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术后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摘要
关键词
肛裂术后、并发症、中医药
正文
肛裂作为缺血性溃疡的一类,实质是由于齿状线下肛管表皮全层呈纵行破裂或成为梭形溃疡。肛裂患者常体现为不同程度的便秘、流血或疼痛,危害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质量[2-4]。《五十二病方》记录有“牡痔、牝痔、脉痔、血痔、肠痔”等各种肛肠相关疾病,《黄帝内经》就将肛裂归属于痔的范围,肛裂在过去被叫做“裂、痔、脉痔、钩肠痔”。肛裂的主要症状为周期性疼痛、便秘、便血等,其周期性疼痛特征,初期为排便时发生撕裂样剧痛,便后痛止,随症状增加可进一步发展为便后痛感不减甚至痛苦加深,若处理不当,可能会进一步发生肛门潮湿、瘙痒等,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与正常工作,演变成慢性肛裂,针对这种情况通常以手术处理为主,术后在愈合过程中往往产生剧痛、水肿、出血、感染、腹胀、便秘及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所以为了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创面愈合,提高患者就医体验,需要肛肠工作者不断地探索,近些年来中医药治疗方式对于肛裂术后康复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中医药治疗不仅安全,而且明显减少了患者肛裂术后的疼痛、出血、水肿、尿潴留等并发症的产生。
1病因病机
按照传统的观念,肛裂是因为血热肠燥、阳虚津亏、大便秘结、排便怒责以及湿毒侵袭肛管等原因造成的。卢敏圆[5]提出:这种疾病的发生可以被归类为血热肠燥症,即因火热的邪气阻塞了肠道,导致体内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消减,从而使得肠道滋润受到影响,大便干燥,导致粪便数日不能正常排泄,甚至会在排泄过程中摩擦肛门。因此,应该采取清热泻火、润燥通便的方法来缓解这种情况,有效地抑制疾病的发展。“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病理学关系发生变化,就会导致“不通则痛”的病理改变。如肛周微循环障碍、气血关系异常,则出现肛门的紧缩、裂口的颜色变深、刺痛等。手术是治疗肛裂的有效方法之一,但由于手术所造成的创面可能会导致局部经络的损伤,从而引发瘀血阻塞,水湿潴留,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湿邪也会淤积,从而使得新的组织无法生长,最终导致组织腐烂,从而使得创面愈合变得困难。
2中医治疗
2.1中药内治
经过刘涛[6]等人的临床试验,血热肠燥型肛裂术后患者给予加味凉血地黄汤服用联合苦参汤坐浴疗法后可以显著地缓解术后的疼痛,大大缩短出血时间,加快伤口的愈合,改善病人的排便状态,同时也可以显著地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因此,加味凉血地黄汤服用联合苦参汤坐浴疗法可以被认为是肛裂术后的最佳选择。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在36例肛裂手术后出现肠胀气的病人中[7],选用莱菔子汤作为治疗组。与此同时,使用新斯的明肌肉注射、膀胱区按摩并进行小腹温热敷病人分别作为对照组1、对照组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7.2%,对照组1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2总有效率为88.6%,因此,我们认为,服用莱菔子汤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够减轻肛裂手术后出现的肠胀气,预防尿潴留。
2.2中医外治
温建民[8]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中医外治的理论与内治的理论相一致,而药物的药性也与内服的药性相同。这在公元前1300年的甲骨文中就有描述,《黄帝内经》中的“桂心渍酒,以熨寒痹”,就是用白酒和桂心涂治“风中血脉”,这被誉为膏药的起点,开创了膏药之先河。《黄帝内经》中记载了各种外治法,如针、灸、熏、贴、蒸、洗、熨、吸等等。陶一秋等人[9]关于肛裂手术患者接受柏氏清热散瘀方熏蒸治疗的研究中,治疗组使用柏氏清热散瘀方熏蒸治疗,对照组给予高锰酸钾液熏洗治疗。在手术后第2天,我们开始使用熏蒸仪予以上两种药分别对两组病人的肛门部位进行熏蒸,每次持续15分钟,每天2次。在熏蒸完毕后,我们将凡士林油纱条贴在病灶上,然后再使用医疗材料如敷料或胶带来包扎。研究发现,使用柏氏清热散瘀方可以明显缓解病人的伤口疼痛,增强伤口的修复作用,同时还可以增强伤口的VEGF活性,促进伤口的愈合。白景舒[10]的研究发现,使用复方荆芥熏洗剂治疗肛裂的患者,其VAS评分显著降低,且与未使用者相比具备显著性(P<0.05);此外,其治疗组患者的VEGF和VEGFR-2的光密度较对照组显著较高,而IL-6、IFN-γ和TNF-α的水平较都找找则显著偏低,这些结果均具备显著性(P<0.05)。经过研究发现,复方荆芥熏洗剂可以显著降低痔疮患者的术后疼痛,抑制炎性反应,提高伤口组织的新陈代谢,促进伤口的愈合。陈淑玲[11]的研究表明,肛裂术后病人使用复方黄柏液涂剂纱条可以有效地缓解术后的伤害,包括切口疼痛、肛缘组织水肿和创面出血。加快修复速度,加快伤口的痊愈。王浩咏[12]予痔瘘洗剂促进肛裂术后创面愈合,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疼痛、水肿及创面肉芽组织的生成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根据王晓红[13]的研究结果,复方角菜酸酯酸可以显著提高肛裂手术切口的愈合速度,并且没有副作用,因此可以作为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此外,赵明慧[14]的针刺疗法联合四磨汤口服液疗法也可以显著改善肛裂术后便秘PAC-SYM和中医证候的评分以及生活质量,且没有出现任何副作用。卢敏圆[15]通过观察黄连油纱条换药的临床疗效,发现将黄连油应用于血热肠燥型肛裂术后换药可明显缓解术后伤口疼痛及创面水肿,减少创面分泌物,提高创面愈合率,明显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刘钰等人的研究[16],予肛裂术后病人首次接受利尿通淋方的治疗后,其中64.44%的病例没有出现尿潴留,这说明该药物能够很好地预防尿潴留的并发症。陈斌[17]将86 例肛裂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用肠燥灵浓缩颗粒治疗,对照组用常规抗感染治疗。其结果表明治疗1周后,观察组的肛门直肠压力、创面愈合明显优于对照组,这说明肠燥灵能有效地促进局部血运,降低肛门直肠压力,加快创面愈合。这说明,使用中草药可以有效地改善局部循环,减轻肛裂的症状,特别是减轻术后的疼痛,提高伤口的愈合速度,缓解排泄物滞留、腹泻、消化不良等问题。赵诚[18]研究发现,采用紫草油治疗肛裂术后病人,可以有效减少术后的疼痛、水肿和出血,并且比未使用紫草油的医疗方法更有效地改善病情,此外,紫草油还可以增加TGF-β1和VEGF的活性,从而加快伤口的愈合。经王丽娟等[19]人的针刺痔疮穴疗法,肛裂术后的病人的水肿、疼痛以及伤口愈合的速率都比对照组大幅提升,这证实了针刺痔疮穴的方法既高效又安全。此外,项明[20]的研究也发现,采用中药熏蒸的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病人的水肿、出血情况,还能够提升病人的创口回复速度。贺媛媛[21]通过查阅文献并分析后认为中药熏洗防治肛裂术后并发症以清热祛湿、泻火解毒、活血 祛瘀、生肌敛疮为主要治法。
3总结与讨论
综上所述,肛裂术后容易导致疼痛、水肿、继发性腹胀及尿潴留等并发症,因其病灶位置特殊,致术后创面愈合较慢,故术后对于促进创面愈合的研究也颇为丰富多彩,中医药的治疗尤为显著,其中近5年来以中药内服、熏洗、坐浴、外敷等的研究较多,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而针刺、浮针、埋线及耳穴压豆等治疗方式研究相对较少。总体来看中医药对于肛裂术后创面愈合的治疗均取得了一定疗效,但总体的研究数据偏少,需要大量临床研究数据的同时更加需要更多基础性研究数据的支持,以便优化肛裂术后康复的治疗方案,故而在肛裂术后康复的中医药治疗方面我们任重而道远。
文献参考:
[1]柳瑞瑞;徐浩;李嘉钦;钟盛兰;梁林江.梁林江治疗陈旧性肛裂经验[J].河南中医,2022,4
2(08):1173-1177.
[2]MEMON K A,KHATTI S,PATHAN A H,et al.Comparison of Fissurectomy and Lateral Internal Sphincterotomy in the Surgical Management of Chronic Anal Fissure[J].J Pharm Res Intl,2021,1(1):192-198.
[3]李明,王建民,方笑丽等.白竭散促进肛裂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32(6):2811-2813.
[4]REDDY V R,CHOWDHARY N,MUKUNDA K S,et al. Retention of resinbased filled and unfilled pit and fissure sealants: A comparative clinical study[J].Contemp Clin Dent,2015,6 (1):18-23.
[5]卢敏圆,方宗武,翁美容.肛裂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21,13(02):128-13
1.
[6]刘涛,胡海北,王洪.加味凉血地黄汤口服联合苦参汤坐浴用于血热肠燥型肛裂术后的疗效观察[J].中国肛肠病杂志,2022,42(12):33-35.
[7]陈域,刘靖圆,石秦川等.莱菔子汤治疗肛门病术后肠胀气36例疗效观察[J].中国肛肠病杂志,2021,41(09):50.
[8]温建民.中医外治学概要[N].中国中医药报,2010-02-10(004).DOI:10.38343/n.cnki.nz
yyb.2010.000525.
[9]陶一秋,杜佳琦,张冬梅等.柏氏清热散瘀方对肛裂术后创面血管生成及VEGF水平的影响[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24(01):79-81.
[10]白景舒,白鹤,徐伟.复方荆芥熏洗剂对肛裂术后创面生长因子及炎症反应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1,25(09):70-73.
[11]陈淑玲.复方黄柏液涂剂治疗湿热下注型肛裂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D].福建中医药大学,2020.DOI:10.27021/d.cnki.gfjzc.2020.000249.
[12]王浩咏.痔瘘洗剂促进肛裂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20.DOI:10.27138/d.cnki.ghuzc.2020.000445.
[13]王晓红,李日增,杨秀芝.复方角菜酸酯栓对肛裂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13(34):78-79.DOI:10.15887/j.cnki.13-1389/r.2020.34.035.
[14]赵明慧.针刺联合四磨汤口服液治疗肛裂术后便秘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21.DOI:10.27127/d.cnki.ghlzu.2021.000291.
[15]卢敏圆.黄连油促进血热肠燥型肛裂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21.DOI:10.27021/d.cnki.gfjzc.2021.000427.
[16]刘钰,陈旭,刘金华. 利尿通淋方防治肛周疾病术后尿潴留的效果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49): 172,176.
[17]陈斌,王旭东. 肠燥灵对肛裂手术后肛门直肠压力及创面愈合的影响[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5): 54.
[18]赵诚,单苏圆,王未娟. 基于转化生长因子 β1 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研究紫草油促进肛裂术后创面修复的作用及其机制[J].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21,38(6): 1137-1140.
[19]王丽娟,王秀华,徐贞珍.中药熏洗联合针刺痔疮穴在肛肠疾病术后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1,28(4):644-646.
[20]项明,刘国荣.中药熏洗对肛裂术后患者水肿、创面愈合及肛肠动力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22,19(12):72-76.
[21]贺媛媛,肖佑,王军文.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防治肛裂术后并发症中药熏洗用药规律[J].光明中医,2023,38(04):620-624.
基金项目:贵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教育教育创新计划自然科学项目(合同编号:YCXZR2021017)。
作者简介:喻孟榕(1993-),男,贵州中医药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外科专业中医诊治肛肠疾病。
通讯作者:符春平(1970-),男,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诊治肛肠疾病。
...