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小切口无张力疝手术与传统无张力疝手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
摘要
关键词
老年腹股沟疝;小切口手术;传统手术;临床疗效
正文
老年腹股沟疝属于老年人群中常见的疾病之一,腹股沟疝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否则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会影响的患者的健康。然而传统的无张力腹股沟疝手术方法不仅切口大,而且创伤性相对较大,对老年人群恢复有一定的影响[1]。随着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小切口手术用于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效果更为明显。现对本院收治的30例患者展开分析,探究不同的手术疗效,以下是详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线信息
对30例患者进行分组,分别展开传统无张力疝手术(对照组)和小切口无张力疝手术(观察组),每组患者15例。对照组:男性15例,在50岁至80岁之间,组内年龄均值为(67.3±5.3)岁。观察组:男性15例,年龄50~80岁,平均为:67.4±5.6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P>0.05。
1.2方法
帮助患者手术治疗前六小时是禁止饮食,膀胱尿液排空。对于排尿困难、便秘的患者需要进行积极的治疗。对照组患者展开传统无张力疝手术:患者保持仰卧位姿势,其展开硬膜外阻滞麻醉,对切口位置进行常规消毒。在患侧腹股沟韧带中点位置内侧2cm至耻骨结节上方做一个5~7cm的切口,并且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将提睾肌与精索进行分离暴露,剥离疝囊,将其与周围组织全部分离。然后进行无张力网塞添充,网片置于精索后方,周边间断缝合固定于腹股沟韧带、联合肌腱,再逐层缝合。
观察组:让患者硬膜外阻滞麻醉后保持平卧位,在患者的臀部下方垫上软枕。在腹股沟韧带中点内侧2cm处向下沿韧带方向做一个2cm左右的切口。切开腹外斜肌腱膜约4cm,将提睾肌与精索进行分离暴露,提出提睾肌和精索,将提睾肌分开游离精索,并且找到疝囊,向上游离疝囊颈部,将疝囊内翻,手指钝性游离疝囊颈与腹横肌膜间隙,置于网塞使其周边平铺于此间隙。将网片置于精索后方完全铺平,逐层缝合腹外斜肌腱膜、皮下组织及皮肤。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评定本文研究结果使用SPSS22.0进行,计量数据经由()表述,t检验获取处理结果,计数资料经由(%)表述,χ2检验获取处理结果,通过分析如果P值<0.05,则表示具有影响。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2组患者临床指标()
组别 | 手术时间(min) | 切口长度(cm) | 术中出血量(ml) | 住院时间(d) |
对照组 | 43.44±5.46 | 5.20±0.97 | 23.10±3.69 | 4.53±0.76 |
观察组 | 30.20±4.53 | 2.13±0.38 | 10.83±2.42 | 3.02±0.48 |
t | 12.284 | 4.695 | 10.820 | 5.684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比例不断增加,老年人常见疾病发生率显著上升,腹股沟疝作为老年人群常见疾病,需要尽早展开有效治疗。然而传统的无张力手术治疗切口相对较大,同时创伤性比较大,会导致患者康复速度缓慢,容易发生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康复产生一定影响[2]。传统手术过程当中,经过腹壁各层结构,容易对腹壁结构产生破坏,误伤神经、血管以及输精管等,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损伤。而且由于老年人群自身免疫能力较差,愈合要慢一些[3]。
随着临床研究不断深入,小切口手术用于治疗腹股沟疝患者当中也取得了非常明显的作用。小切口手术因为微创性,所以不会对患者产生相对大的伤害。通过内环口稍用力牵拉,即可将疝囊游离,达到手术的目的,该手术因为修复层次相对较小,能够尽快缩短手术时间,而且术后康复速度快,不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痛苦。小切口手术的安全性十分明显,所以非常适用于老年人群。在此次研究当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而言之,对于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展开小切口手术治疗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吕超,高源泽. 评估腹股沟疝老年患者应用小切口技术疝气手术修补术方案治疗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J]. 健康必读,2020(21):69.
[2] 戴彦夏,赵长宝,朱学和. 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效果分析[J]. 中外医疗,2022,41(3):65-67,108.
[3] 向广阳,陈勇平,欧昌柏.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患者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0,41(11):1338-13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