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摘要
关键词
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正文
时下,人均收入提高,生活富足,饮食结构多样,但也增加了各类疾病的发生风险。肝硬化便是其中之一,该病是由于不同的疾病因素长期作用于肝脏而导致的一种慢性、进行性、弥漫性的肝病终末阶段。大部分肝硬化患者由于肝功能受损,影响胆固醇、胆红素等的代谢,从而易合并肝胆结石,使治疗难度、临床危险性增加【1】。故此,本文选取70例符合标准的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患者为研究依据,重点分析手术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通过对比方式表达,时间拟定为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研究依据出自上述时段院内收治的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患者中,人数共计70例,系统抽样法做分组安排,每组(n=35),分别定义为A组与B组,期间对患者基础资料的分类与归纳均引用相关软件予以处理,未见差异性(P>0.05);A组:男女占比:19∶16;年龄均值:(56.31±3.28)岁;结石直径均值(13.26±1.34)mm;B组:男女占比:18∶17;年龄均值(55.02正富2.96)岁;结石直径均值(14.11±1.28)mm。
1.2治疗方法
1.2.1 A组:常规治疗方案开展于本组患者中,具体包含:详细了解患者具体病情状况,采取对应的药物进行干预治疗。
1.2.2 B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手术治疗方案,具体流程如下:⑴评估:针对患者身体状况进行合理评估,而后选择对应的手术方案;⑵麻醉: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后,协助其保持仰卧体位;⑶手术实施:于患者腹部完成手术切口制作,对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情况进行探查,并通过对结石分布情况的了解,采取合理的结石清除手术治疗;⑷因病施治:对于表现出胆囊积液情况的患者,需对其实开展减压术治疗,完成后进行胆囊切除【2-3】。对于呈现多发性结石情况的患者(表现出复杂的胆囊三角关系),则需先进行取石治疗,而后再进行胆囊切除,完成手术后,对患者开展引流操作。引流管的的拔除操作需掌握好合理时机进行,充分预防并发症的出现【4】。
1.3观察指标
分析观察两组在术后总体有效率、复发率、肝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差异表现,通过相关量表予以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均运用SPSS26.0系统实行专业分析,当中计量数据计均数±标准差,两组差别比照运用t、 x2检测,计数数据运用百分率(%)代替,若两组对照结果表明P<0.05,则说明实验价值显现。
2结果
借助图表数据发现,不同治疗方案的应用实施,均对患者作用积极,但B组患者在各项指标数值的体现上则更显优异,显优A组(P<0.05),见表一所示:
表一 两组患者总体护理效果比较(`x±s)
组别 | 总有效率 | 复发率 | 肝功能指标 | 并发症发生率 | |||
谷丙转氨酶 | 总胆红素 | Γ-谷氨酰转肽酶 | 谷草转氨酶 | ||||
A组n=35 | 28(80.0) | 7(20.0) | 61.2±4.4 | 17.1±3.98 | 190.3±20.6 | 74.82±5.26 | 7(20.0) |
B组n=35 | 34(97.1) | 1(2.85) | 57.5±5.10 | 10.6±3.36 | 123.4±12.5 | 61.86±5.50 | 1(2.85) |
3讨论
经上述研究结果呈现:我们不难看出常规疗法与手术治疗方案在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手术中的效果价值。B组患者以97.1%∶80.0的总体有效率显优A组,以2.85%∶20.0%的并发症发生率显低A组,形成明显优劣差异。分析原因:常规疗法虽具一定疗效,但其存在局限性,对于结石较大的病人,就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而手术治疗方案则截然相反,可充分弥补常规治疗的不足,但需结合患者具体病情状况、耐受度,选取合理的方式,强化手术的预防干预,在降低手术风险的同时提升治疗效果,最大程度减轻患者身心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采纳【5】。
参考文献
【1】董守江,董璐瑶.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系统医学. 2022,7(02)查看该刊数据库收录来源:132-135.
【2】叶竹平.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手术治疗方法和治疗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 2020,39(22)查看该刊数据库收录来源:61-63.
【3】杨锴,曾志峰.外科手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的临床效果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20,15(08)查看该刊数据库收录来源:43-44.
【4】孙翔宇.外科手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的临床效果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19,17(36)查看该刊数据库收录来源:85-86.
【5】夏建民,陈亚军,腾龙.外科手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的临床方法与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3(03)查看该刊数据库收录来源:73-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