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感型颈椎病的麻醉科介入治疗研究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付红霞

湖北省天门市中医医院 431700

摘要

目的:探寻交感型颈椎病的麻醉科介入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5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交感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平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进行枕颌带牵引法和硬膜外阻滞法治疗,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优良率、VSA评分和显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法能够使交感型颈椎病患者在麻醉科介入治疗中治疗效果提升。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介入治疗;麻醉科;交感型颈椎病

正文


交感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造成颈椎间隙高度下降,使颈椎之间产生不稳定,韧带牵拉造成骨质增生、韧带肥厚,从而向后压迫周围的神经、血管或脊髓[1]。交感型颈椎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可能与颈椎的退行性病变、颈椎骨折、颈部扭伤等有关,患者的交感神经功能出现障碍后,造成患者心慌、出汗、头晕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健康[2]。因此,应对其进行及时有效治疗,使患者颈椎病症缓解,使其病情有效改善[3]。本文主要对交感型颈椎病的麻醉科介入治疗的效果进行探究,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交感型颈椎病患者(2021年5月~2022年6月),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其中对照组男18例,女22例,平均51.36±2.58)岁观察组男15例,女25例,平均51.65±2.03)岁两组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枕颌带牵引法,对患者使用坐位枕颌套可使用多种角度牵引,以患者舒服为主,牵引重量为2~4kg,牵引时间为25~30min,2次/d,一个疗程为两周。

观察组:硬膜外阻滞法,术前,应嘱咐患者禁食12h,进入手术室后应对其进行常规监测,指导患者侧卧屈颈位。穿刺点选择C6-7C7T1椎间隙穿刺。对患者消毒后,麻醉药浸润要深入下层组织,一层一层浸润麻醉,在穿刺点位置使用16~18号特制硬膜外穿刺针行硬膜外穿刺,进入到硬膜外腔后,将针头方向调整,将开口位置向患侧方向转动,随后将导管放入到硬膜外腔1~2cm处,导管应向头侧放入4~5cm,将其固定。使用5mL1%的利多卡因进行硬膜外注入,对其硬膜外体征和局麻进入血管等情况进行5min观察,在脊髓麻醉征象未发生后,将5mL0.5%的左布比卡因4mg(1mL)的利美达松以及8~10mL0.9%的氯化钠注射液注入,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15~30min观察,术后应对患者生命体征和症状改善等进行密切观察,术后第2d、3d,应分别进行5mL0.5%左布比卡因4mg利美达松和5m生理盐水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应使用颈托固定,使颈椎活动减少,完成治疗后应将硬膜外导管拔掉。

1.3 观察指标

采用VAS对患者疼痛情况评价;对两组显效时间对比;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优:临床症状消散或改善明显;良:症状有所缓解;差:症状无缓解。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VSA评分显效时间

术后,两组对比(P<0.05),如表1所示。

1两组VSA评分显效时间[(`x±s)]

组别

例数

VSA评分

显效时间

术前

术后

对照组

40

8.021.46

5.693.72

6.982.54d

观察组

40

8.521.35

2.862.01

2.161.52h

t


10.635

8.254

3.548

P


0.05

0.05

0.05

2.2两组治疗效果

两组对比(P<0.05),如表2所示。

2两组治疗效果n,%)

组别

例数

无效

优良

对照组

40

13

11

9

7

24(60.00

观察组

40

19

16

5

0

35(87.50

X2






5.624

P






0.05

3讨论

交感型颈椎病比较少见的一种颈椎病类型,可能是由于长期低头、睡姿不当、外伤等原因导致颈椎节段性不稳定,使颈椎神经受到压迫和损伤,从而导致其出现耳鸣、颈椎僵硬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肢体麻木、偏瘫等,使患者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危害。临床上常采用药物、手术、牵引治疗等方式治疗。颈部牵引能够使椎间盘的压力减缓,使椎间隙和钩椎关节增宽,使颈部不痉挛的肌肉放松,使颈椎得到稳固,使颈椎内平衡改善。但处理不当也会导致肌肉拉伤、神经根损伤等。高位硬膜外阻滞是麻醉科常见手术方式,在镇痛、麻醉、其他病患的治疗当中经常被使用,其见效比较快速,疗效较好,是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方式之一。硬膜外阻滞是操作方式比较简便,使用利美达松和左布比卡因进行联合进行高位硬膜外阻滞能够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更好的改善。本文结果,观察组优良率、VSA评分和显效时间均比对照组更优(P<0.05),表示对交感型颈椎病患者在麻醉科介入治疗中采用硬膜外阻滞法效果好。

综上,对交感型颈椎病患者在麻醉科介入治疗中采用硬膜外阻滞法显效时间较快,可提升治疗有效率。

【参考文献】

[1] 丁晓燕,戚倩云,刘薛峰,谢磊,刘伙生.桃红四物汤结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9,25(2):234-238

[2] 陈少庚,陈子夏.丹参川芎嗪复合液责任颈椎钩椎关节注射治疗颈椎病33例疗效分析[J].实用疼痛学杂志,2019,15(3):208-212

[3] 陆志强.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交感型颈椎病 临床效果研究[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9,25(6):465-46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