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如何避免临床实习生引发医疗纠纷
摘要
关键词
临床实习生;带教老师;医疗纠纷
正文
近年来,医学生的培养存在量多质少的情况,所以医院在承担临床实习生教学中,应当重视临床实习生的风险管理,采取相关的预防和应对措施,避免临床实习生在参与医疗服务的过程当中引发医疗纠纷,这对于提高带教质量,保障医疗机构和患者权益有具有重大的意义。
1临床实习生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
1.1缺乏对实际医疗环境的认识
首先,我国医保制度不够完善和商业医疗保险普及的不足,导致人民群众对医疗费用承担能力不足是引发医疗纠纷的基础。其次,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对医务人员的工作流程和规范了解不够,再加上近年来医疗新闻负面报道较多,以及在医学的认知上存在差异,致使涉及医患纠纷的舆论存在主观性和片面性。另外,医疗技术的推陈出新,造成医疗费用较过去明显增加,患方对治疗期待值较高,会导致患者不满。
1.2欠缺医疗法律方面知识
目前,因为我国医学院校对医学法学的课程设置较少,医学生无系统法律学习经历,教学仅停留在理论学习上,导致临床实习生对涉医的法律知识知之甚少。临床实习生法律知识的缺乏,实践中难免会出现违规的行为。
1.3欠缺医学专业素养
医学教育是精英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部分医学生投入在学习上的时间,精力不够,导致专业知识学习不够扎实、知识结构不完善,难以通过短期的培训、实践,适应医疗工作。
1.4临床实习生缺乏医患沟通能力
医患沟通是医患之间的桥梁,大部分医患纠纷是由于缺乏良好的医患沟通而引起的。临床实习生虽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缺少与患者沟通的经验、方式与技巧。沟通病情和交代治疗方案,缺乏有效、规范的沟通。
1.5临床实习生病例书写不规范
临床实习生缺乏临床经验和病历书写方面的规范培训。带教老师安排临床实习生完成病历书写工作后,可能会出现病历、医嘱等医疗文书资料缺乏规范性等问题。
1.6 部分带教老师的的行为违反规定
医务人员存在违反诊疗和操作规范,带教老师安排给临床实习生医疗辅助工作不合理,造成患者和家属对临床实习生的误解,成为医患矛盾的焦点。
1.7 部分带教老师对临床实习生缺乏责任心
教学医院的带教老师需要承担临床、教学等任务,在完成繁重医疗工作之外,会轻视了实习生带教工作,欠缺对实习生医疗实践的教育和指导,达不到实习培养的目标,甚至引发医疗纠纷,同时会降低临床实习的质量。
2对策
2.1加强政府和社会责任
提供积极正面的新闻报道,树立正面的社会舆论,积极向人民群众科普医学知识,让群众了解医学的局限性,避免出现因期望过高导致的医疗纠纷。完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和商业医疗保险体系,多途径减轻人民群众医疗费用负担。重塑医疗信任体系,缓和医患矛盾。
2.2加强医学生医疗风险意识教育
当前大多数学生选择医学专业时,对今后从事工作的风险性认知较少,所以,提高医疗风险意识教育和加强医疗相关法律学习就显得十分必要。首先,在大学教育阶段应重视涉医法律课程的学习和考察,系统讲授相关法律知识,增强医学生法制观念。其次,增加医疗纠纷案例培训和情景演练,让医学生重视法律观念,避免今后的执业过程中出现违法行为。
2.3 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
(1)医学是一门特殊的自然科学,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检查仪器的更新换代,医学知识也不断更新更新迭代,因此医学生在校期间要努力打牢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跟上医学发展的步伐。(2)老师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应加强医德医风的培养,遵守执业道德规范,提高工作责任心,让他们在实习过程中积累经验,成为一名精益求精的医务人员。(3)面对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和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对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不仅有专业知识,更要加入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这样才能帮助医学生在临床实习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1],提高患者满意度。
2.4 加强临床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医患真诚有效的沟通是开展诊疗活动的基础,也是增强医患相互信任的重要手段。(1)在实习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医学院校应重视医患沟通方面课程学习,组织医学生开展医疗问诊等实践活动,通过情景演绎,加强临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提高临床医学生医疗纠纷风险意识。(2)实习期间,带教老师应当鼓励临床实习生积极参与旁听医患谈话,逐步学习、掌握带教老师的医患沟通技巧和谈话艺术。(3)帮助临床实习生树立正确的医患沟通观念,医患沟通不仅仅涉及患者的疾病诊疗,更重要的是体现人文关怀和建立信任的过程,要求医生尊重患者的想法,了解患者的要求。从而构建医患信任关系,有助于化解矛盾[2]。
2.5加强医疗文书书写规范
临床医务人员是书写病历的主体,带教老师应让学生认识到书写病历的重要性,在培训、安排临床实习生书写病历时应当悉心教导和修改,按照病历书写要求,规范病历书写,避免因病历书写不规范导致的医疗纠纷。培养其独立诊断及处理疾病的思维能力[3]。
2.6 医院应完善,落实医疗管理制度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最重要的管理之一,医院要增强工作人员医疗质量安全理念,首先,医院要开展医疗安全教育培训,对医务人员进行法制教育培训。其次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休养,加强医德医风管理,严格遵守《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再者,通过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拓展服务内涵,建立健全的医疗信息公示制度,规范医疗服务收费[4]。
2.7提高带教老师的责任心
带教老师是临床实习生走向今后工作岗位的引路人和指导者,故其职业道德、业务素质及工作作风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实习生,医院应当明确带教老师的职责及带教方法,提高带教老师的积极性。一方面在工作中以自身作准则,为学生树立榜样,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根据学科发展情况,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严格要求学生,认真指导,并应时刻提高警惕,做到“放手不放眼”。
3 结语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通过每一代医务人员的不断努力,临床实习生是医疗卫生事业的新生力量,从学校步入社会过程中,应当在教学和实践环节上重视对执业习惯、医德医风、风险意识的培养,步入工作岗位后才能向社会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医疗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参考文献:
[1]王晓清.培养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22,43(3)_231-232.
[2]韩睿,施伟丽,李彦林,梁红敏,尹竹萍,余锦雯,杨薇,石柔.医患沟通技能在临床医学生中的重要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35)_140-143.
[3]施建辉,任冰,石平.临床实习生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及对策探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1,24(4):403-405.DOI:10.3969/j.issn.1008-8199.2011.04.017.
[4]苏颖.从加强医院管理的角度谈应对医患矛盾纠纷之策[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1)_123.DOI_10.3969_j.issn.1005-8257.2020.01.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