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预防糖尿病患者并发症中的效果研究
摘要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症;并发症预防;预见性护理
正文
糖尿病是指受到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利用障碍引起的慢性代谢障碍性疾病,尽管糖尿病无法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但若未能及时就医,则会增加患者患有多种并发症的风险[1]。视网膜病变、心血管疾病、下肢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大脑血管意外、足部溃疡、骨质疏松症、神经系统疾病等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2]。常规护理对患者病况与病情发展趋势的过度关注导致对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形成了一定忽视,同时一刀切的护理模式也缺乏了针对性,使得患者并发症预防效果难以达到理想预期,增加了患者糖尿病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同时,对患者生活生活质量水平以及远期治疗效果均构成了一定威胁[3]。预见性护理是指通过预先采取护理措施或进行预见性筛查达、风险评估等达到预防疾病或并发症发生与发展的一种护理理念[4]。现就对预见性护理在糖尿病并发症预防中的意义进行了简要论著,以期为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提供新的思路,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并发症潜在患者纳为受试对象,依据双盲法分组原则将患者依次纳入对照组(n=40)与研究组(n=40)。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为51-~77岁,平均秩次为(64.45±10.95)岁,病程为11~20年,平均秩次为(15.55±.2.75)年;研究组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为55-~74岁,平均秩次为(64.31±9.27)岁,病程为12~19年,平均秩次为(15.87±.2.64)年。患者数据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准许开展后续研究。
纳入标准:①年龄满足50周岁的患者;②有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史或家族遗传史的患者;③经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空腹血糖至少为6.1mmol/L或餐后两小时血糖至少为7.8控mmol/L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已经存在大血管与微血管损伤的糖尿病患者;②同期参与其他临床试验的患者;③因个人原因难以参与全程研究或中途退出研究的患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
指导患者控制饮食,限制高糖高脂等类型食物的摄入,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定期监测出安全与餐后两小时血糖并进行记录,同时予以生活习惯指导。
1.2.2研究组
定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眼科、足部、心血管、肾脏等系统的监测,确保每位患者都接受定期的身体检查,建立详细的并发症风险档案,及时发现并监测任何可能的并发症。提供足部护理的教育,包括正确的足部清洁、检查足部变化、穿戴合适的鞋子等。着重强调足部护理的重要性,教育患者及其家属在日常生活中实施有效的足部保健措施,以减少潜在的足部并发症。定期进行眼底检查,特别是筛查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强调每位糖尿病患者都应该接受定期的眼科检查,教育患者及时就医以防止或减缓糖尿病引起的视力损害。强调心血管健康,包括控制高血压、管理血脂水平、戒烟等。制定个性化的心血管风险管理计划,确保患者理解并遵循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的建议。定期监测肾功能,采取措施防止糖尿病性肾病的发展。提供患者关于保持良好血糖控制、血压控制和膳食管理的指导,以降低患上肾病的风险。提供个性化的膳食指导,包括控制血糖、血脂和血压的食物选择。强调膳食在预防并发症中的关键作用,教育患者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出健康的食物选择。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慢性疾病可能带来的精神压力。鼓励患者参与支持团体、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以促进心理健康和提高应对疾病的能力。定期评估患者的药物治疗计划,确保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调整。强调患者按照医嘱正确使用药物,监测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以便调整用药方案。结合患者体质量、胆固醇与血糖以及血压控制情况协助患者调整饮食结构,指导患者优先选择低GI指数的碳水化合物作为主食并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高糖、高脂、高盐食物的摄入比例,鼓励患者多食用富含纤维且升糖指数较低的食物,以保持血糖稳定。指导患者餐后参与至少半小时的低强度有氧运动,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兴趣偏好选择运动方式,包括八段锦、慢速走、太极拳、跑步机爬坡、游泳或水下步行等。指导患者坚持规律运动,避免运动过度或不足。定期监测血糖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血糖仪以进行血糖监测并记录血糖波动情况,为临床会诊与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思路。
1.3判定指标
1)并发症预防效果:监测患者大血管与微血管并发症发生构成比,构成比越低表示患者并发症预防效果越理想。
2)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比较患者餐前血糖(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糖达标时间、(d)血糖达标时胰岛素用量(U/d)。
3)患者生活量水平:依据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74)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分数与患者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1.4统计学分析
试验各指标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5.0检验,卡方比对计数资料(%)率;t值比对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如组间数据有差异(p<0.05)。
2结果
2.1两组并发症预防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等大血管病变以及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微血管病变并发症构成比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较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比对两组并发症预防效果[n,(%)]
组别 | 大血管病变 | 微血管病变 | 总构成比 |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 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 糖尿病肾病 | 视网膜病变 | ||
研究组(n=40) | 2 | 1 | 0 | 2 | 4(10.00%) |
对照组(n=40) | 6 | 4 | 3 | 4 | 17(42.50%) |
X2值 | 10.912 | ||||
p值 | <0.001 |
2.2两组血糖控制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更低,血糖达标时间更早且血糖达标时胰岛素用量更低,与对照组相较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比对两组血糖控制效果(±s)
组别 | 空腹血糖(mmol/L) | 餐后2小时血糖(mmol/L) | 糖化血红蛋白 (%) | 血糖达标时间 (d) | 血糖达标时胰岛素使用量(U/d)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研究组(n=40) | 13.64±5.42 | 6.68±2.29 | 15.97±5.52 | 8.16±2.14 | 11.34±2.61 | 8.37±1.62 | 11.25±1.24 | 7.31±1.36 | 35.19±11.94 | 24.33±7.75 |
对照组(n=40) | 13.41±5.35 | 8.79±2.42 | 15.67±5.75 | 9.96±1.45 | 11.48±2.37 | 10.28±1.47 | 11.29±1.26 | 10.79±1.47 | 35.46±11.87 | 30.28±5.64 |
t值 | 0.191 | 4.005 | 0.238 | 4.403 | 0.251 | 4.032 | 0.143 | 10.990 | 0.101 | 3.927 |
p值 | 0.849 | <0.001 | 0.812 | <0.001 | 0.802 | <0.001 | 0.886 | <0.001 | 0.919 | <0.001 |
2.3两组生活质量水平比较
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评分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较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3。
表3 比对两组生活质量水平(±s,分)
组别 | 物质生活 | 躯体生活 | 心理功能 | 社会功能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研究组(n=40) | 69.04±3.65 | 82.42±6.55 | 74.43±6.17 | 85.72±7.55 | 67.45±6.21 | 86.87±4.05 | 71.15±7.24 | 87.62±9.51 |
对照组(n=40) | 68.52±3.17 | 71.64±3.57 | 73.24±5.19 | 77.45±6.54 | 67.31±6.62 | 71.52±4.42 | 70.07±6.41 | 75.45±6.23 |
t值 | 0.680 | 9.139 | 0.933 | 5.255 | 0.097 | 16.194 | 0.706 | 6.770 |
p值 | 0.498 | <0.001 | 0.353 | <0.001 | 0.922 | <0.001 | 0.482 | <0.001 |
3讨论
常规护理受到糖尿病患者医疗需求逐渐完成由单一追求治疗需要至同时追求护理需求的转变以及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匀等因素的影响已经无法满足多数糖尿病患者对于并发症预防的护理服务需求,使得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逐渐升高的同时,已经出现的并发症难以得到控制,影响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同时对患者远期的生命质量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当前积极结合患者护理服务需求以及并发症预防特点优化糖尿病并发症预防策略的意义重大。
预见性护理是指通过提前识别未发生疾病的风险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提高患者健康水平的护理理念。在糖尿病并发症的护理中,通过对患者血糖、血管以及眼底健康水平进行监测达到及早发现并处理潜在的糖尿病并发症风险的目的,从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并延缓其进展。其次,通过强化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并重视并发症的重要性充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促进了患者预见性护理的开展,并利于协助患者获得理想的血糖控制水平,同时为患者获得理想得到远期治疗效果额创造了条件,此外通过早期干预与并发症控制利于减少医疗费用支出,减轻患者个人与社会负担,且有效减少因并发症而住院治疗的次数,也有效节约了医疗资源和时间成本。最后,预见性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通过强调并发症预防的重要性使得患者自我保健意识与主观能动性提升,从而协助患者获得延续性护理干预效果,为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奠定了基础,并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率,形成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在降低糖尿病并发症高风险患者形成多种并发症中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利于协助患者获得理想的血糖控制效果,为提高患者远期治疗效果与长期生活质量创造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钱隽. 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J]. 系统医学,2021,6(18):159-162.
[2] 张晓伟. 健康教育干预在内分泌失调合并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9):238-239.
[3] 霍嫚,左研科. 糖尿病足部溃疡创面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J]. 现代医药卫生,2019,35(3):448-449.
[4] 毛芳,罗红云,何兰香,等. 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J].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7):185-1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