目的:探析在预防骨科伤口感染的过程中使用手术室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开始时间为2019年1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1月,研究期间选取在我院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共计84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为了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效果,本研究使用对比的模式,故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n=42例)命名为对照组,另一组(n=42例)命名为观察组,分组依据1:1的比例完成,两组接受不同的护理方式,分别是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后的状况进行分析,并记录相关数据,主要包括:伤口感染率、伤口愈合情况等数据,将两组记录后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伤口感染率为(4.76%)相对于对照组(16.67%)较低,存在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相对于观察组存在明显不足,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骨科伤口感染的过程中使用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减少伤口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伤口愈合,对其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

骨科;手术室护理干预;伤口感染;临床效果

正文

引言:骨科患者的类型多种多样,但大多数骨科患者均需要接受骨科手术治疗,不同的类型的疾病决定了手术类型也不同相同,但在手术期间无论是哪种手术类型,均有较高的伤口感染发生率,其对患者伤口愈合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临床中要加强伤口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加强护理工作的实施[1]。基于此,本研究选取骨科患者进行分析,使用不同护方法分为两组对比,从而探析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84例进行分析,将患者分为两组,各组42例。所有患者的年龄范围处于21-70岁,中位年龄为(41.83±3.36)岁,资料可用于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护理的过程中使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观察组护理期间使用手术室护理干预,操作时遵循以下步骤:

1.2.1术前护理

手术前,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进行皮肤清理,保证皮肤干净。之后加强术前访视次数,以便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充分的了解,同时在患者手术前护理人员应该对其局部皮肤进行消毒。另外,观察患者的心理状况,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由于手术会引起患者的紧张情绪,所以护理人员要对每一位患者的心理进行了解,使用温和的语言进行疏导和鼓励。

1.2.2术中护理

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切口处进行全面的消毒。若手术时间较长,护理人员要预防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例如压疮等,同时对患者实施保温措施。

1.2.3术后护理

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病房进行全面的消毒,以备患者使用,同时手术后护理人员要采用无菌辅料完成切口的覆盖,并定期进行更换。另外对患者的切口定期进行清理,并保证其干燥。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护理后患者的伤口感染率进行统计,通过伤口感染人数÷小组总人数=感染率的方法计算小组感染率,将两组计算后的结果进行比较。另外统计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使用甲级愈合、乙级愈合、丙级愈合三个指标进行评价,(甲级愈合例数+乙级愈合例数)/总人数=总愈合率。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是研究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为了明确数据内容,将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分为计量和计数数据,并纳入计算机软件SPSS 22.0中,以此完成相关内容的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的表达和检验分别使用均数±标准差表达、t检验。而计数治疗的表达和检验分别使用n(%)表达、X2检验。数据比较存在差异说明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达。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的伤口感染情况

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后有2例出现伤口感染,伤口感染率为(4.76%);对照组患者接受护理后有7例出现伤口感染,伤口感染率为(16.67%);相比之下前者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

使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后的观察组患者,其伤口甲级愈合、乙级愈合、丙级愈合的分别有28例、11例、3例,总愈合人数有39例,总愈合率为(92.86%);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其伤口甲级愈合、乙级愈合、丙级愈合的分别有15例、16例、11例,总愈合人数有31例,总愈合率为(73.81%);相比之下后者低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n/%)

组别

例数

甲级愈合

乙级愈合

丙级愈合

总愈合率

观察组

42

28(66.67)

11(26.19%)

3(7.14)

39(92.86%)

对照组

42

15(35.71)

16(38.09%)

11(26.19)

31(73.81%)

X2





16.8763

P值





0.05

3 讨论

骨科手术是骨科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治疗手段,但许多患者接受骨科手术治疗后,会出现伤口感染的情况,这是骨科手术中的常见并发症,导致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致病菌感染,其中阴沟肠杆菌引起的感染较为常见。如果手术后患者的切口出现感染情况,那么切口愈合时间就会受到影响,严重的情况下患者会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其中较为常见的就是切口疼痛,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伤口感染情况较为严重,那么患者的生命将受到严重的威胁[2]。因此,手术室应该加强护理工作的实施,提高护理质量,积极预防切口感染的情况。就手术室护理干预而言,其实一种针对性的护理方法,能够在使用的过程中减少感染情况的发生[3]。本研究表明,观察组使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后无论是切口感染率还是伤口愈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使用手术室护理干预进行骨科伤口感染的预防,能够起到良好效果,不仅能够避免伤口的感染,促进伤口愈合,还能够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柳江.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骨科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研究[J].饮食保健,2019,6(23):243-244.

[2]曹书慧.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伤口感染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4):53.

[3]郭宏玮,闫作丽,周凤霞.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伤口感染的临床应用探讨[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7,11(12):27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