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科背景下护理学专业本科新生导学模式发展现状与思考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胡家芳

(云南工商学院 云南 昆明 651701)

摘要

随着医学理念的不断演进,护理学在卫生系统中的角色变得日益重要。新医科背景下,护理学专业本科新生不仅需要具备传统的护理技能,更要具备跨学科的综合素养,以适应多元化的医疗需求。本文探讨新医科背景下护理学专业本科新生导学模式发展现状与思考,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能够不断适应医学知识的更新和变革。


关键词

护理学专业;新生导学模式;发展现状

正文


1引言

在当今医学领域迅速发展的时代,新医科的兴起为护理学专业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护理学作为医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专业本科新生的导学模式必须与时俱进,适应医疗服务模式的变革和医学科技的创新。本文将探讨在新医科背景下护理学专业本科新生导学模式的发展现状,以及对未来的思考与展望。

2新生导学模式概述

新生导学模式是高校为迎接新生入学而设计的一套教育体系,其目的是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学习和社会环境。在护理学专业本科新生导学模式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新医科的特点和要求,以确保学生在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养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培养[1]

新生导学模式的首要任务是明确培养目标。在新医科的背景下,护理学专业本科新生的培养目标应包括传统的护理技能、医学科研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信息技术应用等多方面。导学模式的设计应与这些目标紧密相联。导学模式合理设置各类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实践操作课、跨学科合作课程等。新医科要求护理学专业本科新生具备更多的综合素养,因此,课程设置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不同学科之间的有机融合。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新生导学模式应强调实践教学环节。这可以包括模拟实验、临床实习、实际病例分析等,确保学生在真实医疗环境中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设立导师制度是导学模式的关键部分。通过为每位新生分配专业导师,可以更好地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并提供职业规划的建议。导师制度也有助于搭建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桥梁。针对新医科的国际合作趋势,导学模式可以引入国际化元素,例如国际交流项目、国外实习机会等,以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2]。新生导学模式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平台、虚拟实验室等资源。这有助于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处理和分享的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医疗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导学模式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定期对学生进行评估,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及其导师。这有助于学生不断改进和提高自身学业水平。

3护理学专业导学模式研究现状

在高等护理教育领域,导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起步较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目前主要应用于护生临床实习教学中。采用导学结合情境模拟教学的方法被证明能有效提高实习护生的安全态度,并加深对不良事件的认知。早期接受实践导学课程对新毕业护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实践决策能力产生积极影响。为期6周的线上实习导学在本科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的阶段展现出潜在优势,有助于增强护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和职业认同感[3]

随着新医科建设目标的推动,护理专业中导学研究正由传统主体的单一维度向多元共融角度转变。跨学科教学在实习护生导学互动模式中已初露端倪,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此外,克服学科壁垒,培养护理专业教师的整体性素养,促进科研创新,打造复合型护理人才,都是当前护理教育领域亟待关注和加强的方向。这一系列的努力将有助于提升整体高等护理教育水平,为健康卫生事业培养更具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的人才。

4新医科背景下护理学专业本科新生导学模式思考

4.1重视学科融合

跨学科导学教育在优化护理新生导学体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业导师和临床导师在此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需要明确认识和界定护理专业知识体系,精心梳理多学科核心知识结构,并进行巧妙的耦合点设计,以重新构建多学科交叉的导学课程模块。在导学课程中,不同学科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采用优势互补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促使多学科知识得以融合,形成整体综合性的学科内容,从而实现高质量的导学教育。

4.2加强科研创新

在推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引入来自各个领域的科研人才显得尤为重要,这有助于激发创新思维并推动学科的进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应该建立多学科交叉团体,将不同学科的教研人员聚集在一起,共同合作。在护理新生的培养中,需要总结并形成适用的导学科研体系,以确保新生在学术领域的全面发展。导学团队中,各学科的教师应关注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引导新生了解重点方向和热点问题。为了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研究范式,必须整合多学科的知识和资源,引导形成具有跨学科特点的研究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导学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应积极参与跨学科研究,充分发挥自身的科研优势,培养新生的科研潜力和研究能力,从而推动整体护理科研的蓬勃发展。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期待更多的科研成果和对护理领域的全面贡献。

4.3强化科教融合

科教融合的核心在于将科研、教学和学习有机地递进和统一。世界一流大学将科教融合视为核心办学理念,致力于整合教学和科研,促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不断创新。高校应构建研究性的教学模式,以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跨学科导学模式、多学科知识、科研进展等关键词被引入,为科教融合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可以倡导跨学科交流渠道,促使教学和科研的交叉融合,实现互动发展。导学教师在协同育人理念的指导下,通过网络信息平台、虚拟导学教研室等形式,推动虚实结合、多维交叉的基层导学组织形态的建立。避免同质化,加强虚拟教研室的建设,打造课程联盟,进行教学模式重构,从而更好地实现科研与学习的兼容。在教学方面,采用问题教学方法、工作坊、CDIO、翻转课堂等教学互动情境,培养多学科科教文化氛围。特别针对护理本科新生,早期引导其进入学术领域,让其早日融入科研与学习的互动中。这一系列举措将有助于构建高校科教融合的良好环境,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5结语

新医科背景下护理学专业本科新生导学模式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深入研究导学模式的现状,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护理学专业本科新生的培养提供更为有效和全面的教育。在这个不断变化的医学环境中,我们迫切需要一种能够适应新医科要求的导学模式,以培养出更多胸怀全球视野、具备先进医疗知识与技能的护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政庭,周恒宇,牟绍玉,.新医科背景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J].卫生职业教育, 2023, 41(6):7-9.

[2] 甄献浩刘玉锦.新医科背景下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养生大世界, 2021, 000(003):P.68-69.

[3] 周玲,林丽娜,麦剑荣.新医科背景下民办高校护理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7):3.

[4] 付静.新医科背景下护理学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J].文学少年, 2020, 000(032):P.1-1.

[5] 田静波,贲亚琍,冉秦琴.新医科建设背景下护理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究[J].创新教育研究, 2022, 10(2):4.DOI:10.12677/CES.2022.102043.

[6] 王琳,李楠楠,胡雪晨,.新医科视域下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整合课程构建的探索研究[J].上海护理, 2023, 23(7):70-73.

作者简介:胡家芳(1993.05-),性别:女,民族:汉,籍贯:云南大理,学历:本科,职称: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护理教育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