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治未病思想探索中医健康管理新模式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治末病;疾病思想;健康管理;整体观;新模式
正文
20世纪属于新技术革命兴起的关键时期,将医疗科学技术推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峰。医学界各项工作的开展均将“以疾病为中心,药物与手术诊疗”作为医学模式开展基础[1]。在此背景下,人们对自身的健康也格外重视,并积极找寻可真正维护人体健康的医学模式。
1. 中医健康管理新模式
“未病”一词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中,历代医家通过不断发挥,加深了对“未病”的认知,并解析了未病理论[2]。“未病”也就是健康者,是理想的健康状态。
其思想主要是针对潜在的健康问题,其概念意义显著,是亚健康概念的延伸。“未病”概念的诞生,催生了“治未病”(Preventive treatment)这一重要的中医防治思想,在此思想指导下,确立了具体的防治措施,且健全了相应的治疗方法。简单而言,就是要做到未病先防、欲病早治、已病防变。
这一理念囊括了当今的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与三级预防核心思想,该理念在养生、保健、防病与治疗、康复医学、临床医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思想贯彻的是主动预防措施,提倡的是疾病的防范,全面凸显的是“治未病”思想与原则。治未病理念的应用,能够真正的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多增悦的保健医疗服务。
可以明确的指导,当前中医治未病概念中,其针对人群涵盖了健康人群与亚健康人群。在健康问题研究中,中医非常注重人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力,注重的是“失调”状态的纠正,旨在最大限度的将疾病发生减少,以此促进疾病的恢复,确保机体健康。就健康问题处理上,现代健康管理涵盖了所有的环节,但是忽略了“治未病”,要分阶段开展健康管理。深究其原因,考虑是疾病控制因素未能精准掌控,没有从整体出发,未能把握疾病的本质,进而无法保障人体健康。而治未病理念注重的是机体调理,强调的是疾病治疗,以此更好的预防疾病,弥补现行健康管理空白。
2. 当前的健康管理
东方哲学、文化与医学很早就提出了疾病预防观点,提出了健康维护思想,西方古代中蕴含着关键的健康思想。
虽说通过借助科学的健康管理观点,合理的健康管理措施可实施健康管理,但是目前就健康管理的定义不精准,未能统一。
一般情况下,健康管理指的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实施全面监测,精准分析,合理评估,及时预测等,其宗旨为调动个体、群体、社会积极性,以此强化有限资源的应用,获得最大的健康管理效果。
纵观国内外健康管理方式,健康问题主要包括:①生活方式管理,通过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调整饮食结构,提供机体锻炼,以此确保机体健康,进而减少致病因素,阻断疾病的发生;②疾病管理,针对特定的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实施相应的医疗保健服务;③灾难性病伤管理,通过实施相应的医疗服务,开展针对性的健康管理,可缓解疾病。未能注重疾病的预防,均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实施相应的健康管理,很难保障应用效果。
我国健康管理发展起步较晚,大部分的机构认为健康管理就是单一体检的实施。开展的是初级且单一的服务,很难提供体检意外的健康评估,跟无法有效跟踪,合理干预,进而无法保障服务效益。
3. 基于治未病思想探索中医健康管理新模式
现行的健康管理只局限在疾病危险因素的控制,未能从整体状态,疾病干预出发。中医学的治疗工作是在完整认知与系统认知基础上进行,从整体状况出发,可掌握人体的健康状况与疾病本质,着重调理,针对性治疗。
本文主要提出一种多环节切入+状态调整+线性干预的治末病模式,详细分析如下:
3.1 多环节切入
在健康管理过程中,疾病防治不可单单依靠自然科学完成,应当综合考虑机体结构、分析心理状态、探索其应激反应,创新生活方式,以此实现人员社会适应性的提升。
3.2 状态调整
本文提出的中医健康管理,将“状态调整”与“线性干预”有效整合,且贯穿整个管理过程。前者针对的是个体的状态,也可称之为功能调整,及时纠正健康管理方式。在理论基础上中医学认知的是个人健康本质与个人疾病本质,形成了完整且系统的疾病认知,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学。通过纠正体质、开展饮食调节与身体调养,调节情志等,从整体上掌握人体健康、人体疾病本质,及时调理状态,实施的纠治。从中医状态认知出发,其实施不仅可加深对健康本质的理解,还可以诠释侯症与内涵,精准的测量健康,评估疾病状态,确保评估的系统性。使用丰富的经验,实施前瞻性的干预。
3.3 线性干预
“线性干预”本身是在疾病分析、疾病预防干预上的常用手段,在病因假设验证基础上提出的一种针对性较强的健康管理方式。在此基础上制定的健康管理方案,主要是针对病因,强调的是对症治疗。在“预测机制”、“预警机制”基础上,分析疾病的病因。结合“预防机制”,阻断疾病之间的因果联系。此作用靶点较为明确,且效果比较明显,就健康管理目标人群,可提出精准、合理、科学的干预措施,可以更好的预防疾病的发生。
4.结束语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医文化更是如此。在当前健康管理中,纳入“治末病”思想,可为患者提供一个持续且动态的过程,针对性与操作性较强,与当前信息技术结合,可做到优劣互补。本文主要提出一种多环节切入+状态调整+线性干预的治末病模式,实际应用中,可切实呵护生命,维护机体健康,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程羽,孙增坤,袁萌,倪红梅,何裕民.基于治未病(Preventive treatment)思想探索中医健康管理新模式[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11):3993-3995.
[2]倪红梅,程羽,郭盈盈,何裕民.治未病思想与中医健康管理模式研究探索[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01):16-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