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四肢骨折中采用锁定加压钢板疗法的临床应用探讨
摘要
关键词
四肢骨折;锁定加压钢板疗法;骨折愈合时间
正文
四肢骨折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骨折,常因车祸、高处坠落等引起,可造成局部疼痛、血肿、活动受限等,不利于患者的工作与生活。发生四肢骨折后,需要及时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而固定的方法有多种,包括常规钢板固定、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等。其中,锁定加压钢板疗法能够远离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对骨折部位形成保护,并且钢板生物相容性、固定性较好[1-2]。故本文就借助此类钢板对患者进行固定的效果展开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纳入260例确认为四肢骨折的患者,随机展开分组。对照组(n=130)男69例、女61例;年龄12~85岁,平均(48.96±4.32)岁;病程6~31h,平均(19.22±3.64)h。观察组(n=130)包括71例男性患者与59例女性患者;年龄在13~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84±4.16)岁;病程:7~30h,平均(19.05±3.78)h。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固定,通过X线明确骨折的位置、程度等,标记钢板的长度、宽度等,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麻醉,逐层切开骨折处的皮肤、皮下组织,剥离骨膜,放置固定器,在骨面采取钢板固定,拧入螺丝,确认固定无误后,包扎,预防感染。
观察组: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参照对照组切开皮下组织后,使用骨膜剥离器将深筋膜下软组织进行分离,在骨骼表面放置钢板,骨折部位两端各放置螺钉1枚,加压固定钢板,复位骨折后,再将螺钉置于骨折部位两端,检查复位情况,满意后缝合包扎,预防感染。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包括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等围术期指标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处理工具为SPSS 25.0统计软件,P<0.05为存在差异。
2.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住院、骨折愈合时间较短,术后3d VAS评分较低,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s)
组别 | n | 术中出血量(ml) | 手术时间(min) | 住院时间(d) | 术后3d VAS评分(分) | 骨折愈合时间(周) |
对照组 | 130 | 79.68±10.23 | 109.68±12.34 | 14.39±1.25 | 5.61±0.38 | 12.68±0.32 |
观察组 | 130 | 52.24±5.38 | 95.42±10.31 | 11.20±0.85 | 4.01±0.25 | 9.37±0.20 |
t值 | - | 13.302 | 9.655 | 8.127 | 10.245 | 15.327 |
P值 | - | 0.018 | 0.023 | 0.010 | 0.012 | 0.024 |
3.讨论
四肢骨折可导致骨质受损,骨质周围组织也会受到损害,患者的四肢功能出现障碍,日常生活无法正常展开。以往临床在治疗四肢骨折时,常使用普通钢板进行固定,此疗法虽能够将骨折端固定住,维持骨折部位的复位,但其稳定性主要依靠骨与接骨板之间的摩擦力,总体效果欠佳。随着骨折固定技术的不断改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逐渐受到关注与认可[3]。通过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可以在不牺牲骨折部位血运的情况下对骨折块进行复位,减少骨与接骨板之间的接触面,并且尽可能减少手术暴露时间,利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4-5]。如以上结果所示,观察组的各项围术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时,无需大范围剥离骨膜,可减少出血,减轻创伤,并且操作简便,用时较短,加上锁定加压钢板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可加快骨折端愈合速度。
综上所述,将锁定加压钢板疗法应用于四肢骨折的患者中一方面可以改善其术中出血、术后疼痛等情况,另一方面可促进术后康复。
【参考文献】
[1]方向阳,张礼涛,郭坤报等.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J]. 中国实用医药, 2023, 18 (19): 58-61.
[2]常秀荣.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评价 [J]. 中国社区医师, 2023, 39 (20): 37-39.
[3]邱绍雷,刘全胜.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四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 7 (13): 142-144.
[4]胡晶焱.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对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骨折愈合时间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 (18): 32-36.
[5]范光艳,邱伟,于亚萍. 锁定加压钢板手术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 [J]. 系统医学, 2023, 8 (07): 156-1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