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病房患者感染的护理对策研究

期刊: 健康文摘 DOI: PDF下载

王利平

石家庄动力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医院 护理部

摘要

本研究对内科病房患者感染的当前状况进行调查,发现患者感染率较高。主要原因有环境污染、医疗过程不规范、患者病情特点以及护理人员素质参差等。为降低感染率,必须从硬件设施、软件管理、医护素质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病房硬件建设,提高病房隔离效果。第二,建立健全有效的软件管理制度,规范医疗操作流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实施感染监测。第三,提高医护人员防感染意识,加强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如果能综合采取上述措施,必将有效控制病房内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

内科病房;患者感染;护理对策

正文


大纲:

、病房感染的原因

(一)环境因素

在内科病房中,环境因素对患者的感染风险具有显著影响。首先,病房布局的不合理性是一个关键因素。病房的空间分布和人流动线如果设计不当,可能导致病原体的交叉传播。例如,过于狭窄或拥挤的空间布局不利于有效隔离感染源,增加了患者间接触的机会,从而提高感染风险。此外,病房内空气质量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空气流通不畅或空调系统的不当使用可能导致空气中病原体的积聚,尤其是在密闭环境中。空气过滤和净化系统的缺乏或不当维护可能进一步加剧这一问题。最后,医疗器械的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常用的医疗设备,如输液泵、监护仪等,如果未经适当的消毒和维护,可能成为感染的潜在源。器械表面的污染物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播给患者,尤其是在执行侵入性操作时。因此,病房内环境的各个方面,从布局到空气质量,再到医疗器械的维护,都需被严格控制和管理,以最大程度减少患者感染的风险。

(二)医疗因素

医疗操作的规范性对于控制内科病房中的感染风险至关重要。不规范的操作,如无菌操作的失误、穿刺和插管技术的不当执行,大幅增加了感染的可能性。这些操作错误可能导致病原体直接进入患者的体内,尤其是在进行侵入性程序时。另一方面,病原体监测的不力也是导致感染风险增加的重要因素。有效的监测系统能够及时识别和跟踪病房内的感染源,帮助医疗团队采取适当的防控措施。然而,当前的监测体系往往存在漏洞,如监测频率不足、技术手段落后或数据处理不当,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感染情况的延误识别或误诊,进而延缓了有效的干预措施。因此,加强医疗操作的规范化和提升病原体监测的有效性是控制病房感染的关键措施之一。

(三)患者因素

在内科病房中,患者因素对感染风险的影响不容忽视。特别是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他们往往成为高风险群体。这类患者可能因为疾病本身或治疗过程中的侵入性操作,如插管、手术等,而显著增加了感染的机会。此外,许多重症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受损或其他健康问题,如慢性疾病,抵抗力普遍较弱。这意味着他们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下降,一旦暴露于潜在的感染源,如病房内的细菌或病毒,就更容易发生感染。因此,对于这些高风险患者的护理和监控需要更加严格和细致,以减少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四)护理因素

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所采取的措施对于控制病房内感染至关重要。素质参差不齐的护理团队可能导致感染控制措施的实施不一致,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具备高水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护理人员能够更有效地执行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如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消毒程序。相反,对于那些培训不足或缺乏经验的护理人员,可能由于对感染控制协议的理解不足或执行不当,而导致病原体的传播。此外,护理措施的不规范性,如不恰当的病人护理、不当的废物处理或器械消毒不足,都可能成为感染的温床。因此,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确保所有护理措施均符合标准化操作程序,对于预防和控制病房内的感染至关重要。

二、护理对策

(一) 优化硬件环境

为了有效地降低内科病房中患者的感染风险,综合的硬件环境优化措施至关重要。首先,调整和优化病房结构是基础。这包括重新设计病房布局,以确保有足够空间进行适当的患者隔离,从而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病房应设计成允许充足的人流动线和设备存放,同时便于清洁和消毒。对于需要处理高度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如负压隔离病房的建设尤为重要。接着,加强空气质量管理也是预防病房内感染的关键环节。应安装有效的空气净化和过滤系统,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持续高效运行。特别是在手术室或重症监护室等关键区域,更应采用高级别的空气处理技术,比如HEPA过滤器,以降低空气传播病原体的风险。最后,对医疗器械的严格消毒不可忽视。所有直接接触患者的医疗器械,如内窥镜和手术器械,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流程。为此,应建立清晰的消毒指南,并定期对消毒效果进行监测,以确保所有器械在使用前都达到了卫生标准。通过这些综合措施,可以显著提升病房环境的安全性,降低患者感染的风险。

(二) 规范软件管理

在内科病房的管理中,规范软件管理是确保患者安全和降低感染风险的关键。首先,制定明确且经过验证的标准操作程序(SOP)对于提高病房安全性至关重要。这些操作流程应覆盖所有医疗和护理操作的各个方面,从基本的手卫生到更复杂的医疗操作,确保每一个步骤都旨在减少感染风险。其次,建立一个有效的病原体监测和报告系统对于早期识别和控制感染同样重要。这应包括对病房环境的定期监测、患者筛查,以及对抗生素抗药性的持续监控。通过及时的数据分析和报告,医疗团队能够快速识别并响应潜在的感染威胁。最后,建立一套明确的消毒制度对于预防病房内的交叉感染至关重要。这包括对所有设备和器械的消毒,以及对病房环境、床单和衣物的彻底清洁。这个制度应详细规定消毒的方法、频率及所使用的消毒剂种类。通过这些综合措施,可以大大增强病房的安全性,有效降低医院内感染的风险。

(三) 提升医护素质

提升医护人员的素质是减少内科病房患者感染风险的重要环节。首先,岗前培训的加强对于医护人员至关重要,确保他们在进入病房前充分了解并掌握所有必要的感染控制技能。这包括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手卫生的重要性,以及标准操作程序的实施等关键方面。其次,定期的复训对于维持和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样重要。这种复训可以是线上或线下进行,目的是确保医护人员对最新的感染控制措施和协议有充分的了解和敏感性。此外,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也非常关键,它涉及到对患者的全面关怀,包括情感支持和身体健康的维护。鼓励医护人员建立良好的沟通,深入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担忧,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患者满意度,也是预防感染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显著提高病房的护理质量,降低患者感染的风险,进而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参考文献:
[1]钟亚丽,陈维,沈晓梅等.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现状分析和护理对策 [J].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1, 28 (02): 53-57. DOI:10.19793/j.cnki.1006-6411.2021.06.019

[2]何卫玲. 心内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原因及护理对策 [J]. 医院管理论坛, 2012, 29 (07): 48-50.

[3]施均美. 内科病房老年患者肺部感染易感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 (20): 3418-341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