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社区;慢性胃炎;治疗效果
正文
慢性胃炎是一种发生在胃黏膜的炎症,通常由幽门杆菌感染引起,可出现中上腹不适、烧灼痛、饱胀等症状,随着疾病的进展还可能会伴随呕血、黑便等,不利于患者的健康,还需尽早治疗。针对此类疾病,治疗药物有甲硝唑、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等,其中奥美拉唑作为质子泵抑制药,对胃酸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可以减轻胃黏膜所受的刺激,甲硝唑与左氧氟沙星均属于抗菌药与抗生素,两者联合可进一步杀灭细菌。有学者提出,当三种药物联合使用时则能够充分发挥其中的优势,快速解除病症[1-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纳入40例社区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展开分组。对照组(n=20)男13例、女7例;年龄在50~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35±4.17)岁;病程:3~26个月,均值:(14.37±2.65)个月。观察组(n=20)男12例、女8例;年龄52~80岁,平均(65.48±4.26)岁;病程4~25个月,平均(14.49±2.77)个月。入选者经过胃镜检查等确认为慢性胃炎;可配合治疗;对使用的药物无过敏反应;个人资料完整。排除伴有精神类疾病、合并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意识模糊;肝肾功能不全等。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甲硝唑(华中药业;H42020388;0.2g;0.4g/次,2次/d)、奥美拉唑(悦康药业;H20056577;20mg;20mg/次,2次/d)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左氧氟沙星(第一三共制药;H20000655;0.1g)治疗,0.1g/次,2次/d;连续治疗1周。
1.3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评估[4],优:胃酸分泌正常,胃黏膜组织学改变基本恢复正常,胃炎相关症状消失;良:胃酸分泌接近正常,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差:病情无缓解。
1.4统计学方法
处理工具为SPSS 25.0统计软件,P<0.05为存在差异。
2.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较高,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 n | 优 | 良 | 差 | 优良率 |
对照组 | 20 | 9(45.00) | 5(25.00) | 6(30.00) | 14(70.00) |
观察组 | 20 | 16(80.00) | 3(15.00) | 1(5.00) | 19(95.00) |
χ2值 | 4.329 | ||||
P值 | 0.037 |
3.讨论
慢性胃炎在社区中经常发生,并且在中老年人中较常见,致病因素较复杂,包括进餐不规律、Hp感染、自身免疫力低下、长期大量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发生慢性胃炎后,患者的胃黏膜受损,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还会导致胃出血、贫血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目前,在治疗慢性胃炎的药物中有奥美拉唑、甲硝唑等。随着三联疗法的不断推广,左氧氟沙星在此类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左氧氟沙星的抗菌作用较强,并且可以有效对抗支原体,可以通过抑制胃炎病原菌生长来改善胃炎症状,相较于常规治疗,添加左氧氟沙星能够发挥不同的治疗机制,让患者获得满意的疗效[5]。如以上结果所示,观察组在治疗优良率上较对照组高,强调了左氧氟沙星对胃炎患者治疗与康复的重要性。发挥左氧氟沙星的杀菌作用可以有效抑制幽门杆菌进展,促进患者胃部不适症状恢复,同时,提升总体的抗炎、抗幽门杆菌效果。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偏低,使用剂量较小,不会对患者机体造成额外的损伤,有效性、安全性理想。
综上所述,就社区慢性胃炎的情况,以左氧氟沙星三联用药的方式进行治疗,可以使患者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脚根.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克拉霉素联合雷贝拉唑对胃炎患者HP清除率的影响观察 [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2, 33 (18): 2741-2743.
[2]吴鹏,王欣. 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中老年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 [J]. 贵州医药, 2022, 46 (02): 299-300.
[3]张淼. 左氧氟沙星和甲硝唑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补救治疗中疗效对比 [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 7 (26): 155-156.
[4]赵东铎. 左氧氟沙星治疗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 [J]. 河南医学研究, 2019, 28 (12): 2227-2228.
[5]吴长杰. 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和甲硝唑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所致慢性胃炎的效果观察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 (14): 140+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