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早期发现慢性肾脏病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的一种常见疾病,通常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其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但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导致肾功能逐渐丧失,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病,需要透析或肾移植等治疗。它包括肾脏损伤的标志,如白蛋白尿、尿沉渣异常、肾小管相关病变、组织学检查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等。CKD的病因很多,可以来自于本身肾小球损伤,比如慢性肾炎、肾盂肾炎、肾小管间质疾病;也可以来自于全身其他系统疾病影响,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乙肝、丙肝等,还有血液系统的多发性骨髓瘤及其他肿瘤,还有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等代谢综合征引起。早期发现慢性肾脏病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保护肾功能、减少并发症、降低医疗成本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介绍慢性肾脏病的诊断标准以及如何早期发现慢性肾脏病。
一、慢性肾脏病的诊断标准
慢性肾脏病通常分为以下5期,是以肾小球滤过率的高低来进行区分的:1.慢性肾脏病1期:患者肾功能正常,有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以及各种管型的出现,肾小球的滤过率在90mL/min以上,血肌酐、尿素氮都在正常范围;2.慢性肾脏病2期:此期肾小球滤过率开始下降,常波动于60-89mL/min之间,血肌酐开始上升但低于178μmol/L,暂时没有肾衰竭的症状;3.慢性肾脏病3期:肾小球滤过率在30-60mL/min之间,血肌酐在178-445μmol/L之间,可以出现疲乏、无力、贫血,以及活动后的心悸、气短等症状;4.慢性肾脏病4期:内生肌酐清除率在15-30mL/min之间,血肌酐在445-707μmol/L之间,会出现尿素症的临床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贫血、心衰等;5.慢性肾脏病5期:内生肌酐清除率低于15mL/min,血肌酐高于707μmol/L,有明显的尿毒症症状,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
二、了解慢性肾脏病的症状
慢性肾脏病的症状主要包括:
1.水肿:常见于眼睑、下肢等部位,严重时可累及全身。
2.尿量异常:尿量过多或过少,或夜尿增多。
3.尿色异常。
4.血尿:可能肉眼看不出,尿常规可见有红细胞或者尿潜血阳性。
5.蛋白尿:尿液中出现大量泡沫,长时间不消失,尿常规尿蛋白阳性。
6.高血压:血压升高,有些可能难以控制。
7.疲劳、乏力:由于肾功能受损,导致身体能量代谢异常,引起疲劳、乏力等症状。
三、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
对于慢性肾脏病的早期发现,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是关键。肾功能检查主要包括尿常规、肾功能、肾脏彩超等项目。尿常规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尿蛋白、血尿等异常指标;肾功能检查可以了解肾脏的排泄功能和肾小球的滤过率;肾脏彩超则可以观察肾脏的形态和结构。建议健康人群每年进行一次肾功能检查,高危人群则应增加检查频率。
四、控制慢性肾脏病的高危因素
慢性肾脏病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糖尿病、高血压、肥胖、长期使用某些药物等。因此,积极控制这些高危因素是预防慢性肾脏病的重要措施。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定期监测血糖和肾功能;高血压患者应保持血压稳定,避免血压波动;肥胖患者应减轻体重,改善生活方式;长期使用某些药物的人群应关注药物副作用,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
五、慢性肾脏病的预防措施
1.健康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糖、低嘌呤的饮食习惯,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瘦肉、蛋类等。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蔬菜、水果等。
2.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范围,避免肥胖或超重。
3.适量运动: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以增强身体免疫力。
4.戒烟限酒。
5.控制慢性疾病: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
六、总结
早期发现慢性肾脏病(CKD)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早期发现可以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延缓疾病的进展,保护肾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这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以减少医疗成本,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其次,早期发现慢性肾脏病有助于识别高危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肾脏病家族史、心血管疾病、高尿酸血症、高龄(>65 岁)、肥胖等人群。对这些人群进行早期筛查和治疗,可以预防或延缓慢性肾脏病的发生。此外,早期发现慢性肾脏病还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使患者更加积极地参与治疗和管理,从而改善疾病的预后。因此,建议成人每年体检时检测一次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和血清肌酐,同时建议学生每年的入学体检也应纳入尿常规检查。对于高危人群,更应重视早期筛查和预防工作。对于已经患有慢性肾脏病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和管理,定期进行复查,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同时,患者应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并延缓病情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